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实用同步教案-哪种材料硬|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用同步教案-哪种材料硬|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0 08: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哪种材料硬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3、学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的猜想、设计、操作、记录的经历,了解设计实验、探究科学的基本技能。
2、学生能从对事物一个特征的关注转移到对多个特征的关注上。
情感目标:
1、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比较材料的软硬。
【学习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记录单、木条两根、铁片两个、塑料制品两个、卡纸两张
教师准备:橡皮、海绵、电路检测器、铜丝、石头、榔头
【学习过程】
一、比较硬度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看哪些孩子能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
1.观察描述海绵、橡皮的软硬。
师:老师这里有个密封的盒子,里面放有海绵和橡皮,你要从盒子中拿出老师指定的物品,谁想来?
请一名学生尝试。
师;请你从盒中拿出海绵。(生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去捏它们,软的是海绵,硬的是橡皮。
师:那就请你用捏的方法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师:孩子们通过捏的方法,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橡皮和海绵谁更硬。老师用“>”将它们联系起来,在这里它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橡皮>海绵(橡皮比海绵硬)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软硬。
教师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生齐读课题。
2.观察、比较和描述卡纸、木条、塑料和铁片的硬度
揭示比较物体软硬的方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塑料瓶中拿出卡纸、木条、塑料和铁片四种材料,你能用捏的办法比较它们的软硬吗?试一试。
师:我们已经不能用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软硬。那你能想出其它办法比较它们的软硬吗?(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的办法:
1、掰
2、互相砸
3、用铁钉划等。
师:那划了以后,你是通过比较什么来判断物体的软硬呢?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那就是在物体的表面上留下划痕,再比较划痕的深浅。我们把这种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叫做“刻划法”。我们可以借助别的物体来刻划,也可以让这两个物体相互刻划。
(1)猜想
请同学们猜一猜,按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它们,你会怎么排?
生1:铁片>木条>塑料>卡纸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2:铁片>塑料>木条>卡纸
生3:木条>塑料>铁片>卡纸
生4:塑料>木条>铁片>卡纸
学生还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排列。
师评价:
1、你真是生活的小主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回答时的评价)
2、你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吗?(当学生不会说理由时的评价)
(2)实证
师: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猜想。想知道它们的硬度大小到底是怎样的吗?那就用刻划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表格。用来划的木条去刻划被划的木条,它们是同种材料,因此硬度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做比较。就在表格中填入斜线。卡纸与卡纸间的相互刻划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用比较,铁片与铁片,塑料与塑料也不用比较。
(转换展台,师生合作)现在老师就从塑料瓶中取出木条,我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去刻划被划材料中的卡纸和铁片,我只划一次。
师:为了观察得更仔细,我请一名同学上来进行观察。
师刻划,生观察。
师:它们的表面是否留下了划痕。
生观察后回答。(卡纸的表面留下了划痕,铁片的表面没有留下划痕)
师进行第二次刻划,请另一名同学上来进行观察。
师:我这次刻划的力度要和刚才的力度一样。每次的力度都要适度,才能保证比较的公平与公正。
师:被划材料表面留下划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没有留下划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同学们,你能象老师这样从塑料瓶中分别取出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依次去刻划塑料板上的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的平面处,然后通过观察划痕情况,得出它们之间的软硬关系吗?(能)
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展示)
你会合作吗?
1、1人从塑料瓶中分别拿出材料。依次去刻划塑料板上的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的平面处,刻划时用力一致,只划一次。(请操作员起立,齐读要求1)
2、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于表格(一)。(留下划痕的,打“ √”,没有留下划痕的,打“×”。)(请观察员与记录员齐读要求2)
3、另一名同学重复检测一次,并记录于表格(二)处。(师读)
4、小组根据观察到的结果,用“>”将硬度进行排序。(师读)
(3)汇报
师:谁来汇报你们实验的结果?
师:将你们小组的记录单拿上来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师:仔细观察,你们和它一样吗?
(记录一致时师板书;出现不一样时,教师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再由出现不一致的小组再次进行验证。)
师验证。
师:我请一名孩子和我一起再检测一次。
(师进行刻划),它的表面是否留下划痕?
生:有划痕。
师:(师用手指在物体表面擦拭)你还能看到痕迹吗?(不能)
师:我们所说的划痕是指物体表面已经受到了破坏。你们所看到的痕迹只是材料在刻划时留下的粉末。因此,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别被一些现象掩盖了真理。
出现不一致的小组再次进行验证。
师:请你们小组再验证一次。
师:和刚才的情况一样吗?(不一样)
师:能说说是哪里的操作出现了失误吗?
师:同学们,只有在实验中规范操作,细致观察,真理才会在我们眼前出现。
(4)结论
师:孩子们的实验非常有序。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记录的情况。(观看表格)首先,我们判断材料的软硬,应看用来划的材料还是被划材料的表面?
生:被划材料的表面。
师:在被划的材料中谁的表面一条划痕也没有?谁的表面有一条划痕?谁的表面有两条划痕?
师:划痕条数越少,说明了什么?
生:划痕条数越少,说明了这种材料越硬。(师补充)也就是它的表面越不容易被破坏。
师:由此可得出结论:材料的硬度越大,它的表面越不容易被破坏。
因此根据实验按硬度从大到小的排序应该是:铁片> 塑料> 木条>卡纸。
(5)结合生活,举例说明
师:老师发现有些孩子的桌面上就有一些划痕,教室里的墙面上也随处可见,为了让我们的桌面、墙面不再受到破坏,你能做到不用小刀、钥匙一类比较坚硬的物体在上面刻划吗?为了让我们身边的环境更整洁,更美丽,你们该怎样做?(对于那些硬度比较小的物品我们更要避免坚硬的物体在它上面留下划痕。)老师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二、认识金属
师:通过排序,我们发现金属的硬度最大,它具有坚硬的性质。正因为它的这一特性,人们可喜欢它了,许多物品都是利用它坚硬的特性做成的,你知道有哪些?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已经与金属密不可分了。它不仅具有坚硬的特性还有哪些特性?
1、易传热
师:有哪些例子是运用了这一特性?(厨房中的物品如铁锅、水壶等都是运用了金属易传热的性质。)
2、能导电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师:孩子们,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一个电路检测器,将金属条接入这个电路检测器时,电灯就会发亮,这就是金属的导电性。
3、延展性
师:我们先观察铜丝和石头的形状。猜一猜老师用铁锤去砸铜丝,铜丝会怎样?
生猜想
师:那石头呢?
师:到底结果怎样?我们马上揭晓答案。
师:能砸吗?(不能)为什么?
生:仪器会被砸坏的。
师:那在哪里砸呢?
师:地上也不行。我们为了爱护好地砖,老师就在砖块上进行敲击。(出示砖块)
(师敲打铜丝、石头)
投影砸后的铜丝和石头。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金属被砸后可以变扁,这就是金属的延展性。石头没有延展性,所以被砸后变碎了。
师:(师出示一个好的、一个坏的易拉罐)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易拉罐,它这么薄,其实它就是运用了金属铝的延展性。想了解一个易拉罐的生产过程吗?请看大屏幕。(课件介绍)
师:同学们,我们喝完饮料只需要几分钟,扔掉铝罐只需一秒钟。但是要做成一个易拉罐却需要经历很多的、复杂的工序,最后将它装入饮料、放上超市货架时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小小的易拉罐可来之不易呀!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你会怎样处理呢?
生: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因为你们都做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有关金属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看来金属早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以“金属”作为中心词,记录下与它有关的内容,我们就把这种简单的网状图叫做气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中心词作出联想,记录下我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用捏和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知道了金属是一种比较硬的材料,它具有坚硬、导电、易传热、延展的特性。还知道了一个易拉罐的生产过程,让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运用所学,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其实科学就在你们身边。科学的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只要你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思考,不断探索,你们就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孩子们,加油吧!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身边。
板书设计:
哪种材料硬

捏 刻划法(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