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2.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2.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19 14:02:02

文档简介

2.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2.(2019?绥化)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光的色散 B.海市蜃楼 C.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D.手影
3.(2019?吉林)如图所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海市蜃楼 B.手影的形成 C.放大镜成像 D.镜中的苹果
4.(2019?随州)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5.(2019?盐城)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需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6.(2019?福建)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A.0° B.40° C.50° D.100°
7.(2019?昆明)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8.(2018?河池)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9.(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10.(2019?南京)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1.(2019?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光污染 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海市蜃楼
1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13.(2017?绵阳)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14.(2018?庐阳区模拟)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手电筒 B.点燃的蜡烛 C.工作中的台灯 D.镜子
15.(2019?江岸区三模)下列关于光的各种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16.(2019?岱岳区三模)下列光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  )
A.牛顿的色散实验
B.“海市蜃楼”奇观
C.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
D.夏日的晴天,浓密的树荫下,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7.(2017?广安)“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
18.(2019?贵港)一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_形成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18?阜新)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向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看到的硬币是________。(选填“实物”或“虚像”)
三.作图题(共3小题)
20.(2019?山西)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B点)通过挡风玻璃MN看到车内装饰物(A点)的像的光路图。
21.(2019?凉山州)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2.(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透明玻璃砖的一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请结合几何知识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2小题)
23.(2019?怀化)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1)实验时,将光屏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東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________(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24.(2019?贵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________。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________,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________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________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1.(2019?南昌模拟)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2.(2018?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将一光源置于竖直的平面镜前的S点,A处的人会看到平面镜中也出现一个“光源”。图中对于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作图的先后次序)(  )

A. B. C. D.
3.(2019?厦门二模)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拥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风光。如图美景中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是(  )

A.鹭江彩虹呈瑞 B.黄厝海市蜃楼 C.环岛路椰影婆娑 D.筼筜湖倒影旖旎
4.(2018?朝阳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5.(2019?江西模拟)“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丽出去旅游,小丽对汽车内后视镜(如图)很感兴趣,查阅了相关知识后,小丽了解到汽车内后视镜是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在镜中成的像是实像
B.小丽在汽车内后视镜中成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小丽靠近镜子,则像也靠近镜子
D.爸爸能从镜中看到小丽,小丽从镜中看不到爸爸
6.(2019?德州模拟)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只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的像为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4 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7.(2019?香洲区一模)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如图所示。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对着(  )
A.正对 A 点 B.A 点的上方些 C.A 点的下方些 D.A 点的左侧
8.(2019?新宾县模拟)如图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拱桥在水中的倒影 B.小孔成像

C. “折断”的铅笔 D.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9.(2019?苏州一模)2019年将出现三次日食、两次月食天象,其中我国范围内可看到1月6日的日偏食、7月17日的月偏食和12月26日的日偏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位于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
10.(2019?鱼台县二模)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小孔成像”。其中近在眼前的“水中月”和高挂天空的月亮大小关系是________(选填“水中月大”、“水中月小”或“二者等大”);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1.(2019?市南区一模)基础问答:
如图所示,把一块厚玻璃砖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________法线(选填“靠近”或“远离”):再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所以看上去钢笔“错位”了。
12.(2019?市南区一模)自行车尾灯是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构成。图乙为其两个平面镜的简化示意图,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平面镜的光路图,并画出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及度数大小。
13.(2019?镇平县二模)如图所示,不透明物体M的下面有一个物体A,小明在平面镜的右侧,请画出小明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物体A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14.(2019?开封二模)五一小长假,小花与同学在海洋馆看水下表演。如图所示,水下表演者位于A点处,B处为追光灯(用来照亮表演者,增强观众视党效果),追光灯操作者看到表演者的像位于A'点处,请画出追光灯照亮表演者的光路图。
15.(2019?泸西县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方格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通过实验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像距________物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此时将手放于蜡烛B的烛焰处手指________(选择“会”或“不会”)感到灼热,说明像是虚像。
③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16.(2019?宜昌)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__(选填:远离、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2.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包头)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答案】C
【解析】“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林荫树下,光斑点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2019?绥化)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光的色散 B.海市蜃楼 C.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D.手影
【答案】D
【解析】光的色散,是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选D。
【点评】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并能灵活应用。
3.(2019?吉林)如图所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海市蜃楼 B.手影的形成 C.放大镜成像 D.镜中的苹果
【答案】B
【解析】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用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镜中的苹果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4.(2019?随州)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答案】A
【解析】8.333333分钟≈500s,因为v=,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科学记数法的正确应用。
5.(2019?盐城)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需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答案】A
【解析】因为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它们持续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故t1=t2;因此,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需声的时间为t3,声音的速度为v,又因此光的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故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光速和声速的了解,尤其对传播时间、速度、路程的认识,应细心分析作答。
6.(2019?福建)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A.0° B.40° C.50° D.100°
【答案】B
【解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50°,即入射角为50°。则光与水面的夹角为90°﹣50°=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0°,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0°。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反射定律的内容,主要考查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2019?昆明)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乙是建筑物在水中倒影,甲是阳光照射下建筑物的影子,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乙的影像大小不变。过了十多分钟后,阳光照在建筑物上时,入射角减小,所以甲的影像变小。选C。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光沿直线的应用,难度不大,知道影子的成因是解答此题关键。
8.(2018?河池)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答案】B
【解析】飞鸟在水里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照相机胶片上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实际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鱼的虚像;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像和虚像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考查对光的反射、折射及其形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一定要掌握。
9.(2018?德阳)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答案】D
【解析】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作用,属于凹透镜;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0.(2019?南京)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看到水中“树木”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AC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图中光线由眼睛处发出;如图所示:
选B。
【点评】本题目就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看生活场景中哪些应用了平面镜的成像,其主旨还是看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掌握。
11.(2019?黑龙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光污染 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海市蜃楼
【答案】D
【解析】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选D。
【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017?绵阳)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答案】B
【解析】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A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A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折,在图中虚线的上部;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B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A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射出,即最后射出的是光线b,如图所示:

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14.(2018?庐阳区模拟)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手电筒 B.点燃的蜡烛 C.工作中的台灯 D.镜子
【答案】D
【解析】图中发光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工作中的台灯,自身都能发光,属于光源;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识别,自身能否发光是判断的关键。
15.(2019?江岸区三模)下列关于光的各种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中倒影是空气中物体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即平面镜成像,这是一种典型的镜面反射现象;筷子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地上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子中看到物体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选C。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6.(2019?岱岳区三模)下列光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  )
A.牛顿的色散实验
B.“海市蜃楼”奇观
C.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
D.夏日的晴天,浓密的树荫下,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
【答案】C
【解析】牛顿的色散实验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种光现象,属于光学常见的考查。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7.(2017?广安)“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
【答案】直线;长度。
【解析】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年的定义,比较简单。
18.(2019?贵港)一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_形成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光的反射;不变。
【解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可知,当鸽子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9.(2018?阜新)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向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看到的硬币是________。(选填“实物”或“虚像”)
【答案】折射;虚像。
【解析】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空碗里倒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
【点评】本题来源于生活中,考查了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三.作图题(共3小题)
20.(2019?山西)如图甲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B点)通过挡风玻璃MN看到车内装饰物(A点)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作出车内装饰物(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沿OB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相结合的作图题,要清楚点光源、像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作出这一类作图题。
21.(2019?凉山州)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另一种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作,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要简洁、容易。
22.(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透明玻璃砖的一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请结合几何知识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首先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的表面,所以传播方向不变。
已知玻璃砖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则两个底角都为30°,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法线正好平分顶角,则折射光线ED与法线的夹角为3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为30°,当光线由玻璃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即DF,当光线由玻璃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画出折射光线DG,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四、实验题(共2小题)
23.(2019?怀化)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1)实验时,将光屏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東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________(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答案】(1)垂直;同一平面内;(2)法线;(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24.(2019?贵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________。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________,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________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________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答案】(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3)玻璃;(4)玻璃。
【解析】(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2)探究光在玻璃和水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入射角相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相同。(3)如乙丙图,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AO入射,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入射,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AO入射,OB传播,比较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4)光路是可逆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偏折能力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偏折能力也强,所以远离法线。
【点评】此实验通过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这三个实验过程,对比玻璃的偏折能力更强,光路可逆等。
1.(2019?南昌模拟)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答案】B
【解析】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可以射中新目标;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则入射点向右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入射点向右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2018?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将一光源置于竖直的平面镜前的S点,A处的人会看到平面镜中也出现一个“光源”。图中对于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作图的先后次序)(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人眼看到平面镜中“光源”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①首先过镜面作出点光源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②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OA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选D。
【点评】把握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并把握好作图的顺序,是完成此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实线、虚线的区别。
3.(2019?厦门二模)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拥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风光。如图美景中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是(  )

A.鹭江彩虹呈瑞 B.黄厝海市蜃楼 C.环岛路椰影婆娑 D.筼筜湖倒影旖旎
【答案】D
【解析】鹭江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环岛路椰影婆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筼筜湖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4.(2018?朝阳区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C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传播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光速,光路可逆要求同学们对此应熟练掌握。
5.(2019?江西模拟)“五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丽出去旅游,小丽对汽车内后视镜(如图)很感兴趣,查阅了相关知识后,小丽了解到汽车内后视镜是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在镜中成的像是实像
B.小丽在汽车内后视镜中成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小丽靠近镜子,则像也靠近镜子
D.爸爸能从镜中看到小丽,小丽从镜中看不到爸爸
【答案】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丽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所以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或小时,物体也可以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照镜子时,人向平面镜靠近,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丽在平面镜中看见了爸爸,爸爸也能在平面镜中看见小丽。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6.(2019?德州模拟)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只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的像为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4 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答案】C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视力表的大小相等;由图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0.4m=2.9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9m,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2.9m+2.5m=5.4m;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大小跟自己大小相等,大小不变。选C。
【点评】当人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但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感觉像变大。这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出现错误。
7.(2019?香洲区一模)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如图所示。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对着(  )
A.正对 A 点 B.A 点的上方些 C.A 点的下方些 D.A 点的左侧
【答案】A
【解析】连接BA,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A点是玻璃球的虚像,玻璃球的实际位置在A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A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玻璃球上了。如图所示:
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2019?新宾县模拟)如图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拱桥在水中的倒影 B.小孔成像

C. “折断”的铅笔 D.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答案】C
【解析】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原理;铅笔好像在水面出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在水与空气接触面上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9.(2019?苏州一模)2019年将出现三次日食、两次月食天象,其中我国范围内可看到1月6日的日偏食、7月17日的月偏食和12月26日的日偏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位于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
【答案】直线传播;月球。
【解析】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日食;
【点评】本题考查日食的成因,属于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考查。
10.(2019?鱼台县二模)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小孔成像”。其中近在眼前的“水中月”和高挂天空的月亮大小关系是________(选填“水中月大”、“水中月小”或“二者等大”);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二者等大;实。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等大、成虚像的特点可知,近在眼前的“水中月”和高挂天空的月亮大小相等;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特点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1.(2019?市南区一模)基础问答:
如图所示,把一块厚玻璃砖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________法线(选填“靠近”或“远离”):再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所以看上去钢笔“错位”了。
【答案】靠近;大于。
【解析】光线通过玻璃砖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上去钢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发现钢笔“错位”了。
【点评】熟记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12.(2019?市南区一模)自行车尾灯是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构成。图乙为其两个平面镜的简化示意图,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平面镜的光路图,并画出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及度数大小。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上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如图: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A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为60°,已知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则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为30°。
【点评】由于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交通工具的后尾灯起到警示的作用。
13.(2019?镇平县二模)如图所示,不透明物体M的下面有一个物体A,小明在平面镜的右侧,请画出小明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物体A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确定A的像的位置A′,由A点沿着M的最左边缘画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像点A′,并反向延长;再连接A点和镜子的下端为另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该入射点与像点A′,并反向延长;则两条反射光线之间的区域即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物体A的范围。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光的反射中,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成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14.(2019?开封二模)五一小长假,小花与同学在海洋馆看水下表演。如图所示,水下表演者位于A点处,B处为追光灯(用来照亮表演者,增强观众视党效果),追光灯操作者看到表演者的像位于A'点处,请画出追光灯照亮表演者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知,连接BA′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AO为入射光线,过O点作法线,再连接OA即为折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追光灯操作者看到表演者的像位于A'点处,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中的折射规律,要熟记折射定律的内容,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15.(2019?泸西县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方格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通过实验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像距________物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此时将手放于蜡烛B的烛焰处手指________(选择“会”或“不会”)感到灼热,说明像是虚像。
③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位置;等于;②不会;③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解析】①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通过实验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像距等于物距;
②烛焰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若此时将手放于蜡烛B的烛焰处手指不会感到灼热,说明像是虚像。
③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6.(2019?宜昌)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__(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__(选填:远离、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答案】(1)玻璃板;大小相等,外形相同;远离;(2)对称;(3)A。
【解析】(1)平面M应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实验要求,蜡烛A'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位置,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远离M,A的像液远离平面镜,故后面的蜡烛要远离平面镜才能与像完全重合;(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点评】(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但是我们感觉像变小,其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的缘故。(3)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目的,尤其是玻璃板代替平面图镜,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等。
课件23张PPT。2.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与折射 中考一轮复习3+2 全国版1.能够 的物体叫做光源;水母、灯笼鱼、斧头鱼是 ,电灯是 。
2.光在同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一条带 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和
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研究光引入的物理模型。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是 的应用实例。
3.光在 中传播最快。用字母 表示,c= m/s。在空气中非常接近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这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真空 不同。一、光的直线传播发光人造光源路径均匀箭头自然光源方向光的直线传播c真空3×1083×108不能传声4.光遇到水、玻璃以及其他物体的 都会发生反射。经过入射点并且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叫做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 。
5.发生反射时,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反射现象在中,光路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 __________。 反射使我们看见本身不反光的物体。
二、光的反射定律表面入射角法线反射角反射光线法线同一平面等于可逆反射定律漫7.物体经平面镜可成与物体大小 的 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也就是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 。
8.实验中用玻璃板 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既能观察到像,又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9.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在光屏上 。三、平面镜成像相等虚相等对称垂直像的位置呈现替代四、光的折射
10.光从一种介质 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会发生偏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 。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偏折,折射角 ____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
1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当光垂直射入透明介质表明时,传播方向四、光的折射斜方向入射角折射角方向增大小于可逆不变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例1(2019?怀化)下列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铅笔在水中“折断”
C.雨后彩虹
D.投到车身上的手影【解析】投到车身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变式跟进1(2019?铜仁市)下列现象中,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手影 B.平面镜中的像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D.雨后彩虹【解析】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转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遮挡了太阳光射向月球的光线,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时,太阳光被地球遮挡,看到月食,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A考点二:光的反射定律例2(2019?桂林)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内容中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D变式跟进2(2019?广西)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  ) 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解析】平静水面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考点三:平面镜成像例3(2019?邵阳)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他后退0.5m,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小兰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当他向后退0.5m时,此时他与镜面的距离为0.5m+0.5m=1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A变式跟进3(2019?徐州)把万花筒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并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内放置的(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解析】万花筒是靠平面镜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平面镜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平面镜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A考点四:光的折射例4(2019?宁夏)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解析】插在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变“弯了”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B变式跟进4(2019?长春)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食 B.黑板“反光”
C.桥在水中的倒影 D.池水看起来变浅【解析】池水看起来变浅是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D变式跟进5(2019?株洲)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传播的光路图是(  )【解析】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A A【解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井中看到的范围会很小,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2019?齐齐哈尔)“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以下现象中与“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原理相同的是(  )2.(2019?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解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2019?湘西州)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射角是60°
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A【解析】(1)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4(2019?武汉)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东湖绿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5(2019?绵阳)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对称性的特点,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即甲与乙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即乙与丙的距离)。6.(2019?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
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解析】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7.(2019?福建)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D【解析】放大镜把树叶“放大”,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8.(2019?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一叶障目
C【解析】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感谢欣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