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二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3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二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3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21 16:30:41

文档简介

《熔化和凝固》培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第 / 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2.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
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都没结冰
C. 都已结冰 D.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3.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 / 的开水降温至 /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 /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 杯”。“/ 杯”的工作原理是 ?
/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杯内的水需要降温时利用固态物质熔化吸热;需要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杯内的水需要降温时利用固态物质凝固放热;需要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杯内的水需要降温时利用固态物质熔化吸热;需要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杯内的水需要降温时利用固态物质凝固放热;需要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4. 关于冰、水混合物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 /
B. 把冰水混合物拿到 / 的房间内,冰会熔化
C. 对冰水混合物进行加热,在冰未完全熔化前,温度不变
D. 在烈日下,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逐渐溶化成水,待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开始升高

二、填空题
5. 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
/
三、简答题
6.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 / 年 / 月 / 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 / 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 / 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王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一一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地区平均气温为 /,最低气温达 /。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 C
【解析】(/)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 / 开始熔化,到第 / 时全部熔化;则第 / 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 /;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D错误。
2. B
【解析】烧杯里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为 / 摄氏度。要让小瓶里的水结冰,小瓶里的水在达到 / 摄氏度后还必须被吸收掉凝固所需放出的热量,既然小瓶外面的水也是 / 摄氏度,小瓶中水不能放热,所以不结冰。
3. A
4. B
5. /;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解析】由图知,海波从第 / 到第 / 分钟温度保持 / 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 /,实验过程中若想要增长熔化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有:多加些海波(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等。
6. 酒精的凝固点是 /,水银的凝固点是 /。当气温低于 / 时,水银就会凝固。由于酒精的凝固点较低,所以要选择酒精温度计。
《熔化和凝固》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滴水成冰”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凝固 C. 熔化和凝固 D. 液化
2. 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 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3. 冬天,北方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水凝固放热,可避免窖内的菜冻坏 B. 用来洗菜
C. 水蒸发吸热 D. 降低窖内空气温度
4. 图中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5. 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波的沸点是 / B. 海波在 /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 / 段是气态 D. / 时海波已全为液态
6. 在 / 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各类物质中,放热后温度立即降低的是 ?
A. / 的冰 B. / 的水
C. / 的冰水混合物 D. / 的水蒸气
7. 实验室中小锐同学在做物质熔化的实验,每隔 / 记录一次温度示数,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为晶体;当对物体进行加热到 / 时,此时物体乙处于 ?状态。
/
A. 甲、液态 B. 乙、固态 C. 甲、固液共存 D. 乙、固液共存
8.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 时,其状态是液态
C. 将 / 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 / 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9. 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A. 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
A. 甲物质是晶体 B. 甲物质在第 / 时开始熔化
C. 乙物质的熔点是 / D. 第 / 时乙物质是固态
11.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熔点是 / D. 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 /
二、填空题
12.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化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
/

13. 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 / 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
/
14. 小组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 /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 ?图能反映石蜡的熔化特点。
/
15. / 年 / 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 /),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热量。
三、简答题
16. 如图所示,一些小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 / 、 / 、 / 各时间段内物体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
/

答案和解析
1. B
【解析】滴水成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2. A
【解析】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会放热。
3. A
【解析】冬天,在地窖中放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就会凝固,凝固要放热,可以提高地窖内的温度,使菜不至于冻坏。
4. C
5. B
【解析】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 /,不是沸点,故A错误。
/ 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海波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由图象可知,海波在 / 段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是固态;/ 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段已经熔化完毕,是液态的吸热升温过程,不是气态,故C错误。
海波 / 时开始熔化,在 / 段是熔化过程,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到 / 已全部熔化完毕,全为液态,故D错误。
6. A
7. D
【解析】由图可知:乙物体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乙为晶体;物体乙从第 / 分钟到第 / 分钟的温度保持在 / 不变,这个温度就是乙物体的熔点,说明乙物体是晶体,此过程乙物体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8. C
9. C
【解析】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它的凝固温度是相同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温度不变,但是仍然不断吸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0. C
【解析】甲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乙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乙是晶体。所以A说法错误。
甲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B说法错误。
乙从第 / 分钟开始,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 / 不变,所以熔点是 /。C说法正确。
从图可以看出,在第 / 分钟乙完全熔化完,所以此时应为液态,所以D说法错误。
11. A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 /,故A正确。
分析图象可知,/ 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故B错误。
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 不变,物质的熔点是 /,故C错误。
加热 / 分钟时,该晶体开始熔化,一直持续到第 /,所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 /,故D错误。
12. 放出
13. 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1)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为晶体。
(2)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线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 /,就是晶体的熔点,
(3)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 /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 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 /,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14. /;丙。
【解析】甲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刻度上大下小说明温度为零上,根据图中所示 / 之间共 / 个格,故图中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 /,图中温度为 / 上数 / 个格,故温度 /。
根据乙丙图象可知: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所以能反映石蜡的熔化过程的丙图。
15. 凝固;放出
【解析】冷却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的过程要放热。
16. / 为固态,温度上升;
/ 为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 为液态,温度升高。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 / 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为熔化前的状态,为固态,冰块在吸热的过程中,内能变大,温度升高;/ 为熔化后的状态,为液态,水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和凝固》提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 B. 晶体熔化时温度会升高
C.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 D.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
2.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 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B. 为什么盐水不结冰而水结冰
C.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D. 盐水的凝固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根据表中所示几种固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单位:/)情况,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南极冬季气温一般都在 / 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B. 通过表中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
C. 钢块掉入铜水中会熔化
D. 酒精在 / 一定是固态
4. 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5. 萘的熔点是 /,则 / 的萘 ?
A. 一定是固体 B. 一定是液体
C. 一定是固液并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 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装有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
A. 达不到熔点 B. 全部熔化
C. 仅能熔化一部分 D. 一点也不熔化
7. 姑苏城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古城,四季分明。下列在四季中的事例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早春池塘里冰块的消融
B. 夏天天热时扇扇子时感觉到凉快
C. 冬天的雪时间久了会发现变少或变小了
D.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云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10分)
8. 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 时该物质处于 ?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设吸热的多少与加热的时间成正比。由图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 ? 两种物体可能是同种物质,这两种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 ? 升高的温度可能较高。
/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6分)
10. 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11. 刚从冰箱的冷冻室里拿出的雪糕,如果立即用舌头舔一下,舌头容易被雪糕粘住。试解释其中原因。
答案和解析
1. B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故C正确;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D正确。
2. C
【解析】此题中的问题是:在同样情况下,室外的水缸、河面的水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说明水和盐水是不同的,即河水与盐水的含盐量不同,两者的差异可能就是导致两者凝固点不同的原因,据此可提出探究问题:盐水的凝固点和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选项中的BD价值不大,A探究难度较大。
3. B
【解析】南极冬季气温一般在 / 以下,而水银在 / 时会凝固,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A项错误;
从表中可知,水银在 / 时会凝固,所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B项正确;
从表中可知,铜的熔点是 /,即熔化后得到铜水的温度为 /,而钢要温度达到 / 时才会熔化,所以钢块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C项错误;
固态酒精的熔点是 /,当温度在 / 时,固态酒精可能处于熔化过程,它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液态或固态,D项错误。
4. D
【解析】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 / 并逐渐凝固;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由于A和B中图象温度升高,所以A和B都不正确;由于C图中的凝固点不是 /,所以C不正确。
5. D
【解析】萘是晶体,在熔点 / 时,萘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尚未熔化,全部是固体;
(/)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固液共存;
(/)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液体;
6. D
7. A
【解析】冰的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夏天天热时扇扇子时感觉到凉快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冬天的雪时间久了会发现变少或变小了是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8. (1)晶体;固;(2)变大
【解析】(1)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 / 开始凝固,凝固点为 /,到 / 结束,所以第 / 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而该物质的温度是 /;
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9. 甲、乙;甲
10. 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11. 刚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雪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在温度较低的雪糕上放热,凝固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