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4.花之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4.花之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9 22: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花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本课是如何描写花的。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素材。
预习要求: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这篇课文是如何描写花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年四季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花在盛开、凋谢,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花?这些花又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花,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些花的特点。
2、平时,我们都喜欢从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方面去品评我们看到的花,不过作家纪伯伦却从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司空见惯的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
3、板书课题:4、花之歌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相机出示作者纪伯伦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
纪伯伦,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他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本文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苍穹 孕育 冠冕 摇曳 旑旎 硕大
琼浆 婆娑 顾影自怜 心驰神往
指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苍穹”的“穹”是三拼音节,“摇曳”要注意“曳”的读音,“婆娑”这两个字的字音都要注意。“旖旎”两个字都读第三声。
强调本课的两个多音字。
出示句子: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藏、行”两个多音字。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旖旎、顾影自怜、心驰神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这几个词语造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中的“我”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花)
(2)课文写了花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花的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将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歌):颂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歌):颂花的精神美。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四、学习课文,体会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一)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感悟花的形态美。?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如何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全班交流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出示句子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2: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
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出示句子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师:“诸元素”指什么?(四季,即春、夏、秋、冬。)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自然段的?(这一自然段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出示句子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一自然段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从“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得出“纯洁”,由“死者最后的祭献”得出“神圣”。)?
3.齐读第1-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花的形态美。
(二)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感悟花的精神美。
1.默读第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做批注,想一想,这些句子体现了花的什么精神品质。
2.出示第5自然段: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师: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是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的生活。)?
3.出示第6自然段: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好处: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4.出示第7自然段: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思考:
(1)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由“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得出“渴饮朝露”;由“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得出“向往光明”;由“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得出“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所以,花的精神就是: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2)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
A: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B: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C:从“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说明人类没有像我一样领悟这些道理,暗含了对人类的批评。
五、对比阅读,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啊!风》。?(见课本第11页)
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一谈感受。
3.教师总结课文:《花之哥》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六、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观察大自然中的花,并联系课文,感受花的乐观坚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