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电荷(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电荷(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21 15:26:29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三节 电 荷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摩擦起电
1. 自然界只存在 电荷、 电荷两种电荷。
2.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得失。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一方带 ,而另一方由于失去电子而显现 的特性。
4. 带电体的基本特性: 。
要点2 两种电荷以及验电器
1. 两种电荷之间相互作用: 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
2.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角度越大。
要点3 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 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
2. 防护:避雷针。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D.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 如图所示是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已知A球带负电荷,则B、C、D三球带电的情况是(  )
A. 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正电荷
B. 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负电荷
C. B球带正电荷,C球带负电荷,D球带负电荷
D. B球带正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负电荷
3. 下列关于验电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B. 验电器可直接检验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C.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D. 验电器的外壳绝缘
4. 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
A. 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 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 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人接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D. 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5. 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一个金属箔已经张开一个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由此判断(  )
A.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后带负电 B.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接触后带正电
C.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后带负电 D.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接触后带正电
6. 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 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B. 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 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机上甩不掉
D. 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棒,手会被粘在铁棒上
7. 下列选项中属于静电防护的是(  )
A. 静电除尘 B. 静电喷涂和静电植绒
C. 静电复印 D. 液化气站工作职工禁止穿化纤类衣服
8. 用细线悬挂的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那么(  )
A. 三个小球中只有一个带电
B. 三个小球都带电
C. 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
D. 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
9. 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10.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 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 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 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11. 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 ,从而具有了 轻小物体的性质。
12. 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 电。

第12题 第13题
13. 如图所示,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14.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这是由于验电器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带的 (选填“正”或“负”)电荷增多的缘故。
15. 有A、B、C、D四个带电体,A排斥B,B吸引C,C排斥D,如果D带正电,那么B带 电荷,A带 电荷。
16. 淘气的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7.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去靠近不带电的导体B,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请用“+”或“-”在导体B的两端大致标出所带的正、负电荷。
18. 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A为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的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着的带正电小球,如图所示,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19. 为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16世纪末,吉尔伯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只验电器,如图所示。它是把一根金属针水平地支撑起来,它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当把经过摩擦后的物体向它靠近时,如果物体带电,它会转动起来;如果它不转动,说明物体不带电。请你想一想,它为什么能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它和现在使用的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1. 正 负 3. 负电 正电 4. 能吸引轻小物体
要点2 1. 同种 吸引 2.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D 2. B 3. B 4. D 5. B 6. D 7. D 8. D 9. D 10. C
11. 电(或电荷) 吸引
12. 正
1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4. 得到 负
15. 负 负
16.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7. 解:如图所示。 
18. 解:(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跟两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19. 解:吉尔伯特验电器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是因为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水平指针时,会吸引水平指针而使指针转动;如果物体不带电,则不会吸引指针,指针就不会转动。吉尔伯特验电器的工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