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培优练习
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生活的感兴触发诗兴,借形象的画面表达人与人之间要彼此付出的理性思考。
B. 《断章》所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首节描绘的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点缀了风景。
C. 这首诗读来语言明白晓畅,但却又含蓄蕴藉,引人思索。
D. 诗运用了蒙太奇式的巧妙剪辑的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含义丰富的艺术效果。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二、读下列小诗,完成3-4题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锦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3.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4.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三、写作创新
5.《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在理解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内心的情感来理解即可。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人由生活的感兴触发诗兴,借形象的画面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理性思考。所以A项表达不准确,故选A。
2.A 【解析】A项“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错,诗中并没有表现出深沉的人生悲哀,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营造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诗人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写出了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暗示着人生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
3. 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4. 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三、
5. 【写法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内涵丰富(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象征手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似点;②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故土》培优练习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雪花?
2.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飏,飞飏”?
3.“她”是诗人美好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4-5题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镜子,实际上借镜子的形象赞扬了像镜子一样正直的人,讽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正直的现象。
B.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侧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C.诗人抓住镜子的特征,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受到启迪。。
D.“喜欢”“躲避”“打碎”等词语语言朴实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讽刺。
E.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平面”与“深不可测”对比,“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对比,“喜欢”与“躲避”对比。
5.这首诗中的镜子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
1. 表现了诗人之爱如雪花一般纯净和晶莹,如雪花一般飞旋、欢快、喜气洋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自由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2. “飞飏,飞飏,飞飏”写出雪花的坚定、欢快及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诗人为我们绘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反复手法的理解的基本能力。反复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首先是强调诗人的某种情感;其次,还能推动诗歌的发展(包括情节和感情)。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些灵性的雪花 “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十分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
3. 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特定诗句的理解的基本能力。所谓“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这里有两个主要的概念要理解:一是她,也就是作者的矢志追求的理想,“心胸”即所有,作者显然要表达,把自己的一切全部融进理想中,包括生命、灵魂,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以此显示与理想的密不可分。
二、
4.B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的基本能力。B项,“前三节从侧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分析不当,应为从正面描写镜子的特征。D项,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正因为如此,才启人深思。
5. 子是一位见识深邃、直言不讳、忠诚之士。它平凡又真实,真诚又率直。“深不可测”说明见识深邃;“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说明直言不讳;“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说明忠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本题比较简单,涉及不到背景资料和周围环境,只需要分析形象的动作、心理即可。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
《我爱这土地》基础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哑的hóu( )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 )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 )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截至目前,阿坝州光伏项目已并网超过15万千瓦左右。
D.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混双冰壶循环赛中,中国组合先后遭遇两连败,令热爱这项项目的观众非常深感意外。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 》,作者 ,原名 。代表作《 》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2018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8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2)微信公众号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公众号,请你仿照例子再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3)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颁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请你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二、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诗中鸟儿所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6.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8.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嘶、喉、yǒng、guā、fǔ
2.A 【解析】B.搭配不当,删去“和规模”;C.前后矛盾,删去“超过”或“左右”;D.语意重复,删去“非常”或“深感”。
3.艾青诗选、艾青、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
4. (1)【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示例】诗海漫步 栏目三:仰望星空
(3)【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二、
5. 四个对象分别是: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6.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7.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8. 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祖国的象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故土》基础练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勋章 真挚 撕哑 歌喉
B.汹涌 腐烂 深沉 命誉
C.文辞 香囊 佩戴 挂念
D.咀嚼 践踏 混杂 内涵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们也不声嘶力竭地为它编写诗篇,/它不扰乱我们 的梦境,/我们也不把它看成天国一般。
(2)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3)“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心酸 偶然 妄自尊大
B.辛酸 偶然 夜郎自大
C.心酸 偶尔 妄自尊大
D.辛酸 偶尔 夜郎自大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部队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陆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如:《突出重围》《历史的填空》《亮剑》《士兵突击》等,几乎一两年就有一个热点。
B.24日,500多名居民乘坐海岸警卫队一艘舰船撤离延坪岛,抵达仁川,2000箱救灾物资则由舰船承载,运往延坪岛。
C.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B.作为一个母亲,阿赫玛托娃把她的这段不平常的血泪史记载成诗篇《安魂曲》,这是一首抒情长诗,用来悼念那些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中冤屈而死的所有无辜者,读来催人泪下。
C.“放心早餐”工程是以服务大众为出发点的服务性行业,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D.面对频频发生的践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是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事件发生的关键。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5-8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5.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
(2)拟人:
6. “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7.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8.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情感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
1. A 【解析】“撕哑”应为“嘶哑”。
2.C 【解析】“心酸”指内心悲痛;“辛酸”比喻悲苦,伤心。“偶尔”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妄自尊大”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是从主体自身的角度来看。
3. C 【解析】A去掉冒号;B“抵达仁川”后面用分号;D括号应在“戏演得好”之后。
4. B 【解析】A.成分赘余,去掉两个“因为”;C.搭配不当,“工程”与“服务性行业”不搭配;D.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
二、
5.(1)比喻: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2)拟人: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诗句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辨析具体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是比喻;“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是拟人。
6.“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恋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重要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这首诗中“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恋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7.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筛选相关信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相关内容。这首诗的第二小节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8.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比较探究两诗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联系诗歌标题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我爱这土地》提高练习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3.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5.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7.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二、拓展阅读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 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8.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
(2)拟人:
9.“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10.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11.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12.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
1.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2.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3.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4.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二、
8. (1)比喻: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2)拟人: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9. “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0. 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11. 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12. 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故土》提高练习
一、语言运用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清洁大扫除,尘土飞扬,同学们一个个面如土色。
C.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
D. 心浮气躁历来是学习的大敌,心不在焉,浅尝辄止,“猢狲屁股坐不住”,不可能学深学透。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是 , , , , ,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⑥④⑤②③①
4. 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句是( )
A. 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
B. 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
C. 凡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
D. 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
二、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第5-8题。
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
席慕容 纪 弦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冷眼看人间恩怨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写你不能成篇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细看时,还占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有你千年的面容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敕勒川 阴山下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今宵月色应如水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5. 《长城谣》中的“你”指谁?它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6.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请你找出《长城谣》中表达作者对祖国对故乡一片深情的句子。(至少写出两句)
7.为什么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8. 分析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
1.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A.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B.面如土色:形容惊恐之极。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C.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心不在焉:指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符合语境。D中成语使用恰当,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A.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我院”不是“一年”,在“是”前面加上“这”;?B.成分残缺,第三小句缺少主语,删去“使得”;?C.表述正确;?D.搭配不当,“录取”与“名额”搭配不当, 删去“名额”。故选:C。
3. C 【解析】通读语段,本题中陈述对象是“微信朋友圈”,根据语句逻辑关系和总分关系进行解答,具体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分析如下:?①句主要说明个人在朋友发布或转信息要慎重;?②句主要说明在朋友圈要注意公共交往规则和规矩;?③句说明朋友圈有公共性质;?④句主要说明在朋友圈不能轻易发布信息;?⑤句主要说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⑥句主要说明在朋友圈要准守社交礼仪。? 通过以上分析,该语段空缺部分前主要介绍“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私密性”,那么下文要介绍“互联网的开放性”,那么和上文衔接紧密的应是⑤,下文应接着介绍“互联网的公开性”③,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所以在朋友圈要准守社交礼仪⑥,根据关联词“要…”可知,与之衔接紧密的应是“还要…”故句②应放在句⑥后,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在朋友圈内发表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发布,①④顺序为,先①后④;所以整个语段的顺序为:⑤③⑥②①④。故选:C。?
4. B 【解析】B.不合逻辑,推断错误。“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和“我们是中国人”这两个条件推不出“我们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结论,因为这两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合事实。即使前两个条件都正确,“我们”也不一定是“勤劳勇敢的”。
二、
5. 长城;采用第二人称,给人以亲切的感受,便于作者直抒胸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及表达技巧的掌握能力。作者作诗讲究炼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长城谣》中的“你”指长城;采用第二人称,给人以亲切的感受,便于作者直抒胸臆?。
6. 而一提到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解此类题,先要通读诗歌,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作答。示例:而一提到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写出任意两句即可。
7. 这片槐树叶是故土的槐树叶,是故乡的象征。它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该句的上下文、文章的主旨等去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示例:这片槐树叶是故土的槐树叶,是故乡的象征。它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对故乡的深刻记忆。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 同:都是咏物抒怀的抒情诗,都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异:《长城谣》语言质朴,富有民歌谣曲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一片槐树叶》首尾呼应,构思完整,情意贯通,一气呵成,给人强烈的震憾。《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深沉、 激昂;《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婉转、细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咏物抒怀的抒情诗,都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感情。不同的是《长城谣》语言质朴,富有民歌谣曲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一片槐树叶》首尾呼应,构思完整,情意贯通,一气呵成,给人强烈的震憾。《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深沉、 激昂;《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婉转、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