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五辑
21.学者有四失①
《札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⑥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札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或失则多:意思是,有的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⑥长(zhǎng):助长。
【简析】
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金钢钻,就揽不了失去了针对性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
就人而言,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状态。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而不是只是懂得一些条条框框的空谈家。
【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
(2)然后能救其失也 _________
(3)或失则易 _______________
(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怨恨 ②信任 2.C 3.①(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呢 ②(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和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4.①慷慨豪爽 ②谦虚忠厚
【译文】
颜渊和子路陪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趣?”子路说:“我愿意拿上车马衣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和朋友共同使用,旧了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居功,不显示自己的成绩。”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追求。”孔子说:“我希望让老年人都保护和支持我,让朋友们都信任我,让年轻人都归附和拥护我。”
22.颜渊、季路言志
《论语 公冶长》
颜渊、季路①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④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施劳⑥。”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⑦。”
【注释】
①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季路:春秋鲁国人,姓仲,字季路,孔子的学生。②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③盍:何不,疑问代词。④敞:破旧,此处用作动词,解作用破。⑤憾:怨恨。⑥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自夸。善,好。⑥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白。劳,功劳 ⑦怀之:使……得到关怀。
【简析】
人各有志.子路有江湖义气,与朋友愿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辞。颜渊含而不露,谦虚谨慎。而孔子胸怀天下,堪称为人师。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朋友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老者安之”中的“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斗折蛇行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天下苦秦久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盍各言尔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
颜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欲速则不达
《论语 子路》
子夏为莒父宰①,问政②。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莒父 (jǔ fù )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②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简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子夏为莒父宰”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天下唱 B.项燕为楚将 C.吾为子先行 D.人之为虎食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 单纯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3. 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4.《论语两则》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②奚③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简析】
第一则:自己的一切知识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既然圣人都是如此,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就更是只有努力学习的份了吗?谁还敢自诩为“生而知之”的天才呢?
第二则:“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不食,不寝以思,极度夸张,描绘冥思苦索空想之状。孔子一向强调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而不思则糊涂,空思而不学则危险。学习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考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知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汗无边的学;思,不是漫无涯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注释】
①叶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②女(rǔ ):同“汝”,你。③奚:何,疑问代词。④云尔: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已”。
【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子路不对________ ②女奚不曰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于”与“问孔子于子路”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苛政猛于虎 B.行者休于树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
3. 下列加点的“以”与“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以一当十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益,不如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从这两段文字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①回答 ②何,为什么 2.C 3.A
4.(1)发愤忘食,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 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拓展】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勤勉,兢兢业业的态度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如何),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于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发愤忘食,高兴得忘记了忧愁,(甚至)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冥思苦想,结果并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25.《论语》两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③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④而不习乎 ”
【注释】
①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③谋:计谋,主意。这里作动词用。④传(chuán):传授。这里指孔子所传授的知识。
【简析】
第一则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第一则讲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
【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传而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出下列说法所指的年龄吗?
(1)而立之年( )(2)不惑之年( )
(3)花甲之年( ) (4)年届耳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子“三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拓展】
读了这则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
1.①反省 ②讲信用 ③温习
2.(1)三十岁 (2)四十岁 (3)六十岁 (4)七十岁
3.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
4.谋事、交友、学习
【拓展】
“人无完人”,人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失误的地方,要避免这种缺漏,失误,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自己。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 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 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21世纪教育网(原创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