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培优练习
一.文本阅读
我所生长的地方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一个好事人,若从二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都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动”的边苗“叛变”的。
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红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堡多数业已毁掉了,营汛多数成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同时这种进步,也就正消灭到过去一切。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都应当明白“镇筸”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地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点银子,一份米粮,且可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地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一切事保持一种纯朴习惯,遵从古礼;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年老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带上柳条,或扎成草龙各处走去。春天常有春官,穿黄衣各处念农事歌词。岁暮年末居民便装饰红衣傩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鸣,苗巫穿鲜红如血衣服,吹镂银牛角,拿铜刀,踊跃歌舞娱神。城中的住民,多当时派遣移来的戍卒屯丁,此外则有江西人在此卖布,福建人在此卖烟,广东人在此卖药。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一个上层阶级,这阶级一方面用一种保守稳健的政策,长时期管理政治,一方面支配了大部分属于私有的土地;而这阶级的来源,却又仍然出于当年的戍卒屯丁,地方城外山坡上产桐树、杉树,矿坑中有朱砂水银,松林里生菌子,山洞中多硝。
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人。在军校阶级厨房中,出异常可口的菜饭,在伐树砍柴人口中,出热情优美的歌声。
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筸”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这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辛亥革命后,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皆驻守此地。
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由于环境的不同,直到现在其地绿营兵役制度尚保存不废,为中国绿营军制唯一残留之物。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1.“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一句中“另外一个意义”指的是什么?
2.作者所描写的家乡人民的纯朴、善良与安分,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
3.作者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家乡古怪在哪里?
4.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分别从历史、地理、民风、民俗、物产、气候等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乡。
B.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并且热爱他的家乡——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民风纯朴的小山村。
C.“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暗示那里民风纯善,几乎没有土匪出没。
D.本文风格恬淡自然,语言清新舒缓,情调高亢,具有典型的沈式散文特征。
二.语言运用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焖(mēn) 痴情(chī) 埋怨(mán)
B.涎(xián) 莞尔(wǎn) 间或(jiān)
C.傩(nuó) 黝黑(yǒu) 笼罩(lǒnɡ)
D.喁(yú) 放肆(shì) 蒿艾(ài)
6.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隅 睚眦 喁喁 天崖海角
B.荧屏 萤火虫 坟茔 魂牵梦萦
C.疲倦 碧溪岨 狙丧 疲惫不堪
D.板凳 座落 捶打 垂头丧气
7.下面一段文字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__________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__________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__________吁着这种气,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把那种东西挪开。
A.关于 偶尔 将 不过 无从
B.关于 间或 才 可是 无从
C.对于 间或 将 不过 无以
D.对于 偶尔 才 可是 无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说,朝鲜人民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进攻和防御手段的、 坚不可摧的革命武装力量。
B.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C.组织实施好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更是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
D.文化节组委会的负责同志介绍了文化节的有关情况,并就汶上文化节的筹备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文段的横线上。
太阳刚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②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1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从两个角度改写成两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
②沈从文是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
(2)以沈从文为主语。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军事方面的意义。
2.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
3.(1)从表面看,即如作者所提,家乡的建立过程与众有别,不是由于交通、物产、经济等原因自然形成,而是出于军事需要。(2)更深一层看,它的古怪在于其纯朴的民风、祥和的气氛同作者当时所处的战争大环境及其常年作为军事驻地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那是一个全无杀戮气息和战争味道的战争阵地。
4.C 解析:A项,文中无“气候”;B项,“山村”应为“山城”;D项,“情调高亢”不当,应为“情调略带忧郁”。
二.语言运用
5.C 【解析】(A项,“焖”读mèn;B项,“间”读jiàn;D项,“肆”读sì)
6.B 【解析】(A项,崖—涯;C项,狙—沮;D项,座—坐)
7.B 【解析】(“关于”表关涉;“对于”表对象。“偶尔”侧重很少出现;“间或”表示动作、事情时断时续地发生。再结合上下语境判断)
8. 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成为”和“现代”之间添加“具有”;B项,语意不明,应将“切勿”调到“携带”之前;C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是”“更是”后面的内容调换)
9.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④必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象,①交代月亮升起,③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⑥⑤②的顺序。
④①③⑥⑤②
10.(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2)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在小说中他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边城》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喁喁( yú ) 埋怨(mán ) 僭(jiàn)越 渎(dú)于职守
B.竹篁(huáng ) 傩送(nuò ) 商榷(què ) 忍俊不禁(jīn)
C.涎皮( yán ) 甬道(yǒng ) 鸟瞰(kàn ) 时乖命蹇(jiǎn)
D.莞尔(wán ) 胡诌(zhōu ) 奇葩(bā ) 戛(jiá)然而止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缠绵 荧火虫 竖在嘴边 墨守成规
B.福祉 大姆指 金碧辉煌 一见钟情
C.整饬 烟袋杆 莺啼鸟啭 委曲求全
D.嗤笑 黑黝黝 不共带天 成绩斐然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份乐生。
B.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竟争。
C.那人比度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
D.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
4.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 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
(2)两人接着便说了些关于那个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 字眼。
(3)翠翠带了黄狗向各种人丛中挤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 。
A.警告 粗鄙 踪迹 B.警示 卑鄙 踪迹
C.警告 卑鄙 行踪 D.警示 粗鄙 行踪
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课堂上有人大笑,有人微笑,有人莞尔而笑,听杨老师上课真开心。
B.有些同学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笔一拔就在纸上信口开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凑足800字了事。
C.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这个故事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一幅假画就使那情天孽海的爱在转眼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
6.选出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已经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唏嘘不已。
B.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C.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7.选出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B.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C.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B.在茅盾担任《收获》杂志主编的时候,凡是拟用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在稿子上密密麻麻地修改,有时候审稿的意见比稿子本身的字数还多。
C.财政部科研所负责人称,今年油价在现行基础上继续上升已成定局,不过上涨幅度不会太大,可能在0.5元~0.8元左右。
D.NEC通讯市场总监对记者说:“借助‘五一’劳动节晚会平台,不但NEC通讯可以向所有的中国人带去节日的祝福,同时也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
二.课内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9.第(2)段中说“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翠翠成熟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一段中多次用到“好像”一词?(8分)
10.第(1)段和第(8)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8分)
11.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对表现翠翠有何作用?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8分)
三.类文阅读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岁时,已能入水闭气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们说:“好,这种事情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天保、傩送两人都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当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中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
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都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住临河吊脚楼对远方人有所等待、有所盼望的,也莫不因鼓声想到远人。在这个节日里,必然有许多船只可以赶回,也有许多船只只合在半路过节,这之间,便有些眼目所难见的人事哀乐,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
12.选文第一段表现了顺顺怎样的性格特点?
13.文中画线语句有什么含义?这句话表现了边城居民怎样的性格特征?
14.黄永玉先生回忆表叔沈从文写小说时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地变换写法。”文中加点的词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再举两例加以分析。
15.有人这样评价:沈从文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了非常有艺术个性的抒情小说。他的小说,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请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归纳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B 【解析】:A“喁”读yòng ;C“涎”读 xián D葩读 pā。
2.C 【解析】:A“荧”为“萤”;B“姆”为“拇”;D“带”为“戴”。
3.D 【解析】: A项,份—分;B项,竟—竞;C项,度—渡。
4.A 【解析】: “警告”指提醒,使警惕;而“警示”有警戒、启示之意。“粗鄙”指言论、举止等粗俗;而“卑鄙”词义较重,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踪迹”指行动所留的痕迹;“行踪”指行动的踪迹,多指目前停留的地方。
5.B 【解析】:A“莞尔而笑”是微笑的样子,与前面的“微笑”重复。C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D“情天孽海”指由于种种恶因而使人沦溺的境地。
6.C 【解析】:A“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有歧义,在课文中,短语“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处在特写的上下文中,没有歧义,在这个句子里,失去了特定的上下文,就有了歧义。B缺少必要的介词,“和”与“自己”构成介宾短语,“朋友”没有介词了。在“和”前加上“跟”。D“不但”“而且”后的内容对调。
7.A 【 解析】:B“只灶间有火光”后用分号;C“我们发给路费”后用冒号;D为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8.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将“在”移到“茅盾”后,或在“都要”前加上主语“他”。C项,赘余,“左右”去掉。D项,关联词“不但”位置不当,移到“NEC通讯”之后。
二.课内巩固
9.文中说,“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爱情。但是,正处在情窦初开时候的她对爱情的渴望还是朦胧的,不甚明了的,文中多次用“好像”正是表明这种朦胧的感觉。
10.第(1)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翠翠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第(8)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11.父母的爱情故事“激活”了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对母亲“神往倾心”,对母亲有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正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之所以在这里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一是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二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三.类文阅读
12.龙头大哥顺顺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年轻时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在任何情形下追逐鸭子总不落空,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勇猛好强。但他不霸道,他爱孩子,说话算数,讲信用,有义气,能帮助人,把解救别人的患难作为自己不可逃避的责任。
13.这句话的意思是:救人于危难之中,在边城是人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了边城百姓的善良、纯朴和义勇精神。
14.(1).“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句中的“总”字,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却能充分表现出顺顺游泳本领的高超。
(2)“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们说”句中的“解嘲”一词,表现了顺顺对孩子们游水本领的认可。
示例: (3)“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句中的“射”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船行之快,与前面的比喻相搭配。
(4)“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句中的“开心”指的是那些参加了端午节龙船比赛和看到这热闹场面的人高兴,“皱眉”指的是那些思念亲人的人忧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
15.(1)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荡漾着水的气息。(2)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含蓄蕴藉,以散文的凝重、情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中,产生了纯和真的美学效果。(3)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
《边城》提高练习
一.课外阅读
修 面
?? 晓 尧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冷水对上,试了试水温,把脸盆端给了九爷。
??九爷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脸帕,卧进水里,停了一会儿后捞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亲的腮上和嘴唇四周来回地润;润过后,才用细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亲刚推过的胡碴上;然后九爷才掰开剃刀,向父亲抹满香皂沫子的脸上刮下去。我看着九爷努力地叉开腿,弓下身,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以便更好地剃掉父亲粗壮的胡碴……
??小的时候,父亲总爱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脸。记得有一次我拉着父亲的手,指着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对他说:爹,你为啥不留个他们那样的“大扫帚”呢?父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那多不方便,吃饭还得撩着胡子。说着父亲就做了一个撩起胡子的动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去理发修面,因为每天都有两个班七八十名学生的课等着他去上,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许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父亲的胡子又属于长得特别快的那种,像割后的韭菜,因此父亲不得不每隔两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胡子。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相反,他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 九爷的剃刀刮过,父亲的腮边及嘴唇四周一片铁青。应当说,刮了胡子的父亲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尽管那脸庞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瘦削。二十多年来,父亲很少正经八百地修过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九爷是个地道的老剃头匠,每道工序都极熟练极认真,不多时,九爷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亲的额头、眉下、鼻梁、耳廓,最后拧一把热毛巾,给父亲擦了脸。这样,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结束。九爷撤去围布,我扣上父亲半新的中山装的风纪扣,然后走出门,对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说,你们可以进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写出你对“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的理解。(6分)
?2.“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中“一长串”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3.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并不是故弄玄虚,文中有多处伏笔,请写出其中的3处。并写出这样结尾的作用。(6分)
?4.作者晓尧曾说:“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于怀之后,最终以绝佳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中,①真正让作者感动过的“久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绝佳的方式”又指什么?(6分)
二.语言运用
5.在下面的横线处,仿照示例,续写三句话,构成排比句式,并且使整个文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 ,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作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的真趣。
参考答案
一.课外阅读
1.①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
②父亲工资微薄,工作量大,家务繁重,没有时间去修面。
③父亲很尊重自己的学生,在学生面前总是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
2.不能删去。“一长串”表明来悼念父亲的学生很多,更能表现父亲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从而使父亲作为一个地位卑微的民办教师的形象更突出、更高大。
3.伏笔:
①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②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
作用:扣人心弦,震憾人心。
4.①父亲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②侧面描写。通过我的回忆以及我、九爷、学生们对父亲的态度来写父亲。
二.语言运用
5.《边城》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
《边城》是一首无韵和谐的抒情长诗
《边城》是一幅幽静纯美的五彩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