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与德意志马丁·路德主张共同之处是( )
A.否定神权????????????B.崇尚自由?????????????C.挑战权威????????????D.倡导民主
2.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D.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3.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4.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C.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D.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
二、材料题
5.十四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随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萨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复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建立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纪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材料二 诗人但丁塑造了其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贝阿特丽切,在《神曲》中她代表了永世的幸福和神的祝愿,有明显的宗教气息。彼特拉克的诗歌代表作《歌集》中,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劳拉仍然是神和人的媒介,但她也富有人性,有世俗的女性特征,引导着诗人获得内心的安宁平和。
——张璐《浅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材料三 德国文艺复兴重点是揭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反动和愚昧,一些作品中强烈地反映出反对德国分裂、要求德国统一和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在法国文艺复兴过程中,政治思想上有反对暴君同拥护君主专制不同派别之间尖锐的斗争,以及君主专制主义同地方封建分裂主义之间复杂的长期斗争。
——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德意志和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它们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主张因信称义,否定罗马教皇,而非否定神权,故A项错误;崇尚自由是两者的共通之处,但不是最佳选项,故B项错误;李贽主张离经叛道,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马丁·路德主张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故C项正确;两者都没有民主的明确主张,故D项错误。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帮助的,故A项正确;“现世禁欲精神”对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只有信仰才能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天主教地区,其它地方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不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意思,而是宗教改革后承认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地位,但A项没有体现出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的主张不仅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还发展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没有针对专制王权,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虽然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但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5.【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体制具有民主色彩;世俗教育发达;市民阶层的追求。
(2)变化:宗教气息浓厚到世俗化(人性化)。
(3)特点:德意志重点是反对罗马教廷和德国分裂;法国重点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地方分裂主义。(2分)原因:国情不同。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与这则史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宗教改革????????????B.光荣革命?????????????C.文艺复兴????????????D.新航路开辟
2.14—17世纪,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从意大利兴起并迅速传遍欧洲的变革是( )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3.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 )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推动了文艺复兴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打败了骑士阶层
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 )
A.民主????????????????????B.科学?????????????????????C.无神论????????????????D.人文主义
5.从下面表格中,可以推断出历史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人物
作品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6.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下列选项中,属于文艺复兴初期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但丁的《神曲》
D.薄伽丘的《十日谈》
7.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文艺复兴( )
A.直接延续了古代文化传统
B.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C.具有强烈的反基督教性质
D.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现实的政治制度
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B.提出近代意义的民权主张
C.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D.反对禁欲歌颂自然的人性
9.某影片讲述了16世纪“他”与天主教的故事,“他”发出的宗教改革的呼声从德国开始。影片中的“他”是( )
A.莎士比亚????????????B.加尔文?????????????????C.马丁·路德????????D.康德
10.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由此可以推知,马丁·路德主张( )
A.教会由世俗政权接管????????????????????????????B.《圣经》由教会解释
C.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D.世俗政权高于教会
11.“每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马丁·路德????????D.孟德斯鸠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4分)
1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学说虽然是以对上帝的绝对信仰为前提的,但其中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路德指出“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一个基督徒因着信仰,就凡事自由”。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教徒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由此,他强调“我们凡为基督徒的就都是祭司,都是君王”,“在平信徒和神父、贵族和主教以及属灵和属世的之间,确无差别”。
——整理自朱寰《世界上古中世纪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和②建筑圆顶的设计者,说明图①建筑的设计者保持圆顶牢固的具体方法。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指出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内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盛行于14世纪至17世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年,因而不属于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卢梭是启蒙思想家,其作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启蒙运动中的著作,因而不属于文艺复兴作品,故B项错误;但丁的《神曲》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但不是文艺复兴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C项错误;薄伽丘的《十日谈》深刻抨击了教会的丑恶,歌颂了人性与人的欲望,是文艺复兴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D项正确。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并不是古代文化传统的延续,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具有强烈的反基督教的意识,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是借助发展思想文化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不是构建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提出近代民权主张,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设计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反对禁欲歌颂自然的人性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4.【答案】(1)智者学派。背景: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和材料二中普罗泰格拉等信息,可判断学派;背景从民主政治等角度概括。第(2)问局限性从其过于突出个人的地位,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注意联系善、德、知识等角度作答。
15.【答案】(1)赞美人。
核心:人文主义。
(2)作品:作品一最能反映这一思想。
依据:因为它更接近人间母子亲情,能充分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15世纪学者曼内蒂说:“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有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然后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据此可知,曼内蒂( )
A.倡导宗教信仰自主性????????????????????????????B.表达了新兴阶层的价值取向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最高峰
2.图2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该家具反映当时( )?
图2 丘比特梳妆台
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
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
3.“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与此主旨相似的是( )
A.“主啊,我的肉体靠灵魂活着,而灵魂依靠你生活”
B.“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
C.“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赐福,没信仰的人会受到诅咒”
D.“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4.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这一学说被当时人们视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5.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6.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
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入人心
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7.马丁·路德说:“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并引导他向这个可怜不幸的民族伸出援助之手。上帝已赐予我们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君主(查理五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上帝恩赐的时机”。这反映了他( )
A.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B.宣扬信仰《圣经》而得救精神
C.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D.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
8.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的,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智者????????????????????????????????????????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9.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 )
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
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放置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人对世界的意义,不涉及宗教信仰自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5世纪……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中世纪不同,他们反对禁欲主义,突出了人的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人们接受了它并使之更美丽、更荣华与更典雅”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的高潮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给民众现实生活的影响而非追求罗马神话般的生活,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可知家具设计打破了神学束缚,更加关注民众的现世生活,故B项正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摧毁了“上帝造人”的世界观,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文艺复兴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而非社会奢靡之风,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A项体现了神文主义思想,与题干的人文主义相反,故A项错误;B项夸赞了人文主义,符合题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C项是宗教改革的信仰得救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天主教会信奉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正确;伽利略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故B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故C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文艺复兴倡导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即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倡导者只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推动思想解放,与恢复传统无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针对教会控制,C项是启蒙运动的任务,故C项错误;D项是文艺复兴的成就,“心中的块垒”体现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违背了教皇教会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控制的放松,故A项错误;材料“普通教民相信直接阅读《圣经》”,体现出因信称义思想,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对教会的依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教民有与上帝沟通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马丁·路德主张年轻君主(查理五世)引导德意志民族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倡导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故A项错误;材料马丁·路德宣扬民族主义,而非个人的因信称义,故B项错误;材料马丁·路德仍然坚信上帝的恩赐,没有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故C项错误;材料马丁·路德宣扬民族主义,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故D项正确。
【答案】C
【解析】古代希腊还未出现基督教,也没有教皇、主教等名词,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基督教的苦行禁欲,并没有公开抨击教皇,故B项错误;题干中“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可见思想家对教皇等权威不满,与宗教改革思想相似,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主张摧毁教会等邪恶势力,比题干思想更激进,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结合所学,马丁·路德并未否定神学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都在强调世俗君主的权威,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0.【答案】(1)原因: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8分)
(2)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2分)
(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2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得出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据材料一“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得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得出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据材料一“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得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
(2)据材料二中“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3)结合前两问的答案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