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复述故事情节,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法提示
比较阅读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两项或两项以上学习内容,以揭示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更好解决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文本研讨室]
?预读·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相关的词语。
女娲( ) 泥潭( ) 蹲( ) 掘( )起 掺( )合
莽( ) 莽榛( )榛 生气蓬勃( ) chéng chè( )y?u ( )光 绵yán( ) 枯téng( )
解释:神通广大 蓬勃 踪迹 莽莽榛榛 绵延
2.作家连线: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3.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富有幻想,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朗读·整体感知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5.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你能复述一下吗?
?研读·深入理解
6.读课后练习一《风俗通》里的两段短文,再读课文,看文章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
7.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8.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你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
9.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10.发挥你的想象,从女娲的角度或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这个角度,复述课文。注意语言要简洁生动。
11.这篇神话赞扬了什么?
?品读·含英咀华
12.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13.关于人类的起源,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读课本164页参考资料《伊甸园里》,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篇?
?悟读·拓展创新
14.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想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当堂达标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 )起一团黄泥,( )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解释“兴高采烈”在文中的意思。
②在文中填上所缺的动词。
③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④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什么特点?
[美文赏练厅]
16.《女娲造人》让我们了解了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女神,下面这篇神话故事,你将认识一只热爱生命、执著追求的精卫鸟,在她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什么精神?认真阅读下文吧。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你这叫人憎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①用本单元学过的童话、寓言、神话这几种体裁去衡量,《精卫填海》属于____________。
②“精卫”是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的化身。她想填平大海是因为__
。
③“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是联想还是想象?它是由什么想到的?④在这个故事里,大海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为什么?找出描绘大海的可恶的神态和语言。
?反思评价
?要点整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掌握的知识点有:
?情智闪烁
学完本课后,我有如下感悟:
?交流评价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认为: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神话一样,其产生是必然的。确切地说,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是以原始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纯意识的,也可以把它称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收存古代神话的著作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等。其中《山海经》的收存量最多,也是最多地保持我国古代神话原始面貌的一部书。然而我国古代大量神话已经散失,即使保存下来的极少篇章,绝大多数也已大失原貌,这是非常可惜的。当然大失原貌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年代久远而神话逐渐失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要算神话的历史化了,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学派中的人物对它的改造,以致我国古代神话很多地方被打上深深的儒家烙印。虽然如此,我国古代神话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有关于自然神的描述,有英雄神的故事,还有异人异物的奇妙传说。其实这些神话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据原始人对当时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真切体会以及神奇的幻想而产生的。“后羿射日”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原始人类遇到了旱灾,所以他们虚构了后羿这样一个神奇的英雄人物,并且让他以解救苍生为己任,给人类创造风调雨顺的生存和生产环境。“精卫填海”反映了原始人类崇尚死而不屈并且继续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虽然中国古代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古希腊神话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勇敢、自由、狂傲不羁,而且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体现;而中国原始人类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经受的风险较之古希腊人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心中比较强烈的还是集体观念。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神奇奔放的幻想,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启发了后世作家的想象力,也鼓舞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一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不可磨灭的作用。不难看出,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洛神赋》,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以及元明时期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无不受其深刻的影响。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便消失了。所以当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消失的同时,中国古代神话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女娲造人
4.她感到非常孤独。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5.略
6.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7.加进了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还有作者自己真实的感情。
8.由此看来,编写的故事要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应该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感情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想象的灵魂。
9.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总之,她是一位人性化了的神。
10.略。
11.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和无穷的创造力。
12.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体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
13.可从文章情节的想象、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
14.略
15.①兴致高,精神足。 ②掘 掺 ③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及小人造出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④动作、语言等描写;体现了神话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特点。
16.①神话 ②炎帝 女娃 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③联想 是由大海的波涛想到的 ④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大海是夺去女娃生命的凶手。“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