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4.4 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4.4 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2 13: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书P42~4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12根小棒,6个圆片,智慧星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等等”。在这个 “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学例1
小猴子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
把这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把你的分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一组分法多。(教师巡视)
组长汇报.
⑴ ○ ○○○○○
⑵ ○○○○ ○○
⑶ ○○○ ○○○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用圆片摆出你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大家真聪明,老师带来了8颗智慧星奖励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奖励2颗,可以奖励给几个小朋友?
交流:你准备怎样奖励呢?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呢?为什么呢?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颗智慧星,每2颗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每种分法中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三、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小朋友么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动手操作,可以在图中圈一圈,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课件展示)汇报
3. 谁能说说“平均分”的事例,分享给同学们。
四、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