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主备人: 备课日期: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突出“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主题图、光盘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6+3 4+7+6
20+40+30 2+30+5
17-7-5 14-9-2
70-30-20 90-30-20
追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口算,并说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2.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3、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 探索算法
1.学习例一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师:求一共有多少只纸船,该怎样列式呢?
生:19 + 27+26。
(板书:19 + 27+26)
师: 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竖式算出结果吗?
老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看着错误的题,学生先说一说错在哪里,并归纳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组织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看正确的竖式。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竖式中有没有一样的部分?
学生回答:第二个竖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就是第一个竖式的得数。
指出:所以在用竖式计算时,可以把这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讲解:第二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小结: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2、教学试一试
出示: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
小结: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引导小结:在计算时,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要求,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或口算和笔算相结合,要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尽量算得又快又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计算式题,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板演。
反馈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同时注意纠正其他同学中出现的错误。
这里要注意强调进位和退位在每一步中都不能忘记。
3、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看懂这题的意思吗?请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看图交流信息和问题,明确: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足球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说一说题目意思, 并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是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场景图和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说解题是怎样想的。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独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第2题,提问: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还剩多少个西瓜?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追问: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
提问: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还剩多少个西瓜,可以用一共摘西瓜的个数减去运走的个数。
再问: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知识紧密联系,特别是口算和笔算,所以小朋友们要时时回顾口算方法和笔算注意点,这样才能在计算时更加正确。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27+26 90-25-28= 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