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培优练习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重较大的一组最终一定获胜
B.身材矮小的一组最终一定获胜
C.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一定获胜
D.受地面摩擦力大的一组最终一定获胜
2.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甲同学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乙同学认为力使玻璃瓶发生的形变并不是水面上升的唯一原因,该装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丙同学却认为可以实现,只需修改实验步骤。主要步骤如下:用较大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1,松手,水面落回原处。再用较小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2.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操作,你认为使水面上升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 。
(2)丙同学两次挤压需要控制 相同。
(3)若实验结果能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则h1和h2的关系是 。
3.如图,A是固定在支架上的激光笔,B、C是平面镜,P是桌面,M是重物,该装置是用来观察桌面在M作用下的形变情况。请回答:
(1)当拿去重物M时,光点D将向 移动。(填“左”或“右”)
(2)科学研究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微小放大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该实验运用了上述方法中的 法。
(3)以下没有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选填编号)。
A.将发声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兵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振动
B.通过测100张纸的厚度来测1张纸的厚度
C.用天平指针是否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D.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用液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
4.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AB运动;若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
(1)实验中磁铁的作用是 ;
(2)此实验说明力可以改变速度的 。
5.如图,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
容积:2000ml的可乐瓶
发射角度
20度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 。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 。
答案和解析
1.【解答】解:A、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但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除了压力外还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压力大的一方不一定获胜,故该选项不正确;
B、身材矮小可以降低重心,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故该选项不正确;
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解答】解:
(1)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使水面上升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水受热膨胀所致;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丙同学两次挤压时,要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
(3)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力越大则形变效果越明显;则h1和h2的关系是h1>h2。
故答案为:(1)水受热膨胀;(2)力的作用点;(3)h1>h2。
3.【解答】解:(1)重物对桌面产生了压力,故可以产生微小形变;为了放大,我们采用了平面镜光线的反射进行实验;
当重物减小时,桌面的形变减小;反射角减小,则光点向左移动;
(2)由于桌面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实验的改进,将微小的变化放大,通过光线的移动变化,反应桌面的形变;
(3)本实验采用微小放大法,在物理测量实验中用到放大法的实验很多,
A.将发声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兵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振动,将微小振动放大;
B.通过测100张纸的厚度来测1张纸的厚度,将微小量集中在一起,
D.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将微小的变化集中在,很细的液柱上,用液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ABD都是利用微小放大法,而C不是利用微小放大法。
故选C。
故答案为:(1)左。(2)微小放大;(3)B。
三.解答题(共2小题)
4.【解答】解:
(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实验中利用磁铁对钢珠施加力的作用;
(2)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
因此,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给钢球施力;(2)方向。
5.【解答】解:(1)他们实验时,是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这样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可乐瓶的容积、发射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可乐瓶内装的水的体积;所以实验探究的是: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
(2)由实验数据中的平均值可知:装水量为3OO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为19.34米;小于装水量为4OO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9.83米,更小于装水量为5OO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米;
而装水量为5OO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米,大于装水量为6OO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1.55米,更大于装水量为7OO毫升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6.89米;
所以,装水量为5OO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表示水向后施力,而水火箭得到了向前飞行的动力,所以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1)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
(2)装水量为5OO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力》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汽车 B.地面 C.绳子 D.双脚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不会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
3.关于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B.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农村有句俗语“迎客饺子送客面”。如图所示,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
A.把菜切碎 B.把面擀成面皮
C.把面捏成饺子 D.把饺子倒入沸水中
5.下面事例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是( )
A.把弓拉弯 B.自由下落的小球
C.将木柴劈开 D.将竿压弯
6.如图所示,2014年5月16日,海航HU7863航班从太原飞往合肥的途中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和飞机相撞时,小鸟只是施力物体
B.小鸟和飞机相撞时,飞机只是受力物体
C.小鸟撞飞机的力等于飞机撞小鸟的力
D.小鸟能撞破飞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不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本身就有力,如磁铁的吸引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8.2018年2月6日,全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决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正式打响,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高中足球队再夺全国中学生协会杯冠军。如图所示为当时比赛情景,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 ,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到疼,是因为 。
9.如图所示为撑杆跳比赛的中的一个场景,运动员在杆的作用下上升的过程中撑杆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改变了运动员的 ;运动员对撑杆的作用力改变了 ,此力的施力物体为 。
10.脚踢球,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 ,施力物体是 。
11.用力提装满水的桶时,受力物体是 ,同时我们的手也会感到水桶向下的拉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12.小烨同学为班级联欢会准备气球,当他将两个充好气的气球挤压在一起时,发现两个气球都发生了形变,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还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3.如图所示为“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它具有4个旋翼,可通过无线电进行操控,其在拍摄调查、无人配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起飞时,增大四个旋翼的转速,使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无人机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无人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其质量 (变大变小不变)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只要增加 (左/右)侧两个旋翼的转速,就能使无人机右侧抬升,向左倾斜飞行。
1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向前进,这是因为: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 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
1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小电扇固定在小车上进行了系列探究,并思考了下列问题。
(1)当电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向左流动,这说明 对 有力的作用。
(2)同时,他还观察到小车向 (左/右)运动。这说明 。
(3)这个装置如果应用到交通工具上,这样的交通工具能不能在月球上正常工作?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解答】解:大力士通过绳子拉汽车向前运动,使人向前运动的力是地面的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
故选:B。
2.【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会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正确;
D、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单个物体而言,不存在“相互作用”,也就不存在力。因此,力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的说法正确;
B、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B的说法正确;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的说法正确;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D的说法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把菜切碎,菜的形状发生变化;
B、把面擀成面皮,面的形状发生变化;
C、把面皮捏成饺子,面皮的形状发生变化;
D、把饺子倒入沸水中,饺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饺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D。
故选:D。
5.【解答】解:A、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是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自由下落的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斧头把木柴劈开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撑杆跳运动员将竿压弯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A、B、C、小鸟撞击飞机时,小鸟给飞机一个力,小鸟是施力物体,飞机是受力物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同时飞机给小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此时飞机是施力物体,小鸟是受力物体。故A、B错误,C正确;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小鸟能撞破飞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也不可以没有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磁铁对铁钴镍才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磁铁的吸引力,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发生弹性形变才能发生力的作用,故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1)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头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也对头产生力的作用,所以头会感到疼。
故答案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解答】解:
撑杆跳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撑杆施力的同时,也受到撑杆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撑杆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运动员对撑杆的作用力改变了撑杆的形状,此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撑杆的形状;运动员。
10.【解答】解:脚踢球,以球为研究对象,即分析球的受力情况,此时受力物体是球,施力物体是脚。
故答案为:球;脚。
11.【解答】解:
提水桶时,手对水桶施加拉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水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我们的手也会感到水桶向下的拉力。
故答案为:水桶;相互的。
12.【解答】解:图中一个球给另一个球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球也对它产生一个力的作用,两球都被压扁了,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相互的;形状。
13.【解答】解:增大四个旋翼的转速,使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无人机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无人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增大右侧转速,使右侧旋翼对空气下向的作用力变大,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空气对右侧旋翼作用力变大,使右侧抬升。
故答案为:相互的;不变;右。
14.【解答】解:游泳时人用力向后划水,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给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水也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所以人会向前游动。
故答案为:后;相互。
15.【解答】解:(1)当电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向左流动,这是因为电风扇对空气施加了力的作用;
(2)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电风扇对空气向左施加力的时候,空气也会对电风扇施加一个向右的力,从而使小车向右运动;
(3)这个装置不能在月球上工作。此装置的关键是要利用空气,而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风扇转动时没有受力物体,不能产生反作用力,也就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故答案为:(1)电风扇;空气;(2)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不能。此装置的关键是要利用空气,而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风扇转动时没有受力物体,不能产生反作用力,也就不能在月球上工作。
《力》提高练习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2.下列常见的几种现象中,属于力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①北方人用面团做成各式各样的面食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把圆柱形铁桶压扁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3.用绳系着水桶从井中提水,手提拉绳子时受到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4.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 B.汽车水平匀速行驶
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D.刚刚起飞的火箭
5.下列对磁铁吸引铁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钉被磁铁吸引,铁钉并不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也吸引磁铁
C.两者没有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D.无法判断
6.鸡蛋与石头相碰,石头同时也会给鸡蛋一个力,这说明 ;蛋破而石头不破,在相碰时,鸡蛋给石头的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
7.做一做:如图所示用手指压铅笔(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会发现手指会向里凹陷,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手也会感觉到有点疼,说明 ,此时手指对铅笔的作用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铅笔对手指的作用力。
8.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时,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射高温燃气,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原理来推动火箭上升;神舟十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后,其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9.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击球时球拍面发生形变,说明 。
10.小明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答案和解析
1.【解答】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①用力揉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③用力把圆柱形铁桶压扁,形状发生变化;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灰尘的速度和运动方向改变了,即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在这四种现象中:②④是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①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故选:B。
3.【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4.【解答】解: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符合题意;
C、电子绕原子核转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刚刚起飞的火箭会加速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
A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铁钉的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故A错误,B正确;
C、磁铁和铁钉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错误;
D、因为AC错、B正确,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
鸡蛋碰石头时,对石头有力的作用,同时石头给鸡蛋一个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于。
7.【解答】解:(1)用手指压铅笔,会发现手指会向里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手对铅笔尖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铅笔尖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手指对铅笔的作用力等于铅笔对手指的作用力。
故答案为:形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于。
8.【解答】解:
(1)火箭点火后从尾部猛烈喷出燃气,对气体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从而使火箭受到了气体对它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才使火箭得到向前的动力;
(2)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神舟十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后,其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相互;不变。
9.【解答】解: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球拍,受力物体是球,即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使得球拍发生形变。
故答案为:球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解答】解:立定跳远,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也会对脚产生力的作用,就能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