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0 10: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党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
/
日本对中国全面进攻形势图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看清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中方如何设防?
学生思考并回答: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面积不断扩大;走势由北到南、由东往西;自北向南设立几道防线。)
(过渡)日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自北往南一路推进,自东往西步步包围,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军前进的路线上设置几道主要的防线来阻止日军推进的脚步。所以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就出现了著名的几次大的会战,如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回顾几次著名的大会战,来忆往昔艰苦悲壮的抗战岁月。
二、讲授新课
(一)一寸山河一寸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1)战况
自主学习:同学们简单回答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
时间:1938年3月
地点:徐州台儿庄
指挥: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2)战因
材料一
/
徐州会战前期要图
——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97页,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观察上图,在徐州会战前日军已经占领了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大部,那么为什么又要在徐州打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呢?日军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参考答案:徐州战略地位重要;打通津浦线。)
教师讲述:日军计划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使华北和华中战场连成一片以扩大侵略范围。而我军要做的就是尽量阻止日军这一计划,防止日军形成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南下威胁长江一线。
(3)战果
材料二 池峰城组织了57人的敢死队,并准备给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但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57名勇士……趁夜色冲入敌阵,与敌奋力厮杀,拼死搏斗……阵地最终被夺了回来,而敢死队仅13人生还。
——夏军:《池峰城与台儿庄大战》,载《中国档案》,2015年第8期
材料三 纵使全国化为焦土,我也要战斗到底,只要有最后一粒子弹,我们也要战斗到底。
——袁竟雄、蒋文华主编:《国民党桂系简史(1925-1949)》,119页,桂林市:漓江出版社,1992
材料四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现出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517页,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教师设问: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参考答案:军队作战英勇;指挥得当;抗战以来最大一场胜利,振奋人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和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指挥得当。中国抗战将士们以血肉之躯英勇献身才赢得了这场宝贵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也改变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
(过渡)徐州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而告终,但这一撤退是防守后的撤退,在战略上持久消耗了敌人,也为组织下一次的会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那么日军下一步会重点进攻哪里呢?
2.保卫大武汉
(1)背景
材料五 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南京,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但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实际上转移到居南北交通要道、有“九省通衙”之称的华中重镇武汉来。武汉在当时具有陪都之称,成为指挥全国抗战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红发:《论武汉会战在抗战初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载《江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材料六 1938年4月初,日军大本营决定实施徐州会战时,亦决定实施武汉作战,在制定徐州会战计划时,即“预想到会战以后的形势并把将来进行武汉作战也考虑进去”……“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44、86页,朝云新闻社,1983
材料七 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
——薛岳、赵子立等著:《武汉会战》,1页,北京:文史出版社,2010
教师讲述: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都把武汉看作下一步作战的重点区域。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北平到汉口)铁路和粤汉(广州到武昌)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武汉会战。
(2)战况
/
(3)经典战役——万家岭大捷
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介绍万家岭大捷的战况。
教师讲述:在万家岭战场上,涌现出很多坚忍不拔,视死如归,与阵地共阵亡的忠勇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纪念在万家岭战场上为国捐躯的二万余名官兵,后人敬立纪念碑,永远怀念这些英烈。他们的精神永垂千古!
教师设问:取得了万家岭大捷这样的胜利,是否能保住武汉,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的不利局面?(参考答案:武汉会战失败,武汉失守。)
教师讲述:武汉会战虽然失败,武汉失守,但是这一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而此次会战后,日本趁广州兵力空虚,占领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了万家岭大捷的指挥薛岳,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他。薛将军有个外号薛老虎,毛泽东同志曾说:“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军事家叶挺也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而让薛将军一战封神的是著名的长沙会战。在长沙会战中,他自创“天炉战法”歼敌十几万,名震中外。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感慨道:“撼山易、撼薛将军难。”由此可见,在抗战史上长沙会战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一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长沙会战。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战况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根据表格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战况。
/
教师设问:第三次长沙会战如此艰难,我国军队仍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困难。)
(2)意义
教师设问:中国军队的这场胜利得来不易,同样也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蒋介石在1942年1月13日的日记中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请同学们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次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
4.豫湘桂战役
(1)战况
/
(2)败因
教师设问:为什么我国军队会在豫湘桂战役中遭遇惨败?(参考答案:受日本政治诱降政策的影响,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过渡)抗战岁月早已远去,但是关于抗战的各种讨论和研究仍在不断进行。其中关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是非往往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正面战场抗战不利,节节败退以致大片国土沦丧;也有人认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才是抗战的真正支柱,没有正面战场中国早已沦亡,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呢?
(二)是非成败论英雄——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八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49页,新群出版社,1949
材料九 去年十月三十日,蒋委员长发表了告国民书……又开除了汪精卫的党籍,这些都说明了是要坚持抗战这一条,证明了亲日派力量不能动摇抗战。……共产党在全国算来还是少数,统一战线里是小股东,我们单独打日本,是困难更甚的。现在国民党有了这些行动,确定了坚持抗战的方针,在这个‘打’的条件下,什么文章都容易做了。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1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资料,相互讨论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给予评价。(参考答案:1.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3.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4.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教师讲述:8年抗战,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场会战、大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21万人(阵亡132万),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与日军死亡数比例大致为3.8:1。其中,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在内的11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文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为驱除外敌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虽然国民党后来挑起了内战,但它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不应该随时间而流逝。
三、课堂小结
本课介绍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阐述了抗战以来几次重大的会战或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虽然正面战场国土步步沦陷,但是中国军队以不畏牺牲、甘洒热血的精神为中国军队的反攻争取了宝贵时间,消耗了敌人的兵力和资源,不但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场战争,牢记先烈伟业,珍惜当下,报效祖国。
四、板书设计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抗战史实
1.台儿庄战役
2.武汉会战
3.第三次长沙会战
4.豫湘桂战役
(二)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1.积极
2.消极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指要第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