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3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3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5: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例题、做一做及练习。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具。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1)数学游戏—数青蛙导入。
(2)观察算式,计算出结果。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做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积。
(1)6× 2= 12
(2) 6×20=120
(3) 6× 200=1200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积会怎样变化。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首先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将得到的积与原来的积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初步验证猜想,老师进行小结:经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里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符合先前的猜想 。并进一步提出:这个猜想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的变化
(1)???6????×????2?????=??12
(2)???6????×????20????=??120
(3)???6????×????200???=??1200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或者笔算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规律,然后讲出探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设计理念』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这一环节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交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实践运用,巩固规律
(1)课本P51做一做第1题。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积的变化规律。
(2)应用规律。
课本练习九的1题、4题、10题。
『设计理念』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4.拓展练习,升华规律
18×24=???????????????
??????????????(18×2)×(24÷2) =
???????????? (18÷2)×(24×2) =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通过这组题目的计算,让学生用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使得积的变化规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这一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5.总结全课,内化规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见教案)
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