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伐无道,诛暴秦”,奋臂为天下倡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 型】区公开课
【时 间】
【地 点】
【授课 人】
【课程标准】
1.知道秦的暴政。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知道秦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2.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
3.探究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板块式教学法,设置五个教学板块;运用主题式教学法、内外迁移教学法、情境探究发现反思式教学法,做到史料结合、情境探究发现与反思相结合、内外迁移相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提高“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五大学科核心素养。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法,实现历史学习设计问题化,问题设置情境化层次科学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形成知识网络化,让师导起来,让生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站起来,做到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历史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暴政腐败则国亡,轻徭薄赋、勤政爱民、重用人才则国兴。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和创造者。
○重点
理解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难点
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本P50序言
“伐无道,诛暴秦”,奋臂为天下倡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板块二,【合作学习·苛政如虎·秦的暴政】
问题1:为什么当年这个横扫六国、气吞万里如虎的大秦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灰飞烟灭了呢?
材料一 据记载: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汉书·食货志》
生1:
问题2:下列材料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全国人口大约2000万人,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的15%,形成“力役三十倍于古,丁男披甲,丁女转输”。
——《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 相关史事
生1:
问题3:秦朝的刑法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五 秦的刑罚有六类: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劳役刑 四、赀刑——财产刑 五、赎刑——另一种财产刑 六、死罪——死刑,其中死刑就包含十几种:约有一二十种之多,且相当残酷,较典型的如:具五刑,车裂,抽胁,镬烹 …… ——《云梦睡虎地秦简》
材料六 秦朝刑具图
/
生1:
生2:
问题4:你怎么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
材料七 郭沫若对“焚书坑儒”评价说:“书籍被毁坏,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生1:
生2:
生3:
问题5:阅读课本P51,秦二世继位后的统治有什么特点?
材料八 相关史事:
生1:
问题1:有谁能够总结一下,为什么当年这个横扫六国、气吞万里如虎的大秦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灰飞烟灭了呢?
生1:
生2:
板块三,【自主学习·首举义旗·陈胜吴广起义】
问题6:阅读课本P51-P52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过程
1.口号: ;2.政权:_____、______;3.成语:______、_______。
结果
生1:
生2:
生3:
板块三,【合作探究·首举义旗·陈胜吴广起义】
问题7:陈胜、吴广为什么要在公元前209年夏的大泽乡起义呢?如果没有这场雨起义还会爆发吗?从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出有哪些首创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过程
1.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政权:陈胜称王、张楚;3.成语:揭竿而起_、斩木为兵。
结果
起义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杀
生1:
生2:
生3:
生4:
问题8:结合材料九,你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材料九 中国历代王朝农民起义及建立的政权
朝代
起义名称
起义时间
起义成果
秦
朝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7月-12月
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项羽起义
公元前209年8月-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
西汉
绿林山起义
公元17年-23年
推翻王莽政权
东汉
黄巾军起义
184年2月-188年
东汉政权瓦解
西晋
绵竹起义
301-303年
动摇西晋政权
东晋
海岛起义
399-403年
动摇东晋政权
隋朝
瓦岗军起义
611-618年
隋朝灭亡
唐朝
黄巢起义
859-884年
建立“大齐国”
北宋
青城起义
993-995年
建立大蜀政权
南宋
南宋农民起义
1130-1135年
建立大楚政权
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
1351-1368年
建立明朝
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
1628-1644年
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清朝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建立“太平天国”
生1:
生2:
生3:
问题9:歼灭秦军主力是哪支起义军?秦朝又是被哪支起义军所灭?秦朝是在什么时间灭亡的?
生1:
生2:
板块四,【合作探究·帝王之争·楚汉战争】
问题10:为什么实力强大的项羽会败给实力较弱的刘邦?
材料十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十一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生1:
生2:
生3:
生4:
板块五,【发现反思·答疑解惑·收获成长】
1.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上,你学到了哪些历史知识?
2.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上,你学到了哪些历史方法?
3.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上,你获得了哪些历史启迪?
4.在今天的历史课堂上,你还有哪些发现(疑惑)
历史周期律。对于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可谓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从秦朝到清朝,周而复始的更替,始终未能跳出周期律。其中有一个现象,王朝的兴衰取决于君主自身的约束力。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历史的思考。
1947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就反映了毛泽东对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入思考。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问:从材料中解读,毛泽东认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方式是什么?
生:通过民主和监督。
师:单纯恐惧和防范并不会摆脱它,只有发挥大众的智慧,走向一条民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平稳之路,才能走出历史上治乱循环的怪圈。
结束语: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感悟大秦帝国的沉浮兴衰;感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斗争气魄;感伤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项羽……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