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课题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目标
(1)简述我国动物资源概况,列举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2)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过程与方
法目标
在对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观察、交流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动物角色扮演”活动,树立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参与动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重点
动物多样性的含义;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
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你能列举出几种我国比较珍稀的动物吗?这些动物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灭绝。你知道有哪些保护动物的措施?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导入2:如果有一天动物都消失了,那会怎么样?我们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活动
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安排各小组编排表演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的剧本。
讨论:通过各小组表演和观看表演,你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点拨:动物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导盲和破案中训练有素的犬功不可没。我们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主要来源于动物。
2.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1)我国的动物资源
学生自学课本43页,教师课件展示相关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我国的动物资源的多种多样。
(2)我国特产珍稀动物
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珍稀动物的栖息环境及食性。
课件展示我国特产珍稀动物图片。
3.我国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1)生物灭绝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严重威胁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教师适时加入保护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备注
续表
4.动物资源的保护取决于人类
学生自学课本,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获得如下知识:
(1)动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3)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教师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合作探究
(1)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
就地保护就是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就是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出,进行特殊保护。易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行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2)保护动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些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环境,不吃野生动物等。
备注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下列哪组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C )
A.大熊猫、老虎 B.藏羚羊、东北虎 C.扬子鳄、朱鹮 D.藏羚羊、响尾蛇
2.下列不是保护动物多样性层次的是( D )
A.动物物种 B.生态环境 C.遗传物质 D.动物个体
3.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 A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动物园 C.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D.以上都是
4.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一千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A )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5.以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外来物种引入一定会危害生物多样性
B.新物种的诞生只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认识我国动物资源的现状及动物资源面临威胁的原因,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动物资源的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渗透。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国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建立学生的自豪感。然后,通过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警示保护动物的必要性。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树立爱护动物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