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反射》(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光的反射》(基础+培优+提高)练习(3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22 17:43:15

文档简介


《光的反射》培优练习
1.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了激光反射器,如图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O点向顺时针方向转过3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  )
A.90° B.30° C.0°
2.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心向远处传播。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 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 D.BCD的夹角将减小
3.如图所示是同一张照片的正、倒两种方法。请你根据岸边小山坡的景物和鸟的倒影判断   (选填“A”或“B”)正放着的。
4.如图,AB两地在河岸的一侧,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若将MN看作一个平面镜,请作出从A点射出的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入射点为O。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依(1)作图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请给出证明,即AOB是最短路线。
5.如图盛夏,太阳光与地面成40°照射,现在想利用太阳光照亮井底工作的工人。你认为应用什么面镜?画出该镜的大致位置。
6.如图所示,某人脑后有一小疙瘩A,他用两块平面镜M1、M2进行观察。如视线沿EO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请在图上画出A点的确切位置及其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和解析
1.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了激光反射器,如图所示。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反射器绕O点向顺时针方向转过30°,那么经过反射器两次反射的光线将转过(  )
A.90° B.30° C.0°
【解答】解:如图,我们做出反射器对光线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可知,只要光线在两个面上都发生了反射,那么其出射光线就和入射光线就是平行的。题目中入射光线方向并没改变,反射光线方向也就不会改变。而旋转反射器只是改变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不会影响最终的出射光线,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2.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心向远处传播。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 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 D.BCD的夹角将减小
【解答】解: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增大,所以C点右移,也使BC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CD的反射角增大,BCD的夹角增大,D点右移,使CD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故AB正确,D错误。
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增大,D越偏右,在光导纤维长度一定时,反射次数越少,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故C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同一张照片的正、倒两种方法。请你根据岸边小山坡的景物和鸟的倒影判断 A (选填“A”或“B”)正放着的。
【解答】解:
因为照片拍摄的是岸边的山坡倒影,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如A,拍照者面向山坡拍照,因为此时面对着正立的山坡,故山坡的倒影是倒立的;而第二种,即B,如果拍照者也从远处面对着山坡而拍摄的倒影,则根据平面镜成像山坡就是倒立的,故不可能;而如果拍摄者站在山脚下背对着山坡拍摄,根据平面镜成像,山坡也是正立的,但站在山坡下,不可能拍摄到如图山坡的倒影,故也排除这种可能,即A是正放的。
故答案为:A。
4.如图,AB两地在河岸的一侧,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若将MN看作一个平面镜,请作出从A点射出的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入射点为O。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依(1)作图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请给出证明,即AOB是最短路线。
【解答】解:如图1所示,做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连接A′B与河岸相交于点O,则行走的最短路程为由A到O再到B。
若在河岸上任意取一点O′,连接AO′、O′B,如图2所示。
因为A、A′关于河岸对称,所以河岸是AA′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A′=O′A,OA′=OA。
则OA+OB=OA′+OB=A′B
O′A+O′B=O′A′+O′B>A′B(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O′A+O′B>OA+OB
因此,图1所示的走法路程最短。
5.如图盛夏,太阳光与地面成40°照射,现在想利用太阳光照亮井底工作的工人。你认为应用什么面镜?画出该镜的大致位置。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
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40°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65°,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5°=25°,故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40°=65°。
故答案为:应用平面镜,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为65°。
 
6.如图所示,某人脑后有一小疙瘩A,他用两块平面镜M1、M2进行观察。如视线沿EO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请在图上画出A点的确切位置及其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解答】解:根据光路可逆性,过平面镜M2画出OE的入射光线FO,再过平面镜M1画出FO的入射光线,交于人后脑上A点,如下图所示:
 

《光的反射》基础练习
1.2017年8月7日晚,天空出现的半影月食奇观,是指月亮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此时的地球遮挡了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昏沉黯淡”。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B.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3.如图1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5.鸳江春泛为梧州市八景之一,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秋夜在鸳江春泛上散步,①明亮的路灯;②耀眼的车灯;③鸳鸯桥灯在江面上闪烁的倒影,都尽收眼底,不时抬头看看;④皎白的月亮,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6.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   的缘故。
7.2018年7月27日,火星将行至十五年来地球距离最近的位置成为彻夜闪亮的红星,即火星大冲,地球和火星与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又恰好碰上今年第二次月全食。27日清晨,红火星完美邂逅红月亮
2018年7月27日,晚上会出现月全食,它是由   原理引起的
8.入射光线与   的夹角叫做入射角;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9.空气中光速近似   m/s。
10.在雷雨天气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
11.赣榆生态公园里石拱桥在河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立竿见“影”的“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2.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   反射现象;全班同学能看到多媒体教室内投影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射到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
13.如图所示,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14.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15.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将纸板B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在B板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2)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和解析
1.2017年8月7日晚,天空出现的半影月食奇观,是指月亮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此时的地球遮挡了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昏沉黯淡”。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分析】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时,便形成月食。
【解答】解: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不透明的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所以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B.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分析】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解答】解:A、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A错误,
B、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B错误;
C、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
D、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光线常用实线来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1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分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入射角增大5°,为25°,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2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50°。
故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l08m/s;
(2)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折射时光路可逆;
(4)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5.鸳江春泛为梧州市八景之一,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秋夜在鸳江春泛上散步,①明亮的路灯;②耀眼的车灯;③鸳鸯桥灯在江面上闪烁的倒影,都尽收眼底,不时抬头看看;④皎白的月亮,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解:①明亮的路灯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②耀眼的车灯自身能发光,因此是光源;
③鸳鸯桥灯在江面上闪烁的倒影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的光,不是光源;
④皎白的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
故选:D。
 6.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 漫反射 的缘故。
【分析】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解答】解: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漫反射。
 
7.2018年7月27日,火星将行至十五年来地球距离最近的位置成为彻夜闪亮的红星,即火星大冲,地球和火星与太阳在同一直线上。又恰好碰上今年第二次月全食。27日清晨,红火星完美邂逅红月亮
2018年7月27日,晚上会出现月全食,它是由 光沿直线传播 原理引起的
【分析】月食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
 
8.入射光线与 法线 的夹角叫做入射角;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60° ,反射角为
 60° 。
【分析】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等于90°﹣30°=60°,反射角也是60°。
故答案为:法线;60°;60°。
 
9.空气中光速近似 3.0×108 m/s。
【分析】空气中的光速与真空中光速的大小几乎相等。
【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0×108 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相等,故应为3.0×108 m/s。
故答案为:3×108。
 
10.在雷雨天气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
【分析】光在空气的速度大约3×108m/s,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0m/s。
【解答】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传播相同的路程,光用到的时间少,那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11.赣榆生态公园里石拱桥在河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立竿见“影”的“影”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解:公园里石拱桥在河里的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立竿见“影”是影子的形成,这里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
 
12.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 镜面 反射现象;全班同学能看到多媒体教室内投影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射到幕布上发生了 漫 反射。
【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黑板的“反光”是因为黑板的某些部分比较光滑,光射到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现象;
全班同学能看到多媒体教室内投影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射到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可以射向不同的方向。
故答案为:镜面;漫。
 
13.如图所示,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 镜面反射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分析】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
【解答】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反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
14.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由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可得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也为60°,
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即可,如图所示:
 
15.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将纸板B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在B板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2)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入手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2)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会减小,所以反射角也会变小;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变小。
 

《光的反射》提高练习
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2.在我们上体育课站直队时,老师从队列正前方看,如果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其他同学,就判断队列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太大 B.光的直线传播 C.队列很整齐 D.前面的人高
3.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
4.如图1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5.光年是下面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速度 B.路程 C.时间 D.无法确定
6.如图,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O是   光线,OB是   光线,∠N′OC是   角。
7.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人井中。请在图中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反射角的大小为   。
8.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在地板A处看到电灯的光路图(A为人眼)。
9.人类至今唯一一个亲身访问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108米。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用激光反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
(1)经过多少秒在地面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
(2)能否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10.激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好,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角反射器,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
(1)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2)下面生活中哪个应用与上面反射装置类似   
A.自行车尾灯 B、汽车后视镜 C、手电筒反光罩
(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秒,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光速约为3×108m/s)
 

答案和解析
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而对于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解答】解:首先我们可分析出光射到水面上为镜面反射,射到地上为漫反射。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正好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亮处是水。而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完全不能进入人眼,此时进入眼睛的只有地上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暗处是水。
故选:A。
 
2.在我们上体育课站直队时,老师从队列正前方看,如果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其他同学,就判断队列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太大 B.光的直线传播 C.队列很整齐 D.前面的人高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故选:B。
 
3.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
【分析】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
B、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1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分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入射角增大5°,为25°,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2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50°。
故选:B。
 
5.光年是下面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速度 B.路程 C.时间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光年”这一单位的实际意义来解答。
【解答】解:光年代表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路程的单位。
故选:B。
6.如图,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O是 入射 光线,OB是 反射 光线,∠N′OC是 折射 角。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知,NN′是法线,
MM′是分界面,由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AO是入射光线,OC与AO在两种不同介质中,则OC是折射光线;
∠AON=∠BON,可判断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N′OC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故答案为:入射;反射;折射。
 
7.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人井中。请在图中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反射角的大小为 60° 。
【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
则反射角∠BON=∠AOB=×120°=60°,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60°。
 
8.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在地板A处看到电灯的光路图(A为人眼)。
【分析】首先知道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因此反射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其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因此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本题作图就可以完成。
【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连接S′A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A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9.人类至今唯一一个亲身访问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108米。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用激光反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
(1)经过多少秒在地面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
(2)能否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测量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v=就可求出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的时间;
(2)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1)已知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往返的路程为2s=2×3.84×108m=7.68×108m,
根据v=可知,
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的时间为t===2.56s,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1)经过2.56秒后在地面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不能,因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激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好,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角反射器,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
(1)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2)下面生活中哪个应用与上面反射装置类似 A 
A.自行车尾灯 B、汽车后视镜 C、手电筒反光罩
(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秒,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光速约为3×108m/s)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2)该问题是一类生活实际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现象,这类问题就不难解决;
(3)已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秒,可求得激光走一趟的时间,根据公式:v=即可求得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
【解答】解:
(1)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同理可作出反射光线,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
(2)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类似于上图),由于光的反射,会把车子、霓虹、路灯等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后面车辆的司机,使司机能看到前面骑自行车的人,从而避免交通事故;而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手电筒反光罩是凹面镜,与上面反射装置不同;故A正确;
(3)由题意可得,激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的时间:t=×2.56s=1.28s,
由v=可得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s=vt=3×108m/s×1.28s=3.84×108m=3.84×105km。
故答案为:(1)见上图;(2)A;(3)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3.84×105k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