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 分析诗中体现的诗人形象。
3.了解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诗中体现的诗人形象。
2.了解中国古代文人与诗酒文化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问答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将进酒》相关片段。
同学们欣赏的是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激情澎湃的演绎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感受。这节课你,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千古传诵的《将进酒》。(板书: 《将进酒》 李白)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 这里的“将”,读qiāng,是“请”、“愿”的意思。这个字我们曾在《诗经 氓》中学过——“将子无怒”,意思就是请你不要生气。
(2)“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思就是“劝酒歌”,?自然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朗读
(1)诗歌的抑扬顿挫,缓急相间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情感)引出问题:《将进酒》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
生1答
(2)生2依据感情变化朗读全诗,
生3评价
师评价
生3读
(3)师补充指导,范读两三句
(4)生齐读全诗
(5)我们常说,“诗缘情而绮靡”,感情基调是指贯穿诗歌始终的情感倾向和情感态度。那么通过诵读全诗,同学们说一说,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板书:愁 )
三、深入研读
(一)解读“万古愁”
探究一:李白想要通过喝酒来销“万古愁”,李白为何而“愁”?
【要求】
1.独立思考,然后后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人。
2.结合具体诗句分
3.用时3分钟
(1) 生4、5、6回答
(板书: 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 圣贤无名)
(2)师总结评价,引出比兴手法、李白简介、写作背景
(播放PPT 1.李白经历 2.背景介绍 可让学生读)
(3)提问:诗中李白提到了哪位圣贤、隐者?自古以来圣贤饮者那么多,李白为什么却单单只提到曹植?
生6答
师评价总结,引出曹植简介
(4)探讨对“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中“欢”和“乐”的理解。
生7、生8答
师总结:“且”是“姑且、暂且”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欢”和“乐”是怀才不遇,心情悲愤之下姑且、暂且饮酒寻乐的意思,根源还是“愁”。
(5)生自由诵读全诗
(二) 解读诗人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主讲过一期节目《品李白》,他说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特别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那么,在《将进酒》这首诗中,李白又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探究二: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李白具形象特点。
(提示: 通过 (相关诗句),我读到了一个 的李白。)
【要求】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发言人。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可从内容+情感方面着手。
3.用时3分钟
(1)生9、10、11答
( 板书: 愁苦 悲愤 自信 乐观 洒脱 狂放 豪爽)
(2)师总结评价。引出:关于李白的“狂”,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有生动的描述。(播放PPT和朗诵音频)
(3)总结: 李白是一个一个乐观、自信、狂放的“谪仙人”;一个旷达其表,悲愤其里的失意诗人。
四、拓展延伸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诗,是一位失意的文人抒发内心愁苦和悲愤的之作。说到失意的文人,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现象:失意的文人似乎都喜欢喝酒,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似乎都与酒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同学们现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探究三: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喝酒?
【要求】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发言人。
2.用时3分钟
(1)生12、13答
(2)师总结评价,引出知识链接:
①中国传统文人,是一个十分典型而特殊的群体。两千多年前, 孔圣人给中国古代文人定下了儒家文化的典范态度——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济苍生、安社稷”成为他们的最高人生信仰。所以中国读书人的骨子里,更多是向往入仕的,他们大都觉得自己有“济世”之才,“学而优则仕”就成了他们唯一渴望选择的道路。一旦这条道路无法走通,文人与酒就不期而遇了。
②知识链接
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酒的发明,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传说是黄帝的大臣杜康发明了酿酒。文人雅士们在酒酣耳热之际,灵感勃发,发而为诗。酒助诗兴,诗颂酒德。酒得诗而高雅,诗因酒而豪放。数千年来,成就了诗酒文化。
诗酒文化滥觞于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12篇,提及酒的地方多达数十处,如《小雅·宾之初筵》,极写饮晏作乐歌舞笙箫的全过程,批判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而《大雅·既醉》:“既醉以酒,酒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则是歌颂周成王的德政。还有《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讴歌酒的好处。
《诗经》以降,历朝历代诗酒文化的发展,璀璨夺目,美不胜收。比如“悠悠迷所留,此中有深味”的陶渊明;比如“花间一壶酒,独斟无相亲”的李白;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李清照……
(3)总结:我们中国有5000 多年的饮酒史, 4000 多年的诗歌创作史,2000 多年的儒家文化史。无论是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愁,还是青山绿水、人事顺心的欢喜,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遇到了酒的清冽,这悲欢便有了韵味,就并成了一场最美丽的邂逅。李白将自己全部的慨叹和悲愁,尽融入了酒中,《将进酒》也便有了千古酒香。
五、当堂检测
同学们,咱们来当堂背一背这首诗,也可以选取几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背,待会儿我们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一下。展示的时候要饱含情感。
朗诵诗歌
②小组展示
生 14、15、16展示
师评价
六、课堂小结
(1)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寥寥数语,却可谓深得《将进酒》的个中三昧。
(2) (如有时间,可再次全班齐读全诗)
七、课后作业
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整理一些关于酒的诗,每人不少于5首。选择一首写一段赏析,要求不能不少于500字。
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课件22张PPT。 将 进 酒
李白朗 读【要求】
1.语调抑扬顿挫
2.语速缓急相间情 感 —诗缘情而绮靡探究一:
李白想要通过喝酒来销“万古愁”,李白为何而“愁”?【要求】
1.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人。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用时3分钟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怀才不遇
圣贤无名走近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62岁
缠绵病榻
逝于当涂 44岁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42岁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30岁
初入长安无功而返 25岁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背景简介 《将进酒》约作于李白受到排挤,离开长安漫游期间。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知识链接 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等。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虽才学出众,但他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最后郁郁而终。用以自比2019年7月26日9时6分志明课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失意,姑且行乐 通过 (相关诗句),我读到了一个 的李白。
探究二:
诗中的李白具有怎样的的形象特点?要求: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发言人。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可从内容+情感方
面着手。
3.用时3分钟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反客为主,酒态疏狂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杜甫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一个乐观、自信、狂放的“谪仙人”;
一个旷达其表,悲愤其里、积极入世与消极避世相互交织的失意诗人。 李白探究三: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喝酒?
【要求】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发言人。
2.用时3分钟
2.儒家文化的典范态度—“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3.诗与酒的碰撞—古代文人的“酒文化”1.酒是文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明确 酒的发明,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传说是黄帝的大臣杜康发明了酿酒。文人雅士们在酒酣耳热之际,灵感勃发,发而为诗。酒助诗兴,诗颂酒德。酒得诗而高雅,诗因酒而豪放。数千年来,成就了诗酒文化。中国的“诗酒文化” 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 诗酒文化滥觞于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12篇,提及酒的地方多达数十处,如《小雅·宾之初筵》,极写饮晏作乐歌舞笙箫的全过程,批判统治者的腐朽生活。而《大雅·既醉》:“既醉以酒,酒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则是歌颂周成王的德政。还有《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讴歌酒的好处。中国的“诗酒文化” 《诗经》以降,历朝历代诗酒文化的发展,璀璨夺目,美不胜收。
比如“悠悠迷所留,此中有深味”的陶渊明;比如“花间一壶酒,独斟无相亲”的李白;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李清照……中国的“诗酒文化”当堂检测
①朗诵诗歌
②小组展示
余光中《寻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课后作业 搜集、整理关于酒的诗句,每人不少于5首。选择一首写一段赏析,要求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