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 )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2.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
A.《离骚》??????????????B.《诗经》???????????????C.《庄子》??????????????D.《二京赋》
4.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二、材料题
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表3
卖炭翁
作者: 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震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复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
作者: 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为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音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取表3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所学,《本草纲目》创立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才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故B项错误;依所学,明清时期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很少,故C项错误;《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
【答案】B
【解析】道德观念依附于政治早于诗词出现,故A项错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体现了儒家的历史担当和进取精神,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入诗词,融入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离骚》是楚国诗词集,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故A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注重说理,故B项正确;《庄子》里有大量利用神话材料的内容,故C项错误;《二京赋》是西汉时期作品,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但与材料中“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建阳刊刻神魔小说”是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与材料中“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为儒教之补”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只是分栏刊刻,没有涉及普及了法律知识,故D项错误。
5.【答案】参考示例1:
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2分)
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代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上说明包括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历史解释、唯物史观)(10分)
参考示例2:
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2分)
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宋词《望海潮》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的生活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以上说明包括史料解释、唯物史观)(10分)
【解析】本题目是通过两个文学作品,让考生挖掘其隐含的历史信息,题目难度不小。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角度来思考:第一个角度,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观点,确定论题,最后进行详细阐述;第二个角度,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提炼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对于第一个角度,其共通之处是——在诗词中,都存在市场,然后分析唐朝的市与宋朝的市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观点是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再分析相同的原因。至于第二个角度,其不同之处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上,《卖炭翁》强调整齐划一,格律工整,而《望海潮》则句式参差不齐,灵活多样,然后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
B.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
C.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
D.清中期京剧的形成和繁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术始于元朝
3.某作品采用楚国方言,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句式灵活,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该作品是( )
A.《诗经》??????????????B.《论语》???????????????C.《孟子》??????????????D.《离骚》
4.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部古典小说是( )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
5.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并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的是( )
A.《诗经》??????????????B.《离骚》???????????????C.《三国演义》??????D.《红楼梦》
6.小明同学对明清文学非常感兴趣,下列可供他阅读的明清文学作品是( )
A.《诗经》??????????????B.《窦娥冤》???????????C.《三国演义》??????D.《山海经》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该作品的文学形式属于( )
A.词????????????????????????B.诗?????????????????????????C.曲????????????????????????D.民歌
8.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追溯历史,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9.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
C.南宋的词中低迷感伤的情绪增多????????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10.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符的人物是( )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张孝祥
11.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其中,为此类作品创作树立楷模的是( )
A.《西游记》??????????B.《儒林外史》???????C.《水浒传》??????????D.《红楼梦》
12.古代中国有数量丰富的各类文学作品,其中被誉为“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是( )
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三吏”
13.体现现实主义倾向,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的是( )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说唐诗》
材料三 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而宋世制禄丰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保证。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
材料四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赋”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诗唐”找出依据。 (4分)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取材有何特点?综合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故A项错误;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并没有形成近代科技,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我们称徐光启为“中国近代科技先驱”,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的标志是元曲,故D项错误。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解析】汉赋是一种带韵散文,主要用于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的情景,故A项错误;唐诗的繁盛,与科举取士的制度有很重要的关联,故B项错误;南宋词中的低迷伤感,与金灭北宋,南宋偏安东南一隅有关,故C项错误;元代杂剧兴盛,与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C
【解析】宋词分豪放派与婉约派,苏轼属于豪放派,与题干中李清照风格不符,故A项错误;辛弃疾属于豪放派,与题干中李清照风格不符,故B项错误;柳永属于婉约派,与题干中李清照风格相符,故C项正确;张孝祥属于豪放派,与题干中李清照风格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典范,故A项错误;《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故B项错误;《水浒传》开英雄和武侠小说的先河,故C项正确;《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著,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是《诗经》,故A项正确;《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上林赋》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故C项错误;“三吏”是唐代杜甫的作品,故D项错误。
13.【答案】A
14.【答案】(1)从骚体诗演变而来,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
(2)诗歌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名家辈出,佳作极多。
(3)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4)特点: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趋势: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解析】第(1)问只要回答汉赋的特点即可。第(2)问从唐朝诗人、诗作及文学发展阶段三方面回答。第(3)问从思想、经济、社会阶层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概括。笫(4)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发展趋势”可从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等角度分析。
15.【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
《辉煌灿烂的文学》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2.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
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3.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曾对一参加科举的学子断言:“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该学子从此自称“奉旨填词”。该学子作词( )
A.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B.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社会
C.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D.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4.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
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 )
A.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
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D.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7.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官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样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8.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9.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1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依所学,《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饱受战争苦难,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未涉及到官场的腐朽与黑暗,故A项错误;依所学,魏晋时期《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战乱情况下,民众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而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黑暗,因此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形象,故B项正确;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体现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而《桃花源记》只是对于和平的怀念,而未涉及到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李泽厚先生在这里强调的是清代而非明代的市民文文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李泽厚先生的阐述“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可知,这里很明显讲述的是清代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无论是宋词还是元曲,这二者对社会现实都没有那么强烈的批判锋芒,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文学世俗化和大众化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结合所学柳永诗词可知该词人是柳永,故A项正确;据所学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社会是苏轼而不是柳永,故B项错误;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故C项错误;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基础是《诗经》,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印刷技术的突破是在宋代,明代只是在宋代基础上的有些改进,故A项错误;在古代,民众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而已,故B项错误;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小说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扩大紧密相连,而市民阶层的扩大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A
【解析】根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知作者的词风是豪放派的刚健豪放,故A项正确;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清新婉约是婉约派的词风,并且材料所反映的风格是刚健豪放,故B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词句体现了刚健豪放的风格,并非通俗易懂,故C项错误;辛弃疾的词风沉郁悲壮,故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属于平民文化,显然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与这种“新文化”不符,故A项错误;注重铺陈排比修辞手法的是汉赋,而汉赋不属于平民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新文化形态在崛起”可知此时处于宋代,宋代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元杂剧的影响,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元朝科举制对元杂剧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对元杂剧的影响,故C项错误;元杂剧属于通俗文学,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材料“‘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屈原的心志是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与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屈原作品的特点,而非其心志,故B项错误;屈原的心志与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屈原的心志是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故D项正确。
【答案】D
【解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的是《诗经》,故A项错误;材料四位文学家是汉代汉赋的代表人物,都有大赋的行家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故B项错误;汉赋并不属于世俗文学,故C项错误,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故D项正确。
10.【答案】(1)有利社会条件: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伊丽莎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6分)
(2)同: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2分)
不同:内容与主题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
题材范围不同: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
影响不同:汤显祖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未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莎士比亚作品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推动英国人文主义的发展
创作语言不同: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8分)
【解析】(1)据材料一“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得出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据材料一“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得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据材料一“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得出伊丽莎白女王的宽容和支持。
(2)同:据材料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得出都注重对人和人性的表达;都是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不同:据材料二“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得出内容与主题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据材料二“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得出题材范围不同: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影响不同:汤显祖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未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莎士比亚作品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推动英国人文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二“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得出创作语言不同: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