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窦娥冤》 同步练习(3份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窦娥冤》 同步练习(3份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2 07:47:52

文档简介

《窦娥冤》培优练习
一、文本阅读
A阅读
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的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处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
这可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这真是一种心境爽朗的情感风貌。
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可以减轻很多痛苦。在那里,你可以从众生的甜酸苦辣、百味人生中寻找你自己,你的境遇中的那点苦痛,也许相比之下,再也难以占据一席地位,你会较容易地获得从不快中解脱灵魂的力量,使自己一生不至于变得灰暗。
人,站得高些,不仅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吟唱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招来更多的诗意。
最可怕的人生见解,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因为那平面上刻下的大多是凝固的历史——过去的遗迹。但活着的人们,却是活在充满着新生智慧的、又不断逝去的“现在”组成的未来。人生不能躺着游,像某些鱼类;不能爬着走,像某些兽类;而是要站着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站在历史的枝头,正是为了摆脱某些时候人们常身不由己而采取的“躺着”“爬着”生存的可悲姿态,正是为了脱离平面化的思维定式,我们应还世界与人生以多维的生存结构的真面目。
1.根据文本回答,“历史”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提出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错误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历史的高处来看待人生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对待人生的态度,角度新颖,语言富有诗意。请你选择一两个角度谈一下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达交流
阅读下面的故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思考,提炼出故事所包含的两个人生哲理。各用一句话表述,每句不超过25字。
埃塞俄比亚山区里有两种花——印答花和简安花。当这两种花相距很近时,它们就争着吸收根部有限的水资源。印答花有着非常发达而敏感的根系,当它感觉简安花在与它争水分时,便出于本能疯狂地摄取所有水分。由于水分全都被印答花吸收了过来,简安花就逐渐枯黄。印答花因水量充足而疯狂生长,并开出很大的花,它的枝茎也因水分充足而变得十分嫩脆,因此在夜晚的大风中,就轻易地被折断了。而此时,坚强隐忍的简安花则有了吸收水分的机会,渐渐复活并快速地开花结果。
(1)印答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安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挑战自我潜能: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据悉,完全依照原著编排的大型古装戏剧——《西厢记》,将于2009年春天在全国各大戏院巡回演出。请你为当地戏院拟一份60字左右的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A
1. 充满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人类生命状态。
【解析】结合题目和第一段内容,采用“代入法”会很容易找出答案。找到原文“寻觅”的内容。
2.①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的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个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②错误的人生态度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
【解析】注意抓关键性词语,如第一段中的“最要紧”,最后一段中的“最可怕的人生见解”等。再结合全文的意思整合原文的句子来回答。
3.可以减轻很多痛苦;可以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认识到自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可以脱离平面化的思维定式,还世界与人生以多维的生存结构的真面目。
【解析】本题属信息筛选题,只要找到相关区间,归纳整理即可。
4.①形象化的议论。用“生命的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来比喻人生百态,用“微笑”写人生态度,用“孕育歌声”写创造欢乐,生动形象,引发读者丰富联想。②用对比手法,把个人放在人类生命的大背景中,来认识个人的痛苦际遇;用“站着”向前的姿态与“躺着”“爬着”的姿态对比,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到站在历史的枝头看待人生的重要性。③富有诗意的语言,如“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不仅内涵丰富,发人深思,而且有美感,有感染力。
【解析】关键是选择角度,如第一段的比喻手法,最后一段相反态度与前文态度的对比,赏析的文字要紧扣原文内容,要有例子来论证,达到赏析的目的。
B
(1)在竞争中因为急切而产生扭曲心理,会害了自己。(2)遇到困难,要坚忍顽强,以不屈的姿态去面对它。
【解析】材料中印答花不知谦让,一味吸收水分,最终因水分过多而折断。印答花的折损告诉我们,面对竞争,许多人会因为急切而产生扭曲心理,这样往往害了自己。简安花不卑不亢,静待时机,最终开花结果。它的成功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竞争中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强地走下去,坚忍顽强,不屈不挠。
二、挑战自我潜能:
示例:七百年前的一见钟情,才子佳人的花前月下。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轻轻走进,聆听他们动人的歌唱,感受古老的浪漫爱情。
《窦娥冤》基础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iǎo)  盗跖(zhí) 嗟怨(jiē) 前合后偃(yǎn)
B.枷锁(jiā) 罪愆(yǎn) 衔冤(xián) 湛蓝青天(zhàn)
C.寒暄(xuān) 错勘(kān) 亢旱(kàng) 苌弘化碧(cháng)
D.煞尾(shā) 埋怨(mái) 尸骸(hái) 杳无音讯(yǎ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煞尾   寒暄   两全其美   引吭高歌
B.脉膊 造孽 身首不全 苌弘化壁
C.誓愿 白炼 揠苗助长 湛湛青天
D.亢旱 伏状 激流勇退 不明不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刽子磨旗、提刀     磨旗:摇旗
②行动些 行动些:行动起来
③不提防遭刑宪 刑宪:拷打
④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生:产生
⑤向哥哥行有句言 行:排行
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葫芦提:糊涂
⑦兀的不是我媳妇儿 兀的:这,这个
⑧只当你亡化的孩儿荐 荐:祭,超度亡灵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⑥⑦⑧ D.②③④⑤
4.《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点词,选出与现代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5.这里所列典故与举出的人或出处有关,请选出完全正确的一组( )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汉书》《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邹衍 《窦娥冤》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世难举案齐眉,实指望,天长地久永相爱。想不到,棒打鸳鸯两分排。”这是琼剧《梁祝》中祝英台的经典台词。
B.虽占有备位“总统”的位置,但她言行一向前合后偃,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到各方都不讨好的境地。
C.各国的环保标准与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贸易摩擦近年来因为环保包装引起的争端日趋尖锐。
D.况且参与者的身份难以保证,人员鱼目混珠,彼此都不知底细,所以交友需谨慎,防止受到其他更多的伤害。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中央部门要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8—11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8.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言表现了窦娥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曲中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请从每桩誓愿的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哪些传说?引用这些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滚绣球】那节中,窦娥对天地鬼神进行严厉的抨击,可这节窦娥又发三桩誓愿,要靠天地留些“灵圣与世人传”。如何理解她这一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C
【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愆”应读qiān;D项,“埋”应读mán。
2. A
【解析】B项,“膊”应为“搏”,“壁”应为“碧”;C项,“炼”应为“练”;D项,“激”应为“急”。
3. C
【解析】②行动些:走快些;③刑宪:刑罚;④生:甚、深;⑤行:那边。
4.A
【解析】A项,“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行”(há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咱”,也;“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5.C
6. A
【解析】A项,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B项,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文中是说她言行前后不一,可改为“出尔反尔”。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可改为“参差不齐”。D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此处可用“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7. C【解析】A项,“收购”与“运输”中使用……物质,不合逻辑;B项,句式杂糅,去掉“影响高校建设”;D项,成分残缺,可在“安排”后加“的通知”。
二、课内阅读
8.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9.三桩誓愿的顺序不可以颠倒。第一愿是想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愿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愿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并且还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
10.窦娥的三桩誓言中引用了四个传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这几个传说中的人物,有贤臣,有明君,有忠臣,有孝妇,结局却是蒙冤受屈。窦娥引用这些传说,意在表明她的心灵善良、美好。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11.窦娥在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与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指天斥地批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却仍要天地清官来昭雪。表现窦娥的不屈反抗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态。
《窦娥冤》提高练习
一、文本阅读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 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这是窦娥的冤魂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4.【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鸳鸯煞尾】曲中窦娥的唱词,分析此段唱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
8.阅读关汉卿散曲选段,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求句式为单句。(假设选段中的“我”为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言连贯。
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舞台虽小尽显人生百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苌弘杜宇  邹衍  孝妇
2.D【解析】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4.“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据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知,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更深刻。
5.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据《元史·成宗纪》载,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而这些贪官污吏往往是造成冤案的罪魁祸首。
6.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7.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8.关汉卿是一位坚强不屈、誓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9.曹雪芹不肯大团圆 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封建家族的没落 鲁迅不肯大团圆 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
10. 天地犹宽难留岁月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