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狱中上母书》 同步练习(3份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狱中上母书》 同步练习(3份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9 22:04:38

文档简介

《狱中上母书》培优练习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稔:丰收,年成好
B.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绥辑:安抚聚集
C. 学颜发之,诏逮完 发:发现
D. 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 厘:查清
2.下列对文中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3.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 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C. 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D. 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5.翻译下列语句。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语境“发”应该是“揭发”的意思。
2.B【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原句的意思是: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根据语意断句应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呆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3.D【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首先浏览选项,了解大概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最后将选项和文本的句子进行比较。一般的误区有:张冠李戴、曲解实词虚词、时间地点错位、强加因果。根据文章内容,B项中“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5. (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狱中上母书》基础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恤死荣生 荣:使……光荣,荣封
B.淳已自分必死 分:料想
C.至今而零极矣 零:消失
D.但为气所激 气:正义之气
2.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得以身报母矣 以薪救火
B.如我父子者几人哉 人马烧溺死甚众者
C.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填然鼓之
3.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痛自严君见背 见背:离开了我,这里指去世
B.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 自分:自己料想
C.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 大望:非常庆幸
D.乱且未有定期 定期:平定的时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
B.致慈君托迹于空门
C.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
D.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5.下列对文段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武 功 甥 好 为 我 善 待 之 亦 武 功 渭 阳 情 也 语 无 伦 次 将 死 言 善 痛 哉 痛 哉!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B.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C.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D.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空门,佛教以空为入道之门,故称佛法为“空门”,后泛指佛家
B.嫡母,妾之子女对父之正妻的称呼。
C.盂兰,又称中元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人们带上祭品,祭奠祖先,与清明节相似。
D.结褵,系上佩巾,古代嫁女的一种仪式,在文中指结婚。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自己是为节义而死,是死得其所的。
B.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叮嘱母亲“万勿置后”,主要是相信将来明朝肯定能够中兴重建,那时,自己就能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了。
C.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娇妻,并在末段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D.本文表现了夏完淳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有关“忠”“孝”的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
8.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
译文:
(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译文:
(3)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译文:

参考答案
1.C 【解析】零:零落。
2.A 【解析】A介词,把;B助词,指……的人/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C连词,“那么”,表示假设/副词“就是”,表示判断;D代词,指后嗣/助词,不足音节,无义。
3.C 【解析】 C项,“大望”指大户人家和名门望族。
4.D 【解析】A.省略句;B.状语后置句;C.被动句。
5.B 【解析】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6.C 【解析】应为农历七月十五
7.B 【解析】B项“主要是相信将来明朝肯定能够中兴重建,那时,自己就能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了”错,主要是怕万一所立之后不肖,会为人耻笑。
8.(1)悲痛自从父亲离我而去,已有两个年头。怨恨惨痛日益加深,历尽了艰难辛苦。
(2)两位母亲还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
(3)象西铭先生立一个不肖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是好啊!
《狱中上母书》提高练习
一、语言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散文。《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文章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C. 古人把阴历每月第一天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叫“晦”。如苏轼《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即指阴历七月十六日。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通俗派诗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继承者。
4. 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下面四个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 )
A. 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B. 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 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所以他已经获得了一等奖。
D. 青年团员要带头学雷锋,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带头学雷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5.下列对文中最后一处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以及对必修四古文单元涉及的古文化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8.把文中第一处和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参考答案
一、
1.A【解析】①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中修饰“大自然”,对象错; ②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没有“落在后面”的意思; ③博学审问: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使用正确; 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符合语境;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符合语境;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句中修饰“节目”,对象错。
2.C【解析】A.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我院”不是“一年”,在“是”前面加上“这”;
B.成分残缺,第三小句缺少主语,删去“使得”;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录取”与“名额”搭配不当,改为“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位同学”。
3.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中作家作品及其文学体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名著作品和常见的文化常识,一定要加以积累和记忆,包括作家、作品、官职等。对于作品内容,要通读并掌握情节。注意识记并辨析常见的文学体裁。本题中,D项,白居易是现实主义风格。故选D。
4.C【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注意明确概念含义,然后整体掌握材料内容,要具体结合语境分析推理。本题中,A.对同一个命题同时否定,违背排中律;B.“一触即死,违者法办”,前后矛盾,违背矛盾律;D.有逻辑错误,“带头学雷锋的”也不一定就非要是青年团员不可。故选C。
二、
5.D【解析】 “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朕”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6.C【解析】C.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7.B 【解析】 A.“一开始”不正确,根据原文“召征责之曰”可知,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C.“假托生病”错误,根据原文“寻以疾乞辞所职”可知,是真的生病了;D.“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意思是“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并没有说“放弃自己建造小殿”。?
8. ①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 ②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