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同步练习(3份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同步练习(3份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23 08:54:11

文档简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5.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  )
A.古代雅典出现道德危机????????????????????????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罗马教会严重贪婪腐化????????????????????????D.专制王权的日益强大
2.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3.图6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  )
/
图6
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
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
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
4.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
A.平等自由理念????B.崇尚理性之美?????C.开放包容精神????D.注重功利实用
二、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 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 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公民思想自由由此产生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题干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古代希腊虽然神的作用很大,但是世俗生活在古代希腊越来越重要,故C项错误;随着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神的作用有所弱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慷概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突出比例的安排,与政治平等自由理念无关,故A项错误;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突出比例的安排,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反映出当时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对其他不同设计的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突出比例安排的现实功效,故D项错误。
5.【答案】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角度一: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体现了精神方面的进一步解放。(2 分)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
角度二: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享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
角度三: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即科学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从,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不仅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冲破了自然对人类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
角度四: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通过技术革新,使工业布局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
(说明:任意两个角度即可)
总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因此概括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选择论证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 )上可能会达成共识(  )
A.人类社会问题????B.人的道德问题?????C.人自身的问题????D.人的教育问题
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B.关注理性思考?????C.强调道德素养????D.强调等级秩序
3.王阳明与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二者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这里的“历史作用”主要指(  )
A.促进思想解放????B.破除既定权威?????C.强化主体意识????D.推动社会转型
4.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共同点不包括(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C.反现了社会思潮的变化????????????????????????D.艺术内容世俗化
5.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家是(  )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6.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人的价值????????????????????????????????????B.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C.体现了民主原则????????????????????????????????????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7.古希腊一位著名思想家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 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位思想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8.“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代表了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D.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9.公元前4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斯多亚学派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的概念,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这是一个包括所有现存的国家和城邦的世界城邦,每一个人都将成为“世界公民”。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希腊哲学家狭隘的民族和城邦政治优越感
B.与古希腊先贤相比,斯多亚学派更加适合古罗马的统治
C.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大希腊化时期为斯多亚学派形成创造了条件
D.古希腊城邦的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斯多亚学派主张的正确性
10.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智者学派????B.强调客观存在?????C.推奉独立思考????D.重视哲学思辨
11.康德认为,希腊哲学最重要的时代始于苏格拉底。康德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在于,苏格拉底(  )
A.批判宗教神学的危害????????????????????????????B.注重对人性本身研究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
12.《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着作,为后世广泛流传,下列关于该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主张根据智慧和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B.主张城邦公民的感受和意愿是制定法律和制度的唯一依据
C.主张在城邦内人人平等,并由品德高尚者进行集体领导
D.反对直接民主,主张根据个人才能选拔议员组成代议机构
13.下图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人生轨迹,“?”处应是(  )
/
A.发表《理想国》????????????????????????????????????B.创办吕克昂学园
C.师从苏格拉底????????????????????????????????????????D.提出“美德即知识”
14.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材料二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普罗泰格拉
材料三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四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1)材料一、2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2代表的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3)材料三、4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中国的孔孟主张“以民为本”,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主张“以人为中心”,都彰显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主观的感受,从而忽视了道德,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是第一个“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项错误;在人的教育问题上,孔孟和苏格拉底强调启发式,而智者学派则强调雄辩术,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重视智慧发展是苏格拉底,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故A项错误;关注理性思考的是苏格拉底,不是王阳明,故B项错误;“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致良知”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民主政治,王阳明强调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前人的客观唯心,肯定了人的自主地位,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马丁·路德的主张也促进了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阳明的心学摒弃权威,马丁·路德的主张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在破除权威上作用是相同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阳明的心学强调自我,马丁·路德的主张也强调自我,在强化主体意识上二人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生活在欧洲资本主义崛起的时代,他提出新教理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转型,王阳明的心学实质上仍然是维护封建道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北宋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典型的就是《清明上河图》,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文学艺术方面,典型的就是《蒙娜丽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其共同点,故A项错误;“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是其共同点,故B项错误;北宋出现了民间绘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仍旧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出现社会思潮的变化,《蒙娜丽莎》的出现,表明新兴的市民阶层努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故C项正确;《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内容的世俗化,《蒙娜丽莎》表现和歌颂的就是人的美及人物的丰富思想感情,表现了内容的世俗化,故D项错误。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A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此观点的提出是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A项正确;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鼓励理性思考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人类是最高级的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从“世界城邦”“世界公民”可知斯多亚学派的视野宏大,并不狭隘,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古希腊先贤多生活在小国寡民的城邦时期,而古罗马是地广人多,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更加适合古罗马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希腊化时代冲破了城邦时代各城邦相对孤立的状态,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这为斯多亚学派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古希腊城邦的衰落,这从侧面说明了斯多亚学派“世界城邦”“世界公民”主张的正确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智者学派也具有理性精神,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精神,而不是客观存在,故B项错误;理性是指看待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格拉底推奉独立思考,故 C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精神,而不是哲学思辨,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没有批判宗教神学的危害,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之前的智者学派已经开始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倡导人独立理性思考,但这不是对希腊哲学的主要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主张根据智慧和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符合《理想国》的主旨,故A项正确;B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柏拉图强调知识,故B项错误;柏拉图主张男女平等,但主张在城邦内人人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故C项错误;《理想国》中没有D项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故A项错误;用排除法排除其他三项可知此项正确,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故C项错误;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是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
14.【答案】相同:重视道德和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倡导人治和等级秩序。(6分)
【解析】从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设想有:为政以德,建立有等级的社会秩序,由有知识、受过教育的人治理国家;概括柏拉图的政治设想有:善的国家有四大道德存在,设立三个等级的国家,由哲学王治理国家;然后总结二者的相同点是重视道德和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倡导人治和等级秩序。
15.【答案】(1)智者学派。背景: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和材料二中普罗泰格拉等信息,可判断学派;背景从民主政治等角度概括。第(2)问局限性从其过于突出个人的地位,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注意联系善、德、知识等角度作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  )
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
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苏格拉底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拓展了哲学的研究范围????????????????????????B.提高了民众道德水准
C.纠正了哲学家认识偏见????????????????????????D.开启了人文主义先河
3.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
A.肯定人的尊严????B.否定神灵存在?????C.强调理性至上????D.推崇绝对真理
4.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该哲学思想(  )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B.强调了人独立运用思考能力
C.树立了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念????????????D.冲击了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
5.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
A.动物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B.不受法律和正义约束的人失去人权
C.有道德的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D.公民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7.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知识就是力量”??????????????????????????????????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
8.有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材料着重解释了(  )
A.西方文明的源头特征????????????????????????????B.古希腊神话文学的人文思想
C.古希腊文明的人文精神特征????????????????D.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人文思想
9.古代一位思想家曾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苏格拉底?????????????C.庄子????????????????????D.亚里士多德
二、材料题
10.(10分)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受到有神论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燧人氏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可知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突显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苏格拉底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相符合,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苏格拉底的强调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人”,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的是研究主题的转变,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肯定人的尊严,故A项正确;材料否定“宗教的真理”,与否定神灵存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强调人的感性,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任何超人性的真理”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皆因人的需要而异”体现对人的重视,“世上没有绝对真理”体现相对主义,符合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正确;没有强调理性,故B项错误;智者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古希腊时期天主教会神学还没有产生,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根据“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未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作用,与格物致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动物只是一种虚指,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人权的相关提及,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可知,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强调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进而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公民个人道德素养的必要性,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并未牵涉知识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相符,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真理和时间关系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牵涉经验和知识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西方文明的源头除去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之外,还有古罗马的法律精神,故A项错误;题干不是讲求古希腊的神话文学,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讲述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文精神特征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人文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怎样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孔子又提出了中庸思想,与材料中“慷慨、庄重和谦谨”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与材料中“中庸”不符,故B项错误;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与材料中“中庸”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庸”“慷慨、庄重和谦谨”是亚里士多德所认同的,过之或不及,就会变成挥霍和吝啬等,故D项正确。
10.【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2分)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3分)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哲学家王。(2分)
(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3分)。
【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一“只做自己的事……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得出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柏拉图生活经历得出,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第三小问途径,结合所学可得,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哲学家王。
(2)从材料二“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得出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