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的组成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水的组成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2 14: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
课前小测
1.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水循环的过程只有蒸发和降水
2.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3.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物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知识精讲
1、水的电解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①实验装置: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如图所示。
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②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 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 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口诀:氧正氢负)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注意: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使现象更为明显,可以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但是不能加入氯化钠,否则会生成少量的氯气,且氯气是有毒的。
2、水分子的构成
如图所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优化提高A组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年降水量都是 ( )
A.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B.北多南少、东少西多
C.南多北少、东少西多 D.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读上图回答:
(1)水循环的外因主要是___________。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C)_ 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
(2)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________ (填“丰富”还是“贫乏”)。
3.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水球,有90%的面积被水覆盖
B.陆地淡水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3/4
C.冰融化为水后,体积变小
D.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一般约摄水25升水
4. 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________,两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____;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____,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_____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_________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_______极;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6、水电解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是一种混合物
D、物质通电时都能分解成几种新的物质
7、下列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B、水在0℃时放热凝固
C、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在4℃时密度最大
电解水时,得到a克氢气和b克氧气,如果a克氢气的体积是4L,则b克氧气的体积为 ( )
A、2L B、4L C、8L D、16L
9.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地球上淡水资源总量的0.3%,主要( )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10.下列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大气水 B.地下水 C.海洋水 D.冰川
11.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比较浑浊 B.海水常受各种污染 C.海水的盐度高 D.海水温度低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水 C.蛋白质 D.纤维素
13.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地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海洋水
1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 大洋循环
15.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 )
A.发达的根系 B.叶转变成叶刺 C.植株高大 D.肉质茎
B组
1、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 ?? ,正极产生的是??? ? ,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质量比为?? ?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 和??? ??? ?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 ?? 个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2、根据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两电极上都有??? 冒出,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 倍。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 和??? 。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5、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6、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7、有人说由氢气+氧气水可以知道,水应该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8、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 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
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 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 。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 。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