《别了,“不列颠尼亚”》培优练习
一、能力拓展提升
A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张柏楠:搭建“天梯”的摆渡人
神舟五号成功后,张柏楠从“中国飞船之父”戚发轫的手中接过帅印,担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的重任。而戚发轫在评价他时,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像我,比我懂得多。”张柏楠说,比起航天老前辈们,他只是“人生机遇比较好”;比起一些年轻人,自己只是比他们早些介入了飞船的研制。
肩担“摆渡”之责
和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相比,神舟六号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每日三餐,冷凝水的收集,进出轨道舱安全等诸多新问题,一下子凸显在了这位新总师和他的团队面前。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行一天,都是呆在返回舱里,可神舟六号飞船两名航天员衣食往行都要进入轨道舱。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首先要打开连接两个舱的舱门。打开舱门风险相对不大,可关键问题是航天员在关闭舱门后能不能够保证密封,保证在再进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1971年6月30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时,在168公里高度,就因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了三名航天员牺牲的悲剧。这个连接两个空间的舱门,可以说是一个生命之门,也是一个生死之门。“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张柏楠挂在嘴上也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张柏楠说,搞航天,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敢于赢得胜利。
路铺中国载人航天
神五突破载人飞天,神六实现两人多天,神七突破出舱活动,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突破载人交会对接……每艘飞船型号的更新,都意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巨大跨越。张柏楠说:“小步快跑,这就是神舟系列飞船发展模式。”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带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张柏楠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载人系统有8万多个点、几十万条软件,恰似一个环状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哪一环都至关重要。他像战略家一样,组织实施好每一个步骤。繁忙的工作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搞工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团队个个都能干才行。”
梦逐太空架“天梯”
30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筹备期,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为由拒绝了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意愿。从那时起,中国航天人开启了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历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再到如今载人航天单机产品全部国产化,张柏楠把这些都归功于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出的独立自主道路,“神舟飞船会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率的中国航天品牌。”这种品牌效应正在得到国际的认可。“欧洲空间局(ESA)目前正在摒弃美国式的偏见和封锁,寻求和中国航天项目上的合作。”张柏楠说,神舟飞船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
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作一个舞台,那张柏楠无疑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看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那他无疑是一名执著的追梦者。张柏楠坦陈:“如果说有什么梦想,我希望将来载人航天可能只是一条新闻,中国的老百姓就像坐飞机一样,搭乘飞船到太空旅行。如果发展到那一天的话,那肯定可以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航天强国的行列。”
(选自《中华儿女》,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柏楠认为自己能够接过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设计总管的重任,是由于自己的人生给予好并且较早介入了飞船的研制。
B.只有解决好航天员要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都要进入轨道舱等诸多需求,才能实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的目标。
C.航天员进出轨道舱的风险关键不在打开舱门,而在于如何保证重复使用舱门后密封性问题。
D.飞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缜密的设计部署和强大的团队智慧,难以应对其内部环环相扣的复杂结构所带来的挑战。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由于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的悲剧,使人悲痛也令人警醒,所以张柏楠才始终都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
B.中国航天人能够开启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历史,走出独立自主的道路,都要归功于那时美国对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拒绝。
C.张柏楠对“将来载人航天可能只是一条新闻”的希望,表明了他对载人航天发展方向的预测以及对未来中国进入到航天强国行列的期待与自信。
D.欧洲空间局寻求和中国在航天项目上的合作,证明神舟飞船已经成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航天品牌,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
E.在神舟飞船型号的不断更新和神舟系列飞船“小船快跑”的发展模式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进展,是中华民族飞天梦的逐步实现。
3.搭建“天梯”的摆渡人张柏楠身上主要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表达交流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的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要求:不超过25个字。
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
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
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就是否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事宜进行辩论,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挑战自我潜能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要求:不超过15个字。
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日本军国主义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新中国60多年建设发展的经验和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发展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能力拓展提升
1 .A
【解析】根据原文,这只是张柏楠谦逊地回应别人对自己的高度评价,并非自认为能接过重任的原因。
2.CE
【解析】A项,张柏楠始终把航天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不仅是悲剧的影响,还有他个人强烈的航天安全意识;B项,曲解原文,原文是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再到如今载人航天单机产品全部国产化,张柏楠把这些都归功于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出的独立自主道路”;D项,概括有误,原文是说“‘神舟飞船会逐渐成为……中国航天品牌’这种品牌效应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而非广泛认可。
3.①具有家国情怀,热爱航天事业。②谦逊坦诚,善于团结协作。③不惧 挑战,敢于突破创新。④严谨负责,执著勇于追梦。
B 表达交流
4.(1)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2)固定植株的位置(3)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5. 香港立法会否决申办2023年亚运会拨款申请。
【解析】本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是香港立法会对申亚拨款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关键点在第三段末“申亚拨款被否决”。概括时采用“对象+内容”的陈述句式表达即可。
二、挑战自我潜能
6. 自强是一个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
《别了,“不列颠尼亚”》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凝重( ) 掩映( ) 赠言( ) 瞩目( )
易帜( ) 冉冉( ) 明媚( ) 噩梦(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绿 (2)场
(3)卡 (4)应
3.辨析语境注音
(5)教务处( )正在处( )理这个问题。
(6)塞( )外并不闭塞( )。
4.辨析形似字填空:
(1) (2)
(3) (4)
5.辨析词语填空:
A掩映·掩盖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在大革命时期,大开湾村是湘南暴动的中心地带之一;现如今,大开湾村是________(掩映/掩盖)在五盖山下的一颗明珠。
(2)备受关注的“南京宝马撞碎马自达案”因嫌疑人被司法鉴定为作案时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检察官称,精神病鉴定易被假象________(掩映/掩盖)。
B.邻近·临近
【辨析】两者都指靠得近,距离不远。
“邻近”只表示空间位置上的接近,这时,“邻近”连接的词语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临近”多表示时间的靠近,还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时“临近”所连接的两个词语具有主从关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支付宝手机客户端率先推出了“摇一摇”支付功能,两个________(邻近/临近)的人同时摇动自己的手机,就能发现对方的支付宝账户,然后进行实时转账或支付。
(2)重阳节________(邻近/临近),近期乘坐公交车的老人逐渐增多,为方便老年乘客携带物品乘车出行,济南公交一公司二队和六公司三队分别在所属89路、70路线配备了在58同城购置的手提袋、包装绳、挂钩等物品,免费为乘客提供服务。
6.解释下列成语
(1)不由自主:
(2)发人深思:
(3)引人注目: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嘻戏 凋谢 惨状 纳粹
B.长廊 照像机 录像机 焚尸炉
C.祷告 掩映 临近 离任
D.港督 废墟 绿树成阴 隐密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B.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D.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10.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所言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不满
二、课内巩固
阅读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第3~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1.第3自然段,“面色凝重”写出了什么心态?
12.第4自然段,“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一句有什么含意?
13.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14.第6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女王的话意味着什么?
15.第9自然段:“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16.报道重大历史事件,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请结合具体的例子,说说课本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nínɡ yìnɡ zènɡ zhǔ zhì rǎn mèi è
2. (1)lù lǜ (2)chánɡ chǎnɡ (3)qiǎ kǎ (4)yìnɡ yīnɡ
3. (5)chù chǔ (6)sài sè
4. (1)墟 嘘 (2)焚 婪 (3)幕 募 慕 暮 墓 蓦 (4)飘 缥 骠 剽 瞟 膘
5.A(1)掩映 (2)掩盖
B.(1)邻近 (2)临近
6.(1)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2)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7.C 【解析】 A项,嘻—嬉。B项,照像机—照相机。D项,密—秘。
C 【解析】 A项,冒号应改为破折号。B项,双引号应改为书名号。D项,句子中间的句号应改为破折号。
D【解析】 A项,搭配不当,“文学作品”不能“富有丰富的想象力”。B项,前后不搭配,两面对一面,应去掉“是否”;句式杂糅,可将“就”改为“因此”。C项,并列不当,把“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改为“还有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10. B【解析】 A项,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失败,收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
二、课内巩固
“面色凝重”一词写出了末任港督黯然神伤的样子,表现了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从侧面描写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
13.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14. 写“雨越下越大”再一次增添了悲凉凄苦的意味。英国女王的告别演讲,虽是“赠言”,其实更多地表明了英国的无可奈何,“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15.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这一时刻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明天开始了。
16. 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地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背景材料的引入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别了,“不列颠尼亚”》提高练习
文本阅读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回答1~5题。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在记叙告别仪式时,特意补叙交代了一笔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部分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你觉得插入这一部分有用吗?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8.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9.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8个字。
本报讯 到过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的人们,都能记住这里浓郁的都市化味道。再过几年,河南的每个省辖市都将有个这样的中心商务功能区。昨日,河南省政府公布的“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市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根据规划,到2015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将成为中原经济区高端服务平台,每个省辖市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市)都要形成1个中心商务功能区,每个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都培育1个业态先进、个性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拉动作用突出的特色商业区,成为城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2020年,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将成为中西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各市、县中心商务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在各省辖市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时,原则上要结合新区建设,突出综合商务服务功能。同时,引导省级金融保险分支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入驻,提高金融集聚服务水平。推动国内知名企业分支机构、运营中心和当地企业总部入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文本阅读
1. 字面义: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象征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闻标题的含义,要从表面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做答。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一方面突出了殖民统治历史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运用在新闻中的作用。
3. 第一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次降旗是很平常的。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解析】文中写到三次降旗,要从三次降旗的时间、背景、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做答是重点抓住反复描写,互相映衬中的三次降旗的不同意义。
4. 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跨度极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解析】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交叉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现实的场景是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纲;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引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在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背景材料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有不再来的意味。
5.观点一:没有用处。作为一篇短新闻,应集中笔墨描写重点事件。本文应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记叙香港回归的过程。插入的这一部分,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不够紧密,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篇幅太长,可以一笔带过或删去。
观点二: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第一,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总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时35分,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第二,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自豪与喜悦。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可以结合文本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做答,也可以从文章主旨方面做答,选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
类文阅读
6. D
【解析】“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E
【解析】A“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与原文不符;B“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与原文不符;D“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理解错误。
8. ①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②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③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
三、语言运用
9.2015年河南每个省辖市都要建成一个“CBD”
②房价下降,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③房价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