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共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7-22 12:02:0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
导入新课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知道细菌、真菌、病毒的特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2.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酵母菌、单细胞藻类
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及大型真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1.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讲授新课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讲授新课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讲授新课
艾滋病病毒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讲授新课
(1)土壤,这里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2)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这些地方各种条件很适宜微生物的生活。
——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3)甚至是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上、荒漠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3.微生物的活动场所
微生物无处不在
讲授新课
球形 杆形 螺旋形
1.分布:
2.形态结构:
分布范围广。
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身体微小。
一、细菌
讲授新课
鞭毛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DNA
细胞质
1

2

3

4


5

6
3.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
讲授新课
4.生殖方式: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极快。例如,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每20~30min就繁殖一次,大约24h就可以繁殖72代,约产生4.7×1018个后代。
分裂生殖
讲授新课
1.分布:
3.真菌细胞结构:
4.生殖方式:
2.形态结构:
范围广
形态大小差别大,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和真正的细胞核。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
二、真菌
讲授新课
酵 母 菌 的 结 构 模 式 图
酵母菌
1.形态结构:卵圆形,单细胞结构
讲授新课
2.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讲授新课
酵母菌发酵
(酒精发酵)
酵母菌的发酵是进行着无氧呼吸,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讲授新课
1.形态结构:
2.生殖方式:
青霉 曲霉
霉菌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组成
孢子生殖
讲授新课
青霉
曲霉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
菌丝
细胞核
讲授新课
蘑菇
1.形态结构:
2.生殖方式: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组成。
孢子生殖
讲授新课
蘑菇有些可食用 可做药材 有些有剧毒
讲授新课
三、病毒
1.形态结构
没有细胞结构,有的病毒呈椭圆形、球形、杆状、线形或长方形,还有的很复杂。大多直径在50~60nm,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毒。





讲授新课
2.结构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的内核,没有细胞结构。
讲授新课
3.种类: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根据宿主的不同,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等多种类型。
讲授新课
一、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
2.真菌
3.病毒
课堂小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微生物都只有一个细胞
B.食用蘑菇不属于微生物
C.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动植物体表与体内是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C
2.与草履虫的基本结构相似的是( ) A.流感病毒 B.番茄果肉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酵母菌
D
随堂训练
3.下列组合中,都属于真菌的是(  )
A.灵芝、香菇、酵母菌、青霉
B.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猴头菌
C.曲霉、木耳、乳酸菌、灵芝
D.肺炎球菌、青霉、霍乱菌、牛肝菌
4.病毒和细菌、真菌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某些细菌、真菌对人类有益
B.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其他生物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C.病毒和细菌、真菌的结构相同
D.三者除结构不相同外,其营养方式、生殖方式都相同
A
B
随堂训练
(共19张PPT)
每种生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
你想知道微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吗?
导入新课
1.知道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微生物的营养方式:
(3)较特殊的生活方式
腐生如:霉菌、蘑菇等
——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寄生如:炭疽杆菌等
——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如:蓝藻、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讲授新课
1.概念: 能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微生物。
2.举例:细菌中的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
3.作用: 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讲授新课
请思考: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
没有细菌、没有真菌、没有病毒、没有……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
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地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场!
讲授新课
1.概念: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
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微生物。
2.举例:所有的病毒;
一些病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
寄生的真菌会使人生癣、灰指甲。
3. 作用:和动物一样,属于消费者。
流感病毒
讲授新课
1.概念: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的微生物。
2.举例:蓝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硫细菌、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3.作用:自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和绿色植物一样,属
于生产者。
讲授新课
根瘤菌
讲授新课
  这是因为白蚁肚子里有数以百计的得力伙伴,能够帮助白蚁将取食的大分子纤维素物质进行分解,最终变成单糖类,才被白蚁吸收。这些伙伴是在白蚁消化道内的各种各样的纤毛虫、鞭毛虫 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它们与白蚁共生。白蚁就是依赖于消化道内的这些亲密伙伴——原生动物和细菌,将纤维素变成自己的营养的。
白蚁成天啃树木和家具,它为什么不会消化不良呢?
讲授新课
1个细菌繁殖(分裂生殖)
30分钟分裂一代,4小时分裂8代. 即n = 4/0.5 = 8
100个细菌,4小时后总数 = 100× (28) = 25600 个
微生物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2.微生物的繁殖
讲授新课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讲授新课
探究我们身边
是否存在微生物
讲授新课
【发现并提出问题】放久了的面包很容易发霉;为什么放久了的面包会发霉?
【收集相关信息】面包的发霉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部分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进入了面包中。
【作出假设】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微生物。
【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对照实验,一个培养皿密闭,一个培养皿开盖(可放置于教室、实验室、家里等地方)
【实施实验并记录】各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观察老师发给的已灭菌的面包中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记录观察的现象。
讲授新课
【分析实验现象】开盖的培养皿中的面包长出了菌斑,而密封的培养皿则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菌斑在与空气接触的培养皿中。
【得出结论】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讲授新课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1、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败,食品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
( )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被冻死了 2、一条小死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被树根吸收了 B.被水冲走了
C.被猫挖去吃了 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B
D
随堂训练
3、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者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B、繁殖速度快
C、对人类来说,都是既有有益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D、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A
4、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的原因是( )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土壤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
C、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绿色植物能够动植物遗体
C
随堂训练
分解
5.把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见了。请分析: (1)土壤中一些腐生的__________菌和__________菌将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 (2)鱼的内脏分解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_________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
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