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0 14: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史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和《天王府模型》等图片,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解读历史文献,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切实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4.通过组织学生尝试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最后定格在“太平天国钱币”,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独特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
  两个“错”字: “囯”和“天”(两横上长下短)。
  “囯”寓意“城中之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能摆脱封建思想。
  “天”(两横上长下短):寓意“拜上帝会”教义中上帝为天上天国之主;地上也有天国,洪秀全为主,但地上天国小于天上天国。
  “太平天国钱币”蕴含着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的“天国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天国梦”。
  设计意图:①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运动》的主题曲中,展示一组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营造开展教学的氛围,创设学习的情境。②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图片,其中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接触,拉近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③图片的最后定格在“太平天国钱币”,引导学生观察钱币,找出其中的独特之处,并就找到的独特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作铺垫。
  第一篇章 天国梦兴
  探究主题1:作为与清朝相对立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请大家阅读教材,尝试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并完成表格。教师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地讲解。
?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到全盛到失败的过程,落实知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章 天国梦起
  探究主题2:19世纪中期,中国农民为何幻想着构建太平盛世,人间天国?
  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要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条件: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组织舆论准备。
  设计意图:展示历史材料,进行史料教学,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进而落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填过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渗透唯物史观教育。
  第三篇章 天国梦筑
  出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1859年的《资政新篇》。
  探究主题3:太平天国政权先后颁布了两个建国方案,最终却为何未能实现建立太平盛世、人间天国的理想?
  出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原则:按人口绝对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原则:产品收归圣库
  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社会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摘自《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诸如以法治国、与外国通商、发展新式教育和发展工商业等主张。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你更青睐于哪一方案?如果你是民族资本家,你更青睐于哪一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时补充下列史料,通过讨论完成表格。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
  设计意图: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学生一种思考的方法和角度,引导学生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建国方案入手,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纲领,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第四篇章 天国梦毁
  探究主题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何以乐极悲生,突然反生内讧,最终葬送大好形势?
  出示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讲述天京事变。——坚强核心难形成
  展示图片《天王府模型》和材料。(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材料: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叛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材料: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介绍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枪队(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命运难逃脱。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第五篇章 天国梦思
  出示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哲学家冯友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设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人称之为“伟大的农民革命”,有人却坚持称其为“洪杨之乱”。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①通过大量材料的使用和解读,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②通过提供古今中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也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结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尝试去评价太平天国运动。③在学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始终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总结提升: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持之以恒,
  梦想成真!
  设计意图:不采用简单的知识反馈的总结方法,而是提供习总书记的话和十六个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去仔细品味习总书记的话和十六个字的深刻含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