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57页---58页内容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五课,这个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本节课的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在这节课的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品。本节课还将进行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学生们将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科学课带有浓厚的兴趣,也具有积极探索的信心和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还需要老师从一点一滴进行严格培训,规范各环节的操作,从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及部分物品。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重点: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后,提问:如果不用小石子,用小木块乌鸦能喝到水吗?为什么?还能把什么物品放入水中能让乌鸦喝着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材料的王国看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石子的下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材料的沉浮
师:为了研究金属、塑料和木块在水中的沉浮,老师带来了什么材料,你们能分辨吗?
1、分发实验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塑料、金属、木头)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怎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大胆进行预测,他们或联系生活经验,或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因为猜测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然后引出用“↓”?“↑”表示沉、浮,而纸这个材料比较特殊,引起学生争议,讨论,又引出用“?”记录预测结果,显得非常自然。)
3、验证预测——做实验。
(1)学生研讨判断沉浮的标准。(物体不碰到水槽底部是浮,碰到水槽底部是沉。)
(2)让学生说出正确的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3)出示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实验。
b操作员每次只拿起一样物品轻轻的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后再取出。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c做完实验,请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来放回盘子里,并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d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找自己身边的材料试一试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e听到音乐声结束,马上停止活动
4、分发水槽及实验物品,每组一张实验记录单
常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重复三次)
木块
钢球
纸
塑料
钢钉
金属笔
塑料扣
象棋
纸花
圆木
5、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
(设计意图:请学生将材料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作好探究记录,通过开放式、互动式的小组分工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探究得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的实验,把观察到现象转换成文字或符号记下来,这是一个思维过程,特别是学生把现象和结论联系起来时,还需要经历分析、归纳、抽象思维的过程,再通过语言展示出来,他们的探究思维和表达能力就会在实践中、体验中发展。)
三、应用特性,认识木头
1、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结语: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设计思路:通过本环节的活动,学生认识了天然材料,认识木头来之不易,增强了学生爱惜木材,合理利用木材,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进而使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关注社会问题的主人翁意识。)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2、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其他的材料,科学的使用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五、拓展研究:如何杜绝生活中浪费木材资源的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设计: ? ? ? ? ? ? ? ? ? ?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 ? ? ? ? ? ? ? ?
? ? ? 沉的有:
材料在水中?????????????? 物体的沉浮与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 ? ? 浮的有:
? ? ? ? ? ?
木材:结实、有韧性、较轻、浮在水上、不导热……
? ? ? ? ? ? ?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