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课件(21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区位因素课件(21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7-20 09:02:5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要求,与同学们在课前进行关于平阴玫瑰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课标要求:
①了解农业生产概念、特点及常见分类;
②理解区位的含义;
③引导学生找出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农业的认识,主要落实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上,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布局和区位选择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第一产业部门,又受到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构成了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两大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一节。提到农业的时候,大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虽然经常听到这个词,但是又和我们距离比较远。其实,农业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我们来看这一幅膳食宝塔图,越往下,则是需要我们多摄入的越基础的食物和营养。在里面我们找几个大家平时经常见到的食物。我们先看到米饭。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来,而水稻种植则属于种植业。我们再找到牛奶,它对应的奶牛饲养,属于......畜牧业。鱼、虾等水产品的水产养殖,则代表了......渔业。当然,中华饮食文化中除了食物,还有这个(筷子),它背后木材的获得,则离不开林业。我们给农业下一个定义,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通过定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大家想一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动植物,目的是获得农产品。而农业就不仅仅只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种植业这一种生产方式,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也是属于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农业包含着农、林、牧、渔等方式
教师:在我国,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形成这样的结果,和各地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给动植物提供的客观条件,我们称为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项目式学习,认识农业区位。(板书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就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环境提供的条件与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相一致时,农业就能很好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地制宜。
教师:大家来看这一盆玫瑰。下面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养好这盆玫瑰花,我们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呢?
学生:浇水,晒太阳,保证温度适宜,施肥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于养花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如果你在养花这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话,也可以考虑下,如果让你从事花卉养殖这份行业,你能够做好这份工作吗?而你又要考虑些什么条件呢?其实,在咱们济南,就有一个世界上著名的玫瑰之乡——平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一次关于玫瑰种植的职业体验。项目式学习前期的搜集资料阶段我们已经在课前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资料深入探究,分析影响玫瑰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结合视频,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大家发现玫瑰的生长条件是什么?相应的,平阴为玫瑰的种植提供了哪些条件?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
材料一:玫瑰喜阳光充足,日照充分则花色浓,香味亦浓。生长季节日照少于8小时则徒长而不开花。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开花季节则要求空气有一定的湿度;高温干燥时产油率则会降低。玫瑰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低,但适宜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以群山环绕的碳酸盐褐土上生长的玫瑰花香气质量最好。玫瑰不耐早春的旱风,若土壤已解冻,根部不断向茎输送水分和养分,风不能造成严重危害,较为干燥的地区需要有灌溉条件才能正常发育。
材料二:平阴玫瑰的主产地在玫瑰镇的翠屏山下,玉带河畔。这里四周山峦环绕,中间谷地狭长,气候温和,雨雪蒸发量较小,冬季早春雨雪较多,有利于玫瑰的生长发育。从萌动到开花期间,气温上升比较稳定,花期雨少,光照充足。而且当地土壤的钙、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教师:我们发现,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总结一下,农业区位因素中,我们需要关注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度,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而只是考虑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够发展好农业的,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通过材料三到材料六,探究一下平阴玫瑰能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三到材料六
材料三:明朝起,平阴就开始栽玫瑰花,并用玫瑰花酿制“玫瑰酒”。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平阴玫瑰花盛极一时,近至济南,远至北京、天津、徐州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竞相争购,每年可收鲜花15万余公斤。此后,平阴玫瑰替代当地其他粮食作物成为人们种植的首选。目前,平阴玫瑰栽培面积,达到1.4万亩,分布于8个乡镇、72个自然村,年产鲜花30多万公斤。玫瑰鲜花及相关产品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远销海内外。
学生:通过此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但玫瑰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而且也取代了其他农作物。由此发现,市场因素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而在这段材料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区位因素,那就是交通条件。只有交通便利了,才能把农产品送往市场。
材料四:玫瑰栽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需要从事种植玫瑰花的花农,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发展玫瑰种植及相关产业,平阴玫瑰为平阴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学生:在这段材料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一个区位因素,那就是劳动力。对于农业,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是万万不能够发展起来的。
材料五:平阴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玫瑰产业,制定玫瑰花最低保护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花贱伤农”,政府可以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样稳定花农的收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投资4.6亿建设平阴玫瑰高端产业园、举办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建设云谷电商产业园等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玫瑰产业,让平阴玫瑰得以持续、高质量发展。
学生:在这段材料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一个区位因素。无论是实行最低收购价,还是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举措,那就是政策在影响。
材料六:平阴玫瑰园,又叫玫瑰花研究所实验园。位于平阴县城西南11公里的陶庄村南,占地4.67公顷。在实验圃里进行了玫瑰花品种、株行距对比观察实验等多种科学实验,总结出了平阴玫瑰的育苗,栽培等一整套的植保技术,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由萌生玫瑰亩产150—250斤,提高到300—350斤。后来,新建的平阴玫瑰园扩大了种植规模,把国内外近30个玫瑰品种植入一园,形成了一个玫瑰花的王国。
教师: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技术这一区位因素对玫瑰品种和亩产增加的影响。
学生:将探究一得出的结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导学案上的方框内列出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请一位同学到讲台来板书)
教师:结合我们总结的农业区位因素,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而然,技术因素是与时俱进的,那么在同时,劳动力在技术的冲击下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一方面,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部分劳动力会被机器所取代,另一方向,劳动力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劳动力在由数量向素质的转变。对于大家而言,更熟悉的可能是鲜切玫瑰,很明显,大家从一开始就看出来到了,这个和咱们刚才提到的玫瑰不太一样,而且相对于平阴的玫瑰,它是来自遥远的昆明。大家想一下,平阴的玫瑰可以通过公路运输过来,这样一束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鲜花是怎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济南的吗?(航空运输)由此可见,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的市场范围会不断扩大。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也会扩大市场,比如说(水产品),我们可以通过用冷藏保鲜的手段,延长易腐易坏产品的寿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经济条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自然条件,则是相对比较稳定,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不会轻易的改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学生:温室大棚,滴灌喷灌技术,修筑梯田,改良土壤等。
教师:当然,我们也不能对环境进行肆意的改造。比如在陡坡我们就不能过度修建梯田,不然会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等环境问题。
教师:一组快问快答,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我国江南丘陵的红壤土适合种植茶树体现出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土壤) ;荔枝作为南方水果现如今在北方超市方便购得,体现出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交通);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体现出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政策)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继续通过探究活动,从大家熟悉的大米入手,研究水稻种植生产活动。首先我们来看探究二,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探究二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①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除了对热量需求存在差异,同时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 500毫米以上。(①气候均温是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
1、水稻生长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南方地区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结合气温降水图判断,下面三个城市中,最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城市是哪一个?
学生:主导因素是气候,原因,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的生长条件,最不适合的是罗马
(济南虽然冬季气温较低,但是我们知道水稻是好暖喜湿的,在济南的夏季,热量充足,降水较多,基本可以满足单季稻的生长)所以说,影响水稻种植的一个重要气候条件就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则是雨热异期。
2、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稻生产地区之一。试通过银川市的气温降水图和地形水文图,分析西北地区不能大规模种植水稻的限制性因素,而宁夏平原能够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学生:限制性因素:降水; 主导因素:水源;
因而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地区知识因为降水条件不满足而无法进行某种农业活动,我们可以通过灌溉作为天然水源的补充
3、有专家指出,宁夏平原应当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而有些专家则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同意哪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同意: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较丰富;黄河干流经过,灌溉便利.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满足粮食需求,增加经济收入......
学生:反对:大量消耗水资源,造成黄河下游水量减少;灌溉不合理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产生土壤盐渍化;
教师:总结:正反双方对于这个问题都进行的充分的阐述,对于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环境问题,在黄河水量充足的年份,可以适当增加水稻种植的面积,但是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以及科学灌溉,防止土地盐渍化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三:我的地盘我做主
 读“某城镇及周围的农业区域示意图”。在甲、乙、丙、丁四处中选择布局奶牛场、花卉种植基地、小麦田、果树园,请问你应该如何安排?并阐述你的理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粮食、乙——水果、丙——乳牛、丁——花卉。粮食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甲处距城较远,地价较低;水果一般生长在丘陵地区,乙处据等高线判定为坡度较缓的丘陵地区;丙处距城镇较近,地价较高,乳牛的单位面积产值较高,且靠近公路,便于牛奶的运输;丁处距城镇最近,地价最高,而花卉单位面积产值最高,距城镇近,便于花卉的销售,且靠近河流可满足花卉生产用水需求。
教师:由此可见,即便是在一个地区,因为不同农业活动的主导因素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对于区位的选择也是存在差异的。
教师:本节课我们通过项目式教学,分析材料总结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业技术等,在这些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改变,科技交通的日益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种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势和劣势,真正理解农业发展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评测练习
农业区位因素
【基础巩固】
1、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的是(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
B.海南岛三季稻季稻——水源
C.渭河平原的冬小麦——光照 ???
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2、下面四幅图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农业  ④区域专业化
B. ①甜菜 ②棉花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C.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区域专业化 ④垂直农业
?D. ①甜菜 ②垂直农业 ③棉花    ④区域专业化
??读北京市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从3~4题。
3、导致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地形 D.土壤
4、近年来,Ⅲ和Ⅳ农业圈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的是 ?
A.粮食供应 B.蔬菜生产 C.美化环境 D.调节气候
??和田枣原产地山西太谷,后被移植到新疆和田等地,和田枣较山西枣具有个大、皮薄、甜度高,营养更丰富等优势。目前,大量和田枣被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销往全国。据此完成5~6题。
5.和田枣品质优于山西枣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D.种植历史悠久
6.和田枣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 ??( ??)
?A.廉价的劳动力 ??????B.广阔的市场
?C.雄厚的工业基础 ?????D.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7、阳台农业不仅指单纯地在阳台空间进行农业活动,也包括在屋顶、露台等空间的农业活动。阳台农业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性与自给性,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与传统农业相比,阳台农业更加注重( )
?A.土地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8、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_。布局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下图为我国苹果产区分布图,读图3~4题。
3.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方产区相比其区位优势分别是
?A.纬度较低 品质优 B.海拔高 鲜果上市时间早
?C.土壤肥沃 品质优 D.光照充足 鲜果上市时间早
4.新疆阿克苏苹果又称加丽果,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产苹果来说,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区
?A.地下水丰富 B.以砂质土壤为主,富含有机质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 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 ,回答5~6题。
5.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草场分布 ???D.市场需求
6.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牛奶完全由甲地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甲地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②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
?③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④乙、丙两地区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奶牛产量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 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②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
③湖水富营养化 ???????? ④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材料二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的土壤最为理想。 材料三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图12)。
(1)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的特点有是?????????????????????????????。(2)甲区域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乙区域扩大马铃薯生产,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3)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采取的哪些措施??
【基础巩固】
1、A
【解析】: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海南岛三季稻―热量,渭河平原冬小麦―热量,河套平原甜菜―热量。甜菜喜温凉的气候,冬小麦越冬对热量也有一定要求。
2、 C
【解析】 我国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绿洲地区种植业(包括棉花在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灌溉水源,即图①应该是我国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甜菜喜温凉,适合生长在热量较少的北方,即图②应是松嫩平原甜菜生产的主导因素。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是由于海拔不同,引起热量分布的垂直变化,进而使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农作物品种也明显不同的结果,所以图④的地形因素应该是垂直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故图③的农业技术改革应该是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因素。
3、C 4、A
【解析】
3、读图,根据图例名称分析,Ⅰ是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圈,Ⅱ是远郊平原农业圈,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主要是山地和平原的地形差异造成的,C对。
4、随着城市的发展,Ⅲ和Ⅳ农业圈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发展城郊农业,以蔬菜、肉、蛋、奶的生产为主,粮食供应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A对,B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不是Ⅲ和Ⅳ农业圈的主要功能,C、D错。
5、C 6、D
【解析】
5、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和田枣品质优良。
6、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中心,同时是新疆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田枣运往乌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并销往全国,主要是利用乌鲁木齐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7.C?
【解析】:阳台农业是一种新型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阳台农业更加注重技术。
8、【答案】
(1)②;③;④;①;蔬菜园艺品,城市的需求量大,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应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2)E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1).考查农业的合理布局。经济效益的高低是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效益越高,适宜离城市越近,靠近市场;而粮食作物的生产一般布局在离城市较远的区域,且需要土地面积较大;果树种植适宜在山坡、丘陵地区,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保持水土。
(2).注意材料,原因是菜篮子放心工程、绿色食品工程等的实施,说明是食品质量的要求。而E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西北方向为河流上游地区,可改善水质。
(3).该地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则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1、C 2、C
【解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土壤肥力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是①地区的优势,③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比①地区丰富。
3 .B 4.C
【解析】
3.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对比,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即可判断南方产区属于非地带性产区,是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从而适宜苹果生长的,因此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西南地区纬度低,苹果成熟早,上市时间早。
4.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苹果等水果来说,其产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大陆性特征突出是其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5、D 6、B?
【解析】:?
5、阶段Ⅰ的各牛奶生产基地均邻城市,目的是为接近市场。?
6、发展到阶段Ⅱ,甲地将乙、丙两地市场占据,原因是甲地具备生产牛奶的突出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7.B
【解析】
试题分析:.Q地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高山融水是河流及其下游湖泊的主要水源,所以,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萎缩,盐度升高;同时,由于灌溉增多,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8.【答案】 (1)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中、东部地区) (2)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照强;土壤肥沃(3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 (4)增加科技投人;改良马铃薯品种;因地制宜地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髙马铃薯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马铃薯加工水平;加强马铃薯主粮化宣传引导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分布广泛;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尤为集中。
(2)甲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温凉;昼夜温大夏季光照强;土壤肥沃等方面。乙区域位于西南地区,山地面积广大,森林资源丰富,扩大马铃薯生产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增加了粮食来 源,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带来的粮食压力,而且有助于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
(4)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要从扩大面积和增加单产方面分析。 【点拨】本题结合时事资料考察农业部分知识。为了做好类似题目,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关注时事,善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总结:课后评测练习基本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个别题目有迷惑性,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区分理解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