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诗词三首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诗词三首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3 08: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2张PPT。第三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作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 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 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李白存 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此 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 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作品,富有民歌特色,为唐 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诗题中的“酬”是以诗相答之意。“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 相逢的地点。“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此诗就是对白居 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其诗题材广阔,清 新雄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 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等传世。
“水调歌头”,词牌名。?中心意旨
《行路难》(其一)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 面对社会黑暗的苦闷、愤郁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 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 达的情怀。结构思路1.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
首联,是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悲 凉低沉的基调。颔联,是诗的第二层,通过写对受害的朋友的悼念,以及 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进一步深化悲凉情感。颈联,是诗 的第三层,将自己比作“沉舟”“病树”,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而 前面悲凉之情至此发生转变。尾联,是诗的第四层,诗人表示并不消极 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本诗各联 安排有序,情感、内容均在结构中融为一体,体现了诗歌的结构之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水调歌头2.如何理解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创造的自我形象?
在这首诗中,李白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 古人却又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誓将乘风破浪却又 难以实现。诗人的自我形象,内心的孤独苦闷,情感的动荡不安,言辞的 慷慨激昂,都跃然纸上。这其中,有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启航,有永不言 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疏狂,其诗确为“仙翁剑客之语”。3.如何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表现出的乐观精神?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 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可见,白诗的格 调是消极悲观的。与白诗相比,刘禹锡这首答诗,虽然感慨万端,却始终 保持着明朗、高亢的格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主要和诗人的 性格有关。刘禹锡因为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二十多年来被一贬 再贬。但是他愈挫愈奋,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 他被贬十年后,被召回京城。后借游京城玄都观之机,写下了著名的政 治讽刺诗,其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 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语,因此又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与白 居易扬州相识后的第三年,他在京城,故地重游,又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朗今又来”(《再游玄都观》)的诗句。从他的《秋词》中 对秋天的赞美和他在《陋室铭》中所表现的身处逆境的坦然自安,就不 难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境。4.如何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出世”与“入世” 精神?
这首词中,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面;有“高 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对词人这两种情感,都不 能过于夸大来理解。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 怀;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不能过于拘泥地理解为渴望回 到朝廷的惶恐不安。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只有从作品的文本信息出发, 才能准确把握。
?古今对译
行路难(其一)
金樽①(zūn)清酒斗十千②,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玉盘③珍羞④(xiū)直⑤万钱。
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注释] ①金樽(zūn):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②斗十千:一斗 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玉盘:对盘子的美称。④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⑤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 子。
[评析] 内容上急转直下,“停”“投”“拔”“顾”,连续的动作形象 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烈变化。这里与前两句诗 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欲渡黄河冰塞川,
(我)想渡黄河,却因坚冰堵塞大河不能行船,
将登太行①雪满山。
(我)要登上太行山,可是大雪封山。[注释]????①太行: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评析] 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 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蕴含着无限的悲怆。这两句诗以形象化的 语言写出了诗人受到重重阻力,理想无法实现的愁苦。
闲来垂钓碧溪上①,
(还是像姜太公那样)闲来在碧溪边上垂钓,
忽复乘舟梦日边②。
也许会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注释]????①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
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
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此处暗指作者希望自己会得到重用。[评析] 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姜尚和伊尹 一样,有机会一展宏才,有为于当世。表现了诗人既愤恨现实,又寄希望 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行路难,行路难,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
多歧路,今安在①?
人生有那么多的岔路,(我)如今身在何处?
[注释]????①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句式] 今安在:“今在安”,宾语前置句。
[评析]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他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对未来的迷茫,因而反复咏叹“行路难”。 语言上节奏短促,声调低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①,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①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 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 将。 ②云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①凄凉地,
巴山楚水一带都是凄凉的地方,
二十三年②弃置身③。
二十三年来我被贬谪流放到这些地方安身。
[注释] ①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 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②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 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③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评析] 首联:交代贬官之地和被贬时间之长,表明了作者内心饱含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①,
怀念旧友,空自吟唱《思旧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回到家乡我倒像是烂柯之人。
[注释] ①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 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 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 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 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 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评析] 颔联: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 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①侧畔②千帆③过,
在沉船的边上,有很多船竞相驶过,
病树④前头万木春。
枯朽有病的树的前面,各种树木欣欣向荣。
[注释] ①沉舟:沉船。②侧畔:旁边。③千帆:无数的船只。④病树:枯 朽有病的树。
[评析] 颈联:宕开一笔,诗人借“沉舟”“病树”之喻抒发身世飘零之 感。
今日听君歌一曲①,今天听了你为我吟唱的诗,
暂凭杯酒长②(zhǎnɡ)精神。
暂借这杯酒,让我重新振作起精神。
[注释] ①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②长(zhǎng): 增长,振作。
[评析] 尾联:点明了作者酬答白居易的题意,答谢友人的关怀并与之共 勉。
水调歌头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大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酩酊大醉,
作 此篇,兼③怀④子由⑤。写下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②旦:早上。③兼:同时。④ 怀:思念。⑤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评析] 小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及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①问青天。不知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
天上宫阙②(què),今夕③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④,
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又恐⑤琼(qiónɡ)楼玉宇⑥,高处不胜⑦寒。起舞弄
又恐怕仙宫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寒冷。月下起舞,身影也随着
清影⑧,何似⑨在人间。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注释]????①把酒:端起酒杯。②宫阙:宫殿。③夕:晚上。④归去:回到天 上去。⑤恐:担心。⑥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 宫。⑦胜:禁受得住。⑧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 随着舞动。⑨何似:哪里比得上。
[评析] 上阕:把酒问月,作者极写自己的矛盾心理,同时表达内心的美 好追求。
转朱阁①,低绮(qǐ)户②,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无眠。不应有恨③,何事④长向
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
此事⑤古难全。但⑥愿人长久,千里
这种事情自古难两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共婵(chán)娟⑦。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①朱阁:朱红色的楼阁。②绮户:雕花的窗户。③恨:怨恨。④ 何事:为什么。⑤此事:说的是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⑥但: 只。⑦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评析] 下阕:对月怀人,抒发作者自己深切的怀念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家 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素养呈现 深入理解家风的内涵,传承优秀中华传统美德。
素养解读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 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 迹;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 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 族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本单元《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国家尽心尽职,而且以此作为家训,教育子孙。 正因为范仲淹身体力行树家风,他的四个儿子都延续了范仲淹清正节俭 的品格,为官之时以天下为己任,皆成名臣。
古代很多名家,他们要么渴求知识、正直廉洁、恭谨守礼、爱亲友人, 要么宽厚忠直、磊落坦荡、为官有节、勤于政事、忠于国家,他们都受 家风的影响。他们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楷模,是当代人立德树人的榜样。
通过学习,我们要继承这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 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典例剖析????
例????(2018湖北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 学习活动。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 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 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1)写一写: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 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     ????。(2)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答:?????????????????????????????????????????????????????????????????????????????????????????????????????????????????????????
????????????????????????????????????????????????????????????????????????????????????????????????????????????????????????????????????????????
?????????????????????????????????????????????????????????????????????????????????????????????????????????????????????????????????????????????解析????第(1)题认真读图,结合漫画文字“爸爸,我也要给你洗脚”及题 目中“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的表述,准确找出 有用信息,根据所给示例句式(例句在语气上属于陈述句,在结构上属于 一个主谓句),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理念即可。第(2)题是开放 题,围绕主旨“家风”解答,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家风的,再具体述 说(可简单举例)是如何实践这一家风即可。答案????(1)(示例)影响子孙品行(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践行和谐 理念)
(2)(示例)我家的家风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家里在社区经营超市 多年,一直按照工商和物价部门规定,货真价实,诚信待人。(开放题,围 绕主旨,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投箸(zhù) ????婵娟(chán)  闻笛赋(fù)
B.金樽(zūn)  丙辰(chén)  冰塞川(sāi)
C.绮户(qǐ) ???? 琼楼(qóng) ???长精神(zhǎng)
D.朱阁(gé)   宫阙(què)   烂柯人(kě)答案????A B.“塞”应读“sè”。C.“琼”应读“qióng”。D.“柯” 应读“kē”。............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羞(害羞)   ????不胜寒(经受不住)
B.直万钱(直接)   冰塞川(堵塞)
C.济沧海(渡) ??? ?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
D.万木春(春天) ???? 把酒(执,持)答案????C A.羞:同“馐”,美味的食物。B.直:同“值”,价值。D.春:名 词用作动词,逢春。..........3.下列诗句和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怀旧空吟闻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答案????C A.著→箸。B.斌→赋。D.和→合。4.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   ????,字    ????, 号    ????,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  ????”,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     ????》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诗人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洛阳人,有“   ????”之称。
(3)苏轼,字   ????,号    ????,   ????(朝代)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谥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 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 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为“     ????”之一。答案 (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3)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忠 苏辛 欧苏 唐宋八大家解析 文学常识可从“名、时、地、评、作”等几个方面入手识 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应特别识记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字、号、谥 号、别号等。5.默写填空。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      ????,     ????”两 句,以姜尚、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 业。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3)《水调歌头》中,集中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和慰藉,表明作者对远方 亲人美好祝愿,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   ????。答案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解析  易错字:“碧”“畔”“婵”。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sài)
B.暂凭杯酒长精神(cháng)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mǐn)
D.高处不胜寒(shèng)答案????D A.塞sè。B.长zhǎng。C.眠miá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    ????
(2)多歧路,今安在   安:    ????
(3)怀旧空吟闻笛赋   空:    ????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    ????答案 (1)无所适从的样子 (2)哪里 (3)徒然地
(4)哪里比得上解析 本题注意:“空”“何似”的解释易误,应在翻译原句的基础 上,结合语境解释词义。......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行路难》(其一)—唐代
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
C.苏轼—《水调歌头》—宋代
D.张岱—《湖心亭看雪》—宋代答案????D 张岱是明末清初人。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C 正确的划分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 间书。后经过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 改成“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 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补写的词语是:   ????。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    ????。
(3)对联一般竖贴在门的   ????,上联应贴在门的   ????。答案 (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左右 两侧 右边解析 (1)根据文本内容,“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现了作者的 狂妄自大,而要改变这种浅薄与自负,就要让对联的内容表现出人应该 有志气又不乏谦虚谨慎的特点。根据下联的“立志”,填写的词语可以 是“发愤”等。(2)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从对联来看,讲 的是读书学习,故横批要围绕读书学习来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 可。(3)依据古代书写“自右往左,自上往下”的规则,上联应贴在门的 右边,下联应贴在门的左边。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作 用是什么?
手法:    ????    ????    ????    ????    ????    ????
作用:????    ????    ????    ????    ????    ????    ????
????    ????    ????    ????    ????    ????    ??????? ???????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 明。
答:???? ??????? ??????? ??????? ??????? ??????? ??????? ??????? ??????? ??????? ??????? ??????? ???????答案 (1)手法:用典。
作用: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明君的赏识重用,实现 “济苍生”的愿望。
(2)以结尾两句诗为例,虽然李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饱受挫折,但他仍 然乐观、积极、向上,信心坚定。解析 (1)相传姜尚在渭水的磻溪垂钓时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 商;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前,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 过。这两句诗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 的坚定信念作答即可。1.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 诗”。
C.律诗一般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句必须押 韵。答案????B 唐代讲究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近体诗”。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积 聚已久的愤激之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试从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①思想感情:????????????????????????????????????????????????????????????????????????????????????????????????????????
???????????????????????????????????????????????????????????????????????????????????????????????????????????????????????????????????????????
②哲理:?????????????????????????????????????????????????????????????????????????????????????????????????????????????????????????
??????????????????????????????????????????????????????????????????????????????????????????????????????????????????????????????????????答案 (1)B
(2)①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 神。(意思对即可) ②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 进,前景无限美好。解析 (1)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怀旧”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 人的怀念,“到乡”一句是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2)颈联是千古名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其中包含了事物 新旧更替的哲理。回答②时一定要答出“包含着新旧更替的规律”。1.(2019山东滨州期中,9—10)古诗词鉴赏。(5分)
行路难(其一)
[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 蕴含无限的失意。
D.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 的渴望和政治失意的悲愤。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 (1)D (2)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 万里浪,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体现了诗人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解析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姜尚垂钓与伊 尹梦日的典故。姜尚与伊尹都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都得不到施展, 但最终他们遇到了明主的赏识,理想得以实现。作者相信自己也一定会 遇到明主,从而实现理想,表明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从仕之路仍有所期 待。故选D。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 读懂诗歌的内容,能写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2.(2019河南郑州一中期中,19—2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 面。(3分)
答:?????????????????????????????????????????????????????????????????????????????????????????????????????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 依旧争春。
(2)表达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楚和愤懑不平,也体现了诗人 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解析  (1)描绘诗歌语句所展现的画面,要在理解诗歌语句的基础上,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加以描绘,抓住“沉舟”“病树”的景物特 点来描写,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脱离原意。
(2)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历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 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颔联感叹旧友凋 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颈联展 现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 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尾联顺势而下,请白居易举杯痛饮,借以振奋 精神。故既有遭贬谪的无限酸楚和愤懑不平,又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 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3.(2019天津蓟州第四联合学区第二次月考,5,★★☆)下列对《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 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 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 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 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 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A “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是错误 的。1.(2019山西大同矿区恒安一中月考,6—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 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 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 法?这两句诗因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 分)
答:??????????????????????????????????????????????????????????????????????????????????????????????????????????????????????????????????
??????????????????????????????????????????????????????????????????????????????????????????????????????????????????????????????????????答案 (1)A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 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
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解析  (1)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 易的作品。
(2)第二问既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诗句富含的哲理去 分析。诗人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 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 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 在好。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 和必胜的信念);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 利就在前头;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2.(2018福建晋江安海片区期中联考,4—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关于原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词调”,各种词调 的名称便是“词牌”,“水调歌头”就是一个词牌名。B.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陈述了词人 写作时的心情,交代创作缘由。
C.词开头作者把酒问月,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充 满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D.词的下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 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
(2)(★★☆)请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意。(2分)
答:????????????????????????????????????????????????????????????????????????????????????????????????????????????????????????????????????
????????????????????????????????????????????????????????????????????????????????????????????????????????????????????????????????????????????答案 (1)C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 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解析 (1)词开头作者把酒问月,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充满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一 理解有误。因此选C。
(2)在翻译的基础上,结合词中“兼怀子由”“何事长向别时圆”等关 键句理解这两句中包含的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2017河南郑州期末,2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 典故?有何作用?(2分)
答:??????????????????????????????????????????????????????????????????????????????????????????????????????????????????????????????????
????????????????????????????????????????????????????????????????????????????????????????????????????????????????????????????????????????????
(2)(★★☆)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
????????????????????????????????????????????????????????????????????????????????????????????????????????????????????????????????????????????答案 (1)运用了姜尚(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 任用的愿望(或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 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解析  (1)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籍中的词句来说明自己观点的 一种写作手法。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的作用有:①使立论有根 据,即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②可以委婉表意,即诗中有不 便直述者,可借典故的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繁累;④ 充实内容、美化词句。本诗用典属于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2)结合全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探究这两句诗所表现的诗人的人生 态度。诗人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到对前途的茫然,最后变为对 未来充满希望和坚定的信念。1.(2018河南中考,18—1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 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
????????????????????????????????????????????????????????????????????????????????????????????????????????????????????????????????????????????答案 (1)(示例1)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2)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3)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4)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1)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 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2)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 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解析 (1)赏析诗句一般从修辞、句式、语气、用词等角度考虑。本句 诗,句式特点明显——短句,节奏简短有力,是在急促不安状态下的内心 独白,表达前路虽艰辛,但想继续探索的复杂情感;感叹句,反复修辞,表达 诗人歧路彷徨的苦闷之情;设问句,抒发作者面对前行之路的迷茫与彷 徨。任选一个角度鉴赏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这两句是广为引用的名句, 理解它的含意,不难知道它表达的是李白的豪情壮志、对未来的信心和 前行的勇气,所以一般用来作为激励人的话语。2.(2018山东淄博中考,8,★★☆)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 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 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 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 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答案????B 《水调歌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 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 盾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作者 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 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 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1.(2018广西玉林中考,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3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 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 “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 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 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 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 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 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 的美好祝愿。答案????B “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 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这一表述有误。词人是在醉 酒后月下起舞。2.(2018广东广州中考,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 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
答:?????????????????????????????????????????????????????????????????????????????????????????????????????????????????????????????????????答案 (1)顾:看。济:渡过。(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 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 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 (1)借助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准确解释。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尚曾在渭 水的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 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句表达诗人对自己能够从政仍有 期待。3.(2017湖南郴州中考,9—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   ????,“暂凭杯 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2分)
(2)(★★☆)本诗中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   ???   ???   ???   ???   ???   ???   ?????  ?答案 (1)白居易(乐天) 振作
(2)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意近即可)解析  (1)“今日听君歌一曲”的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 篇。联系题目“酬乐天”可知“君”指“乐天”即白居易。“暂凭杯 酒长精神”的意思是:暂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据此可推断“长”的 意思是“振作、振奋”。
(2)诗歌常见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 合、用典、比兴等。本诗的颔联运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 故。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可结合写作背景,抓住两个典故进行分析。刘 禹锡借用“闻笛赋”的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等人;借用“烂柯 人”的典故,表达对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慨叹。(2018山东济宁中考)语言运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 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 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 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 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 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答:????????????????????????????????????????????????????????????????????????????????????????????????????????????????????????????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 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 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
答:?????????????????????????????????????????????????????????????????????????????????????????????????????????????????????????????
????????????????????????????????????????????????????????????????????????????????????????????????????????????????????????????????????????答案 (1)(示例1)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
(示例2)《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2)(示例1)我和“诗仙”有个约会
(示例2)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
(示例3)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的基础上, 先确定新闻的导语,然后依照“人、事、物+地点(时间)+结果”的模式 概括即可。语言必须做到简明、连贯、准确,注意不要超过20个字。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走进直播间]主要说了“《千古风流太 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推介太白楼]介绍太 白楼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着重点是济宁的太白楼曾经是“诗仙” 李白与友人饮酒的地方。宣传标语的语言要简明、生动,具有鼓动性。(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 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 ????和   ????。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 路上。“蹊”是小路。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 “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 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 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 魅力。
(2)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 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学过的 对联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传统 的 精华 学习 里 经典 继承 之 中 国学
答:????????????????????????????????????????????????????????????????????????????????????????????????????????????????????????????????????????答案 第一题:绝句 律诗
第二题:(1)C
(2)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 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第三题:学习国学里的经典 继承传统中之精华解析 第一题:平时学习古诗词,不能仅限于熟读与记忆或做浅层次 赏析,还要适当加以拓展。
第二题:(1)“彩蝶蹁跹起舞”不是主要景致,而是起衬托作用,作者以此 来表现黄四娘家的花香味浓郁、色彩艳丽。
(2)由“留连”等词可看出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全诗回答黄四 娘家花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蝴蝶嬉戏起舞、流连忘 返的美丽景致表现了诗人对该景致的喜爱以及闲适、快乐的心情。
第三题:先将题中给出的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词语对应地排列起来, 并添加适当的词语组成完整的上下联,然后看组成的上下联字数是否相 同、结构是否一致、上联尾字是否为仄声、下联尾字是否为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