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培优练习
单选题
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在0~5s的过程中,vA>vB , 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②正确
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先到达终点,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B.?C.?????????????????????????????????????????D.?
4.?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
A.?跟实际值相同??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D.?不能确定
二、综合题
5.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________,(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解:读图可知,ab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更大; 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故选A.
2.D
【解析】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由图可知,0﹣3sA没有开始运动,而此时B已经运动,vA<vB;从第3s开始,vA>vB , 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正确.故选D.
3.C
【解析】AB、两图显示的是甲、乙两人所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AB不符合题意C、中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的平均速度较大,C符合题意;D、中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较大,乙的平均速度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C
【解析】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v=, ∴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故选C.5.1)负方向;等于(2)4.5
【解析】(1)三个水波的圆心是蜻蜓点水的点,三个水波的圆心都在y轴上,并且先点的水波的半径大,后点的水波的半径小,沿y轴负方向水波半径越来越小,所以蜻蜓应沿y轴负方向飞行;根据三个水波内切于坐标原点O,即蜻蜓点水时先点水的水波恰好传到后点水的位置,所以蜻蜓的飞行平均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由图象可知蜻蜓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的坐标依次为:(0,10m)、(0,3m)、(0,1m),所以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10m-1m=9m,时间t=2s,飞行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负方向;等于;(2)4.5.
《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练习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D.?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2.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m,则物体(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3.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7m/s???????B.?5m/s???????C.?8m/s??????D.?9m/s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B.?6.25m/s?????C.?6.75m/s??????D.?7.5m/s
5.一小汽车在一段10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
A.?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km的平均速度??????
B.?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10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
D.?在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6.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0 km/h????B.?60 km/h?????C.?90 km/h????D.?120 km/h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8.小明家在学校的东边,小聪家在学校的两边.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6m/s,小聪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4.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小明骑车一直比小聪快B.?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小聪家到学校的路程远C.?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比小聪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短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9.李军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 m/s??????B.?1.25 m/s?????C.?2 m/s?????D.?2.5 m/s
10.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二.填空题
11.“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照相机给两个运动的小球A和B拍摄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小球位置的编号,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根据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3.同学们乘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 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________m/s=________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________的。
三、实验探究题
1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尽量________(选填: 小或大)
四、综合题
1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小球从斜面滚下,相对于桌面有位置的变化,故小球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所用时间是2×0.1s=0.2s,B不符合题意;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8cm,C不符合题意; 由图知道AD间的距离为s=3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0.3s,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3m/0.3s=1m/s,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C 【解析】物体的速度: =0.25m/s,说明该物体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在这一分钟内,可以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在1min内,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答案为:C.
3.C
【解析】(1)人在前200m所用时间t1 50s , 在后1000m所用时间t2 100s;(2)人的总路程s 200m+1000m=1200m , 人的总运动时间t=t1+t2=50s+10s=150s ,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v˙= = 8m/s.故答案为:C.4.B
【解析】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 = =6.25m/s;故选B.5.C
【解析】解:A、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km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10km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v=36km/h=10m/s,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m/s×10s=100m,故C正确;D、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即每一个1秒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故D错误.故选C.6.B
【解析】解:由图可知,相机曝光了2次,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4.5m, 所以,总路程s=4.5m×4=18m,总时间t=0.5s×2=1s,轿车的平均速度:v= = =18m/s≈64.8km/h.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7.D
【解析】解: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如果速度保持不变则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速度变化,则列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在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既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抛出的手榴弹速度不断变化,做变速曲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的运动轨迹是曲线,速度不断变化,做变速运动,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如果速度不变,则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速度不断变化,则做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8.D
【解析】【解答】解:A、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平均快慢程度,小明的平均速度快,但不能表面小明的骑车速度一直比小聪快,故A错误; B、只知道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不知道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小明与小聪到学校的路程远近,故B错误;C、只知道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不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关系,所以不能比较时间的长短,故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D.9.A
【解析】【解答】解:s=600m ∵v= ,∴李军走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 = =300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 =200s,从家到学校总时间t=t1+t2=300s+200s=500s,.李军上学的平均速度v= = =1.2m/s.故选A.10.C
【解析】解:由题知,跑到300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 ∵v= ,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小明的平均速度小;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 ,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小明的平均速度大.故选C.11、5;运动
【解析】 (1)长江索道全长s=1165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s,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 =5m/s.(2)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故答案为:5;运动.12、(1)0.5;1.1(2)匀速直线
【解析】(1)由图示可知,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内A球的路程sA1=0.2m╳5=1m,时间tA1=2s,所以此段路程中A球的运动速度为vA1=sA1/tA1=1m/2s=0.5m/s;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内A球的路程sA2=0.2m╳22=4.4m,时间tA2=4s,所以A球的运动速度为vA2=sA2/tA2=4.4m/4s=1.1m/s;(2)由图示可知,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B球做匀速直线。故答案为:(1)0.5;1.1;(2)匀速直线.13. 12;43.2;运动
【解析】大巴车完全通过某一路标的路程为该车的车厢长度6m,所用时间为0.5 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为v= = =12m/s=12×3.6km/h=43.2km/h;导游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运动的.答案:12;43.2 ;运动.
(1)0.64;6;0.16;0.15(2)v=s/t;小(3)变速
【解析】(1)如图小车在甲位置时,对准90cm刻度,由表格知小车从甲到乙的路程为0.26m,所以乙位置时小车对准刻度64cm,到达丙位置时刻度为0,所以乙到丙的路程为0.64m;小车从甲到丙用时为两段时间之和,所以甲到丙用时为 ;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甲到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⑵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时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这样方便准确测量时间,所以斜面的坡度尽量小。⑶由表格及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前后两段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小车做变速运动。15.【解析】(1)由公式, 得s=vt,前500s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8m/s×500s=4000m,后100s汽车行驶的路程s2=v2t2=20m/s×100s=2000m,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总路程s= s1+ s2=4000m+2000m=6000m;(2)整个测试过程的时间t=t1+t2=500s+100s=600s根据公式,得该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小明家距学校1.5 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 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胎后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 min,接着又以6 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4.8 m/s?????B.?5 m/s????C.?2.45 m/s???D.?4.8 km/h
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直线到达同一目的地x2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在0-t1的时间内,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比甲决????????
B.?在t1-t2的时间内,甲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C.?在t2-t3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3.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5m/s B.10m/s C.4.8m/s D.不知路程无法计算
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m/s????B.?4m/s??????C.?4.2m/s?????D.?4.5m/s
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D.?5s~7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
7.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子弹出膛的速度 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 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
A. C. B. D.
8.小钊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
的过程中,小钊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题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km/h,汽车行驶了24min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为_________km,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 .9.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可根据原理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_ 填“路程”或“时间” 较难准确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__ 填 大 或 小 的纸锥进行测量。
1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s1=2s2),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可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t1==187.5s,第二段所用时间为:t2==125s,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总时间为:t= 187.5s+125s+300s=612.5s,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v==2.45m/s.故答案为:C.2.C
【解析】A、由图象可以知道,在0-t1的时间内,甲物体运动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根据 知道,甲的速度大,A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以知道,在t1-t2的时间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即甲处于静止状态,B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以知道,在t2-t3的时间内,甲物体运动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根据 可以知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以知道,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总路程相同,甲用的总时间更少,即? 根据 可以知道,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C
【解析】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因为v=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t前= = ,t后= = ,全程的平均速度:v= = =4.8m/s.故答案为:C.4.C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物体在前2秒通过的路程:s1 =v1 t1=3m/s×2s=6m,后3 秒通过的路程:s2 =v2 t2 =5m/s×3s=15m,物体在5s内的路程:s=s1 +s2 =6m+15m=21m,而总时间t=5s,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s/t=21m/5s=4.2m/s . 故答案为:C . 5.D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A的起点坐标为(3,0),所以A是从O点开始且在计时3s后开始运动,B的起点坐标为(0,5),所以B是从距O点5m从计时开始运动的,则①错,②对;3s以后,A的速度为5m/s,B的速度为1m/s,到第5s末,二者距O点的距离都是10m,且它们都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所以二者相遇,所以③是正确的;5s内A的平均速度为2m/s,B的平均速度为1m/s,所以④错.故答案为:D.6.A
【解析】A. 由图象可知,在0 ~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 =0.4m/s , 故A正确;B. 由图象可知,在0~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 ≈0.86m/s , 故B错误;C. 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 , 小车是静止的,故C错误;D. 由图象可知,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
7.A
【解析】①子弹出膛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是指一段距离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④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是某个位置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所以指瞬时速度的是①②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 80;40;100
【解析】由图甲所示速度计可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由图甲与图乙所示可知,汽车的路程s=768km-728km=40km, 汽车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80;40;?100.【分析】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1)(2)时间;纸锥下落的高度;大
【解析】(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可根据原理 ?, (2)纸锥下落快,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故答案为:(1)v = s t;(2)时间;纸锥下落的高度;大.
(1)v=s/t(2)刻度尺;秒表(3)便于计时(4)0.18;0.225(5)变速
【解析】(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便于计时;(4)全程长 ,通过全程的时间 ,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半段路程为 ?时间为 则 ?(5)由(4)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