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光合作用(20+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光合作用(20+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19 17:07:0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植物
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都来源于土壤中。包
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这么认为。亚
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
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今天,老师
在课堂上引入四个科学实验,与同学们一起
体验光合作用发现的艰辛过程!
导入新课
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2.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导入新课
四个科学实验
17世纪上半叶 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1771 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
1779 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1864 萨克斯(德国)实验
讲授新课
1. 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他将一棵重2.3kg的柳苗栽种到一个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内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专门制作了桶盖。
5年过去了,柳苗渐渐地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苗和土壤的质量,结果使海尔蒙特大吃一惊:柳苗质量增加了 土壤质量仅减少了
74.5 kg,
柳苗生
长之迷
0.057 kg.
讲授新课
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结 论:
提 问:
讲授新课
2.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死去了。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
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老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讲授新课
科学进展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在光的 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成功 !
1782年瑞士瑟讷比埃:植物在光下吸收CO2,释放O2。
1804年瑞士索绪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 要消耗水。
讲授新课
3.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英格豪斯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成功 !
讲授新课
英格豪斯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这说明什么问题?
1782年瑞士瑟讷比埃: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
1804年瑞士索绪尔:光合作用过程中,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作用时还要消耗水。
提 问
科学进展
讲授新课
4.19世纪萨可斯的实验
首先把一盆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一部分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无颜色变化,而照光部分叶片呈现深蓝色。(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知识: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
讲授新课
分析讨论:
1.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几个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3.能否将装有酒精的小烧杯直接加热?
4.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遇碘颜色为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讲授新课

1648 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减重57g。 实验结论:柳的增重来自水。 1771 普利斯特利??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实验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 1779 英格豪斯??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实验结论:光的重要作用。 1782 瑟讷比埃?? 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 实验结论: CO2是原料,O2是产物。 1804 索绪尔?? 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减去O2释放量。 实验结论:水是原料。 1864 萨克斯?? 发现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 实验结论:淀粉是产物。
课堂小结
1.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2. 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答: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物质的影响。
答:实验控制条件不同,实验结果就不同。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还会污染空气。
随堂训练
3.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4.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答: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答: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明CO2和H2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等有机物和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随堂训练
1.海尔蒙特得出_____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认为绿色植物能够________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________下才能净化空气。
4.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________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
5.萨克斯用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________,而且能够合成____________等物质。

净化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淀粉
填一填
随堂训练
(共42张PPT)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导入新课
活 动 1
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制作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出叶片的表皮细胞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讲授新课
练习徒手切片
讲授新课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讲授新课
观察横切面图
讲授新课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讲授新课
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叶的下表面
撕取叶的下表皮
讲授新课
气 孔
表皮细胞
气 孔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表皮细胞内没有
叶的下表皮结构图
保卫细胞
讲授新课
保卫细胞
内壁
外壁
气孔(能张开或闭合)
气孔的结构、作用
讲授新课
显微镜下叶片的结构
讲授新课
探索光合作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原理
绿叶在光下是否合成淀粉,可用碘液进行测试。因为在化学反应中淀粉遇碘变蓝。但是碘分子难以进入叶的活细胞,而且叶绿体中色素的颜色会干扰碘与淀粉显示的蓝色。因此,用煮沸的酒精杀死叶片细胞,并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碘分子浸入脱色叶片的细胞中,测试淀粉是否存在。
活 动 2
讲授新课
蓝色
黄白色
讲授新课
结果
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
见光部分 遮光部分
盆栽天竺葵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吗?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为淀粉。
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讲授新课
如何检验淀粉?
淀粉遇碘会有什么变化?
答:用碘液。
淀粉遇碘会变 。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讲授新课
天竺葵
1、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实验步骤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淀粉耗尽。
讲授新课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
都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是为了作对照实验。
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实验组:
对照组:
见光部分
遮光部分
讲授新课
3
4
酒精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讲授新课
1、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
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为什么要采取隔水加热的方式?
溶解叶绿素。
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2 、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叶绿素,不易观察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思考
讲授新课
一旦酒清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不要晃动桌子,不要从上往下直视装酒精的小烧杯。
注意:
讲授新课
酒精脱色前
酒精脱色后
叶片中的叶绿素进入酒精中
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叶片和酒精分别变成什么颜色?
黄白色、绿色
讲授新课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滴加碘液(为什么?)
鉴定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淀粉这种有机物。
洗掉酒精,避免酒精影响碘液着色
讲授新课
遮光处理部分不变蓝
未遮光部分变蓝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授新课
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
 黄白色      
蓝色
讲授新课
叶片颜色的变化
遮光的部分 没有遮光的部分
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
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再用清水冲洗掉
滴加碘液后,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蓝色; 叶片遮光的部分不变色。
实验现象:
绿色的叶片脱色后变成黄白色。
脱色后的叶片滴加碘液后的变化
讲授新课
实验结果1: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结论一: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实验结果2: 在实验中,叶片未用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结论二: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讲授新课
小结实验步骤

(1)黑暗处理一昼夜;
(2)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
(4)用酒精脱色;
(5)用清水漂洗,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6)片刻后,洗去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讲授新课
步骤汇总
①黑暗处理
②选叶遮光,接受照射
③摘叶去纸
④酒精脱色
⑤清水漂洗
⑥滴加碘液
⑦观察变化
黑选摘酒清滴观!
记忆要诀
讲授新课
叶片
只要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够制造有机物。

思考:除了叶片外,植物体的其它绿色部分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讲授新课
叶绿体 叶绿素
银边常春藤
银心吊兰
银边天竺葵
这些植物叶片的非绿色部分都不含叶绿体,因而这些部位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讲授新课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肉细胞
保卫细胞
叶绿素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讲授新课
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不变蓝
变蓝
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讲授新课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讲授新课
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讲授新课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 这样一个生产加工的过程是在哪进行的呢?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阳光;
产物:淀粉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课堂小结
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光
产物:淀粉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
课堂小结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叶绿体
B
C
随堂训练
3.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
C
随堂训练
4.“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B
随堂训练
5.下图中甲、乙、丙是放在阳光下的大小一样、密闭的玻璃装置。乙、丙中各放一盆发育阶段相同、生长良好的花,甲、丙中各放一只同样年龄、相同性别和体质的小白鼠。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