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1 10: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名家名篇,历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现今多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也大多选入。是什么使得这篇散文具有如此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它表达了永恒的人性──对欢乐的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就像那陈年的酒,愈藏愈醇,愈久愈香。
  从写作心理学角度看,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如果说“百草园”是甜美的回忆,是“思乡的蛊惑”,“要哄骗我一生”,那么“三味书屋”则是亲切的思念,虽然有点单调枯燥无味,可存留的“旧来的意味”,“使我时时反顾”。这种“旧来的意味”是什么?是普遍相通亘古不变的人性,是成长的足迹。
  对欢乐、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也不仅是儿童如此。这也是人们总是难忘童年的心理原因。“百草园”的生活“有无限的趣味”,自不必说;就是“单调枯燥”的“三味书屋”也有无穷的乐趣。且不说也有“园子”可以“折腊梅花、捉蚂蚁喂苍蝇、寻蝉蜕”,也不说“画画、做游戏”,单是“先生”就让人感到有趣──严而不厉,读书是那样入神。
  成长是一首歌。成长离不开欢乐的滋润,更少不了忧伤甚至是痛苦的磨砺。“百草园”让鲁迅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这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三味书屋”使少年鲁迅增长了知识,这是精神的成长。换句话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必经历程,是更重要的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能激起读者尤其是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是它表达了人们、读者相通的心理,更因为它还是感性、新鲜的。类似的心理、兴趣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同时它还是独特的“这一个”。尤其是现代的中学生玩的具体内容与鲁迅时代不一样了,更能吸引学生去研究。文章片段式的选取几幅画面,连缀成篇,写景细致,且饱含感情,贴近学生生活,让读者觉得亲切自然,可读爱读。
【学情分析】
  文章所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学生有着类似的心理和感受。所表达的感情是“儿童心理的情”,学生感到亲切。
  文章描写生动,写景细致,这些学生从感性上都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在理性上缺乏认识。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学生应该深入问一问的。
【教学依据】
  1、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的足迹”,把主题理解为成长的历程的回忆应该是恰当的。
  2、学生对文章内容极为感兴趣,对感情的把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的,应该有许多问题提出来。
  3、文章描写生动活泼,应该从写作的角度加以提升,让学生有点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求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话训练:寒假见闻(或“寒假生活回顾”)。
  1、教师示范引导。
  2、学生自由交谈:
  要求:先回顾梳理,用一两句话概括感受,然后着重选取一两个值得回味的片段说一说。
  3、导入课文:
  回忆总是让人感到亲切而美好。今天我们就随着鲁迅先生一起回忆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谈读后感受。
  2、从文题入手,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1)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两处地方,你更喜欢哪里?为什么?
  (2)有人说,这两部分是对比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中找一些语句作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
  (3)有同学把标题改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符合文章内容?
  三、抓住要点,缩写训练
  在上一步骤的基础上,抓住文章要点。写前提示:
  1、作者满怀深情回忆这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他没有记帐式的写过程,而是撷取几个片段,要注意概括,适当加上几句话进行连缀。(示例:过渡段的理解。)
  2、不遗漏要点,字数500左右。可选课文语句连缀,也可自己概括。
  四、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缩写,体会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班上念,其他同学评价:是否有遗漏、质疑提问。
  3、讨论:(问题由缩写情况生成。下列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应提出。如果没有出现这些情况,则不讲。总之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某一个内容。)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有同学认为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无关,对它一字未提。你是怎样处理的?说说理由。
  (2)有同学在缩写“三味书屋”部分时,把“怪哉”的故事原文照抄,你觉得怎样处理好?
  (3)两个部分,是平分秋色还是有详有略好?说说你的想法。
  五、优化作业设计
  有人曾给本文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对联补充完整。
  乐园藏百草,春夏秋冬;书屋,吟咏书画苦中有甜。
?
第二课时
  一、请你做导游
  “走进鲁迅故里,踏寻乐土书香”,这是绍兴旅游部门为鲁迅故居拟写的广告词。假如你是百草园或三味书屋的导游,请你来做一回导游。
  二、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
  1、示例引导:
  有一个同学在开头这样写:……其中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与课文相符吗?“似乎”“确凿”这两个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感情?
  2、学生自由提问,谈论交流,教师解答。
  (有些问题如三味指哪三味,只是学生的感性经验不够,并不是理解上的疑难。可随机解答,一般应让学生课后去观察或查找资料。)
  三、把握文章思想感情,解决难点
  1、朗读第9段:
  指导朗读:朗读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
  2、作者把百草园称为“我的乐园”,请围绕百草园说几句话,句子里要有“乐”“快乐”等字眼。
  3、讨论交流:
  (1)你怎样理解“我们到书屋后面园子里去玩”和“读书时画画”等行为?鲁迅读书不用心吗?
  (2)鲁迅对“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语句说明。
  (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
  四、优化作业设计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自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鹏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3、文中写《千家诗》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你能另外再默写四句吗?
  春: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课时
  一、欣赏美点
  1、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缩写。特别重复朗读写“泥墙根一带”和“捕鸟”的部分。
  2、学生比较与课文的不同。
  (一概括简略,一细致生动)
  3、朗读第2段,与学生的作文比较:
  有同学这样写:这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里有……;这里还有油蛉、蟋蟀、蜈蚣……试比较与课文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你平时说话作文是哪样的?
  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1)写景要抓住特点。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表示强调某一个意思。写作文要选用恰当句式。
  (3)多角度去描写,文章就丰富细致、具体生动了。
  4、读第7段:
  (1)合上书,说说怎样捕鸟。
  (2)请一个同学表演一套动作,大家说出过程,用上动词。
  (3)请向别人介绍一种动作游戏。
  二、学生感受体验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美景,或观察昆虫。
  三、学生写片段
  校园一角
蚂蚁搬家
?
?
【板书设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按空间转移顺序 一、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           不必说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静景 低  春季   整体概貌(略写)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     ↓           也不必说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动景 高  夏季               ?(轻捷)叫天子(直窜)?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动景 高  秋季   分写局部(详写)?{单是……就  蜈蚣、斑蝥(喷烟)        ↓     ↓                木莲果实(莲房般)       ?静景 低                何首乌根(拥肿)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冬季                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三味书屋的生活   学习环境:呆板 (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状物:1、抓住特点,符合儿童心理2、多角度写景3、融情入景4、状物有序,条理分明   叙事:准确、生动、简洁   写人:客观、带有感情
  
?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以为,不仅要“沟通课堂内外”,就阅读教学而言,更主要的是要沟通读者(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心理)。作者和读者,所处时代、环境,个人的经历、性情等各有不同,这给阅读理解造成障碍。阅读教学的首要就是要找到这个相通的地方。从儿童心理、从为什么要写的角度去理解,似乎要省力些。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资源开发意识。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包括错误)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作比较,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最有效的学习。即时开发学生身上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好学生学习成果资源,是一门学问,更是艺术。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利用学生的写,不断生成教学内容,课堂显得有生机。
语文永远是感性的。“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就是增加学生感性经验的机会。“走出教室”是实践,在教室,读书,学习写写文章,同样是语文实践。从“百草园”的“玩乐”到“三味书屋”的读书,是成长;愿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