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课时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目标导航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中都能够找到,但各种元素的____________大不相同。
2.种类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
(1)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微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构成细胞的元素中______________4种元素含量最多;
(4)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______。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及含量
(1)无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主要有________、脂质、__________、核酸;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
(4)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5)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
2.有机物的检测
材料
试剂
颜色反应
可溶性
还原糖
苹果、梨
斐林试剂
________色沉淀
脂肪
花生
苏丹Ⅲ
________色
苏丹Ⅳ
红色
蛋白质
豆浆、牛奶
双缩脲试剂
______色
淀粉
面粉
碘液
蓝色
知识点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都最高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
2.下列关于微量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量元素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是含量很少的元素
B.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C.细胞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
D.所有的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知识点二 细胞内的化合物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4.右图为细胞的组成部分,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应该是______;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应该是______;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中的生命物质,则A是________。
知识点三 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
5.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鉴定还原糖类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
6.不同的有机物与某些物质反应有特殊的显色反应,实验中常以此来鉴定不同的有机物。肾小球肾炎病人常出现水肿,其尿液 ( )
A.与二苯胺反应呈蓝色
B.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橘黄色
D.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基础落实
1.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
A.C、H、O B.C、O、C
C.C、O、N D.C、O、O
2.下列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确顺序是 ( )
A.核酸、无机盐、蛋白质、水
B.无机盐、蛋白质、核酸、水
C.蛋白质、水、糖类、核酸
D.脂质、蛋白质、无机盐、核酸
3.无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 ( )
A.多样性 B.分割性
C.统一性 D.差异性
4.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检测某些物质的存在。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物质,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以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 )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5.下列哪一项实验处理没有显色反应 ( )
A.用碘处理淀粉
B.用斐林试剂处理葡萄糖(水浴50℃~65℃)
C.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蛋白质
D.用碘处理麦芽糖
6.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是 ( )
A.蛋白质和核酸 B.水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无机盐 D.水和核酸
7.在实验室鉴定蛋白质时,需事先留出一些样液的目的是 ( )
A.与反应混合液的颜色做对照
B.失败后重做一遍
C.鉴定还原糖用
D.留作下一次实验用
能力提升
8.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和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 )
A.C、C B.O、C C.O、O D.C、O
9.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
A.C元素能组成所有的化合物
B.C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10.如图1是活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该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有a、b、c
B.乙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甲物质
C.除a、b、c以外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D.消化酶属于乙
11.以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 )
①盖上盖玻片 ②切子叶 ③苏丹Ⅲ染液染色 ④滴蒸馏水 ⑤用酒精洗去浮色
A.④②①③⑤ 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②③⑤④①
12.在下列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则上述三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 )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13.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在下列实验列表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苹果中的还原糖
斐林试剂
橘黄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蓝色
C
花生中的脂肪
苏丹Ⅳ
红色
D
大豆中的蛋白质
斐林试剂
紫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综合拓展
14.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若步骤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出现____________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既有还原糖又有淀粉
②若步骤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________________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只有还原糖而没有淀粉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识清单
一、1.无机自然界 相对含量 2.(1)C、H、O、N、P、S、K、Ca、Mg (2)Cu、Fe、Zn、Mn、B、Mo (3)C、H、O、N (4)C
二、1.(1)水和无机盐 (2)糖类 蛋白质 (3)水 (4)蛋白质 (5)蛋白质 2.砖红 橘黄 紫
对点训练
1.C [碳元素在生物界中含量较高,而在非生物界中含量很少,所以A项不对;动植物之间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差不大,但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所以B、D项不对。]
知识链接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体现在它们所含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差异性体现在所含元素的含量显著不同。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各种元素的含量不同,由此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2.D [考查对微量元素的理解。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很少的一些元素。每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少于生物体总质量的万分之一,它们的含量虽少,但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由于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共占细胞总量的97%以上,因此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综上所述,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D项是错误的。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不一定是生物体生活所必需的,与微量元素的概念不符。]
思路导引
3.D [细胞鲜重中: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O、C、H、N;化合物中相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思路导引 ①明确细胞是鲜重状态还是干重状态。
②分析图中各物质含量高低顺序是②>①>③>④。
③回忆细胞中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
4.O 水 蛋白质
解析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O元素含量最多,达到6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水分含量最多,达到60%~95%;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蛋白质占干重的50%以上。
5.B [斐林试剂的甲、乙液要混合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则先用A液,摇匀后再加B液,不能混合,而且所用CuSO4溶液浓度不同。脂肪的鉴定用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内是否有显色颗粒。]
知识链接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6.D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大分子蛋白质也滤出到原尿中,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思路导引
②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是什么?
课后作业
1.B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2.A [在活细胞中水约占85%~90%,无机盐约占1%~1.5%,蛋白质约占7%~10%,脂质约占1%~2%,糖类和核酸约占1%~1.5%。]
3.D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含量上的差别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4.C [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有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诊断;肾炎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蛋白质分子进入原尿,而且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尿液,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诊断。]
5.D [淀粉遇碘变蓝;用斐林试剂处理葡萄糖(水浴50℃~65℃)产生砖红色的沉淀;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碘处理麦芽糖无反应。]
6.A [注意题干中说的是主要有机成分,要从有机物功能角度来判定,水的含量虽然最多,但不是有机成分,答案为A项。]
7.A [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实验时事先留出一些样液是为了与反应后的混合液作对照,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8.B [本题考查对人体细胞内主要元素含量的掌握情况。由于水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故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O;细胞干重中蛋白质相对含量最多,而蛋白质中含氧原子较少,所以占人体细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
9.B [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无法判断出C元素的含量,因此C项错误;C元素是基本元素,但并不是所有化合物都含C元素,因此A项错误;C元素在生物体内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排除其他元素的重要性,故D项也错。]
10.D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质,故图1中A代表水,B代表蛋白质,C为脂质;活细胞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O,其次为C、H,故图2中a代表O,b代表C,c代表H。]
11.D [以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将子叶切成薄片,然后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12.D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混合产生紫色反应。甲试管中的豆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丙试管中牛奶虽然能被蛋白酶分解,但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13.C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淀粉+碘液→蓝色;脂肪+苏丹Ⅳ→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14.(2)碘液 斐林 (4)Ⅰ.②加入新制的斐林试剂1 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的水浴锅中加热2 min
Ⅱ.②加入2滴碘液 (5)①砖红色沉淀 蓝色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蓝色 ③步骤Ⅰ不出现砖红色沉淀,步骤Ⅱ出现蓝色 没有还原糖只有淀粉
解析 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目的是探究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向洋葱组织样液中加入碘液,若出现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2 min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可溶性还原糖。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时,注意有三种不同情况:①同时含有可溶性还原糖和淀粉;②只含有可溶性还原糖;③只含有淀粉。
课件33张PPT。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两种情况原来:目镜10×、物镜10×现在:目镜10×、物镜40×物镜换成40×扩大4倍细胞单行排列细胞均匀分布,除以扩大的倍数,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8÷4=232÷42=2典题剖析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物镜和目镜的特征比较有无大小小大小而暗大而亮大而亮小而暗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倒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若观察的实物为“b”,则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应为“q”,将物像旋转180°与实物相同。 作业曾国宇赵颖瑶陈剑飞冯启健谢子菁蒋鑫甘炜聪郭柏葳唐钠生张志杰潘俊佑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本节聚焦: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目标1.掌握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鉴定实验的实验操作步骤。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快乐学习,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学习就是不断超越自己!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问题探讨: 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探讨:1.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中,有没有哪一些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没有。这说明什么?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元素种类相同)2.生物体中的元素含量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有区别吗?有,相差很大。这又说明什么?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元素含量不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展示点评】(5分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鲜重:含水分
干重:不含水分Co 在人体细胞中,鲜重时含量
最多的元素是 ;干重时含
量最多的元素是 。【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 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细胞的CHO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OCHNCONH(基本元素)【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最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铁 猛 碰 新 木 桶(铁)(锰) (硼) (锌) (钼) (铜)含量占万分之一以上含量占万分之一以下(含量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 基本元素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但其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缺Fe导致缺铁性贫血;
缺B会导致“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缺Zn影响人体生长发育、食欲不振、抵抗力差;
缺I会导致甲状腺肿等。
【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细胞元素大多数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水: 85%~95%无机盐: 1%~1.5%脂质:1%~1.5%蛋白质:7%~10%糖类:核酸:1%~1.5%【不含碳元素,分子小】【含碳元素,分子大】【知识点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熟记P18页第一段)——实验原理 糖类的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的鉴定淀粉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等)碘液蓝色(非还原糖)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试剂 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料;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淀粉的鉴定——碘液【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材料 还原糖的鉴定
应该选择还原糖含量高,颜色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蛋白质的鉴定
应该选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实验材料,如豆浆、牛奶、蛋清(注意稀释),避免材料自身的颜色对实验变化颜色的掩盖。
脂肪的鉴定
富含脂肪(植物油)的种子,如花生、核桃、蓖麻等的种子;
淀粉的鉴定 马铃薯匀浆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花生油【实验】 葡萄糖、蛋白质、淀粉溶液和花生油正确颜色反应,对比观察液【实验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① 向试管内注入2mL的待测组织样液。
② 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后均匀后再注入)
③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必须水浴加热)
④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探究点二:某人怀疑自己的了糖尿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用你的方案来帮助他做出诊断,写出实验步骤。1、分别取健康人与此人尿样,装入试管,编号1、2。
2、分别滴加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分钟。
3、观察颜色变化。4、结果及结论
若1、2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怀疑错误
若1号不出现,2号出现,则怀疑正确【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① 向试管内注入2mL的待测组织样液。
②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 将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淀粉的检测和观察:①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 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探究点三: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实验步骤】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方法二: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着色情况。
取材(浸泡的花生种子)→切片(切片要薄)→制片(滴加苏丹Ⅲ染色3min或苏丹Ⅳ染色1min;注意用50%酒精洗去浮色)→观察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O C H NO水C O N HC鲜重:含水分;干重:不含水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课堂小结】(1)不论干旱条件还是湿润条件下,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不论是什么细胞(如贮存脂肪的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水蛋白质【课堂小结】 糖类的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的鉴定淀粉 +(葡萄糖、果糖等)碘液蓝色(非还原糖)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先A液后B液、不需加热)一、填空
1.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2.一般情况下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________。CC水蛋白质O课堂检测二、选择题
1、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
A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没有区别
B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生活在缺水的沙漠环境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BD课堂检测3.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 )
A、差异很大 B、有些差异
C.大体相同 D.没有一定标准
4.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
5.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
A.C B.H C.O D.NCCA课堂检测(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2)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方法一:花生磨成匀浆,滴加染液,观察颜色变化
方法二:花生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总结提升】糖尿病:糖尿(尿中有葡萄糖) 肾炎:蛋白尿(尿中有蛋白质)【展示点评】(6分钟)展示要求:① 完全脱稿;② 认真规范;③ 注重小结;④双色笔
点评要求:① 注意仪态;② 言简意赅;③ 拓展提升;④引导互动
其他同学:① 认真思考;② 做好笔记;③ 注意倾听;④补充质疑分层目标:A层准备补充拓展?B层积极思考,记好笔记?C层记好笔记?有疑问大胆质疑。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章节规划
本章选取了构成细胞的物质这个最基本的知识,分别介绍这些物质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为以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包括5节,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无机物》,按每节一课时来安排教学。“细胞的分子组成”内容的单元知识点有: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水和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本章教学的要求是:简述生命元素的类别,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阐明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认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其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知道脂质具有区别于糖类的特征组分,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出细胞内水和无机盐含量、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
本章的知识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该单元阐述的生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不仅是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和繁殖等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例如,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是进一步探讨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和遗传信息的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以及基因的调控等知识的必要前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也是学习激素调节机制的必要前提。此外,生命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等知识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
由于知识点较多且这些物质的结构及组成都是平常不易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学习。如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可运用比较法来学习,首先比较教材中地壳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然后比较这些元素的含量,使学生从比较中获得知识。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可利用分层认识法学习,遵循元素→氨基酸→多肽→肽链→蛋白质这几个层次来认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指纹开门引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好奇中进入学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从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入手,比如从糖尿病、肥胖症入手,认识糖类和脂质在生命中的作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节内容较为简单,可通过教师拟定提纲。如植物缺水的现象有哪些?足球场上常看到在比赛的末段有运动员抽筋,原因何在?等等,让大家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前几节内容进行总结,明确元素和化合物之间是有机结合的,单一的化合物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重视实验教学。通过第一节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如何选取实验材料,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为今后的实验打好基础。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从容说课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人体细胞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制成图形。通过对图形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并且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首先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接着指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各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从而说明它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瘦肉含有蛋白质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如何定性地区分这些常见的有机物,可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该实验最主要是要规范实验过程,可通过分组分别来完成一个实验,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人来介绍该实验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学会展示成果及共享成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具准备
细胞主要元素百分数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关于地球及生物体细胞中各元素组成的资料,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的材料并制成课件;准备实验材料。学生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情境创设]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师生互动]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屏幕展示以下资料)
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
元 素
地壳
细胞
O
48.60
65.0
Si
26.30
极少
C
0.087
18.0
N
0.03
3.0
H
0.76
10.0
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有没有什么不同?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但是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说明生命和非生命的无机环境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它可以构成不同的生物体。那么元素在各种细胞中的含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析图2-1-1和图2-1-2。
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问:人体细胞在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
答: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元素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别是C元素和O元素。
图2-1-1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
图2-1-2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玉米与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
元 素
玉米
人
O
44.43
14.62
C
43.57
55.99
H
6.24
7.46
N
1.46
9.33
Si
1.17
0.005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Cl
0.14
0.47
Zn
—
0.01
Fe
0.08
0.012
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答:是C。
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答:O、H、N。从表中可以看出C、O、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O、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问:表中只列举了13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13种元素呢?
答:不是。
实际上除了表中的13种元素之外,还有Mn等。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素,一类是微量元素。
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答:C、H、O、N、P、S、K、Ca、Mg。
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答: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答:Fe、Mn、Zn、Cu、B、Mo等。
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物体内可有可无呢?
答:不是。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锌、硒、钼、铁等是很多酶的成分。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从初中所学元素周期表中,知道C位于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C是构成生命有机物中最重要的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讨论:作为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如花生和大豆的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花生可用来榨油,大豆常用来做豆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参考课本P17提供的表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85%~90%
无机盐:1%~1.5%
蛋白质:7%~10%
核酸和糖类:1%~1.5%
脂类:1%~2%
(三)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可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三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2个学生中的1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2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1个实验的操作。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用手上提夹住试管的试管夹。
4.做鉴定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
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现象:
知识点
可溶性还原糖
脂 肪
蛋白质
实验原理
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
实
验
步
骤
样液
制备
选材
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苹果、梨最好
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最好
浸泡1~2 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
蛋白
方法
苹果切块→研磨→过滤→滤液
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
黄豆浸泡切片→研磨→过滤→ 滤液
鉴定步骤
样液→加斐林试剂→振荡→水浴加热煮沸
切片→染色→漂洗→镜检
组织样液→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加双缩脲试剂A无明显变化,加双缩脲试剂B后溶液变成紫色
注意事项
1.选材要用含糖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2.斐林试剂不稳定,一般配成甲液(NaOH:0.1 g/mL)乙液(CuSO4:0.05 g /mL)来保存,用时必须将甲、乙两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1.切片要尽可能的薄
2.染色后一定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观察时找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
1.用鸡蛋蛋白时,一定要加以稀释,如果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不易洗干净
2.双缩脲使用时,应先加A造成碱环境,再加B
每组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取两种进行鉴定,并记录(如下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预测
实测
原因
预测
实测
原因
预测
实测
原因
苹果汁
梨汁
马铃薯匀浆
花生
种子
花生种子匀浆
豆浆
鲜肝提取液
交流实验结果:每一组实验选取一个人介绍实验情况,然后分析实验成败的得失。
[教师精讲]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非生命的元素种类没有区别,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从这方面来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虽然从元素种类上看具有统一性,但从组成生命的元素的含量上来看是有区别的,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环境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从这方面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在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元素,它是构成有机物的标志性元素,有机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
不同的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含量是不同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检测和区分不同的有机物。
[评价反馈]
1.在植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A.C、O B.O、H C.C、H D.H、O
2.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事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物混合的颜色作对比 B.失败后重做
C.鉴定还原糖用 D.为了节约
3.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所需的材料最好选用的颜色是
A.白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4.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水
5.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核酸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A
[课堂小结]
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即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且这些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可以区分出在组织中是否有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但是具体是哪种糖类或蛋白质还要通过其他方法才能鉴定。
[布置作业]
P19一、基础题:2,P19二、拓展题:2。
[课后拓展]
根据日常生活中你所用的食谱,分析搭配是否合理?(可查阅有关人体每天需要的物质的资料)
资料:一个体重65千克,从事较轻劳动的成年男子,应该从每天所吃的主副食(粮食500克,肉100克,蛋一个,豆制品50克,蔬菜500克)中获得所需要的75克蛋白质。根据需要与可能,还应该适当地调剂副食,如增加些乳、蛋、肉类、豆制品、花生等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充分发挥各种植物蛋白质和动物的“互补作用”,以保证蛋白质的需要。我们选择蛋白质食物,首先应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即使营养价值很高,也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类含蛋白质10~20克,鱼类含15~20克,全蛋含13~15克,豆类含20~30克,谷类含8~12克,蔬菜、水果含1~2克。
●板书设计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等
微量元素:Fe、Mn、Zn、B、Cu、Mo等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二、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常见有机物
●习题详解
一、练习(课本P19)
(一)基础题
1.(1)√ (2)×
2.
3.B
(二)拓展题
1.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2.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二、问题探讨(课本P16)
通过问题探讨知道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含量从种类上看有相同性,从质量分数来看有差异性。同为细胞,元素的含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水稻中Si较多,西红柿中Ca含量较多。
三、本节聚焦(课本P16)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S、P、K、Ca、Mg等。主要元素是指在细胞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可以是大量元素也可以是微量元素。
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有六大类,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这些物质常常通过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进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可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常用还原性糖可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来检验还原性糖的存在。脂肪可和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Ⅵ染液反应,生成橘黄色物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四、思考与讨(课本论P17)
1.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比如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特性和无机物一样,所以它不是有机物。
2.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既可作为生命活动的实施者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调节者;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马铃薯等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向日葵等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五、实验(课本P19)
讨论:1.(略)
2.通过交流应该发现只要所用的材料相同、实验条件相同,实验的现象就相同。说明实验是可重复的。
3.通过对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发现材料中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含量都不一样。就是同一种材料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可能不同。比如苹果中颜色较鲜艳的有机物的含量就比较多。我们选择食物的时候就应该多样化,不要偏食、挑食,以满足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要。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C.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不同
解析: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答案:D
2.C、H、N这三种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之和约为73%,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的总含量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生物界具有特殊性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题中所强调的是含量的不同,即差异性。
答案:B
3.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包括( )
A.C、H、O、N B.C、H、O、N、P、S
C.K、Ca、Na、Mg D.C
答案:A
4.下列哪项实例能够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0( )
A.Mg2+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Ca2+缺少时,影响骨髓的发育
解析:Mg、Ca是大量元素,只有B项中的B(硼元素)是微量元素。
答案:B
5.要观察还原糖的颜色反应,下列最适合作为实验材料的是0( )
A.胡萝卜 B.西瓜 C.草莓 D.梨
解析:观察还原糖的颜色反应的材料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含有较多的需检测物质;二是材料不要有太深的颜色。胡萝卜、西瓜、草莓虽然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但由于材料本身的颜色太深,会遮盖颜色反应的结果,所以不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答案:D
6.胡杨是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一种树木,其发达的根系可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该树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脂质
解析:无论是细胞鲜重还是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都是蛋白质。
答案:B
/
7.下列关于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解析:由图可知,A含量最高。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表示水,其组成元素是H、O,A项正确,B项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C项正确。因为Mo是微量元素,所以在细胞中含量很少,D项正确。
答案:B
/
8.下列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纵坐标表示干种子中化合物的含量,则②为蛋白质
B.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鲜重,则④为蛋白质
C.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干重,则④为水
D.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鲜重,则②为蛋白质
解析: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答案:D
9.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
A.大豆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2 mL)+斐林试剂乙液(2 mL)/溶液呈紫色
B.苹果组织样液(2 mL)+双缩脲试剂A液(2 mL)+双缩脲试剂B液(2 mL)/溶液呈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2 mL)/脂肪颗粒呈红色
D.苹果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解析: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D
10.斐林试剂鉴定时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其顺序是( )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棕色→绿色→无色 D.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解析:在现配制的斐林试剂中有Cu(OH)2,所以加进去的时候是浅蓝色,水浴加热时,Cu(OH)2沉淀呈现棕色,继续加热后Cu(OH)2被还原成Cu2O,成为砖红色沉淀。
答案:A
11.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在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B.C、H、O、N、P、S、K、Ca、Mg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
C.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元素的含量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为C、H、O、N、P、S、K、Ca、Mg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微量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答案:A
12.下列关于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0(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
C.双缩脲试剂是将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滴入1 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中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解析: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滴入等量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中,必须现用现配。双缩脲试剂包括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先向待检样品中加入1 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振荡摇匀。
答案:C
13.下列为生物体中主要化合物的相关鉴定实验,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不需要
马铃薯块茎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含糖量高的白色植物组织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Ⅳ染液
红色
不需要
花生种子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或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在以上颜色反应中,只有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C
14.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的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解析:由表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答案:A
1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鉴定脂肪时,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溶质相同,且所用的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鉴定还原糖时,甲液、乙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得到Cu(OH)2沉淀;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提供Cu2+。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被鉴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鉴定脂肪时,由于脂肪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答案:B
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
B.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把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
C.用鸡蛋清作原料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成蛋白质稀释液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答案:C
17.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各一瓶,请你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分开。提供的试剂有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可将3瓶溶液分成2组:显色的一组和不显色的一组
B.用斐林试剂可将葡萄糖和淀粉溶液区分开
C.用双缩脲试剂显色的一组是稀蛋清
D.用碘液不能把葡萄糖和淀粉分开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故用碘液可以将二者区分开。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8.下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 。?
(2)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占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是 。?
(3)O元素在细胞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为什么不是最基本元素? 。?
(4)O、H、N 3种化学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是 ,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了 。?
答案:(1)C、H、O、N
(2)18%
(3)O元素虽然占65%,但细胞中含量占85%~90%的是H2O,H2O中的O元素的质量分数很高,若去掉H2O,在干重中,C所占比例最大,所以C是最基本元素,而O不是
(4)78%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19.根据“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 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 。?
(2)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 ,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浮色,这是因为 。?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 。?
答案:(1)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2)苏丹Ⅲ染液 苏丹Ⅲ染液能溶解在酒精中
(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试剂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课时安排
2(上课1和实验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以初中的知识来思考,回答。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板书〕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S(Ca)P、
主要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提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提示: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三、实验
〔到实验室做实验〕
3.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因此,我们应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
〔小结〕略。
〔作业〕一二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1)?;(2)√?。
3.B。
拓展题
1.提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课件52张PPT。 第 2 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知道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掌握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1.分类依据:根据各种元素的______。
2.分类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含量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生物所必需,但需要量却很少的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构成细胞的元素中________________4种元素含量最多;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___。Fe、Mn、Zn、Cu、B、MoC、H、O、NC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
(4)占细胞干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水蛋白质 [思考探讨] 1.微量元素含量很少,是否可有可无?
2.鲜重条件和干重条件下,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种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 1.不可以。如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缺少会患缺铁性贫血。
2.鲜重条件下:O(65%)>C(18%)>H(10%)>N(3%)。
干重条件下:C(55.99%)>O(14.62%)>N(9.33%)>H(7.46%)。活细胞中含有水最多,所以O含量最多。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这是细胞统一性和差异性的体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3.主要作用
(1)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如K+可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B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2)组成化合物。
①P是组成ATP、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
②Ca、P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
③Mg是叶绿素的成分。
④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有C、H、O、N、S、P、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3.活细胞中含量由多到少的四种元素是O>C>H>N,干重中是C>O>N>H。
4.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下图1是人体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其次是蛋白质,A正确;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H等,B正确;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而不是含量上,C错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
答案: C【互动探究】 活细胞中化合物按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种分别是什么?
提示: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1.右图是由4个椭圆所构成的元素概念的关系图,其中④为最大椭圆,③②①依次减小。试判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①大量元素、②主要元素、③基本元素、④最基本元素
B.①基本元素、②最基本元素、③大量元素、④主要元素
C.①最基本元素、②基本元素、③主要元素、④大量元素
D.①主要元素、②大量元素、③最基本元素、④基本元素
解析: 大量元素通常有C、H、O、N、P、S、K、Ca、Mg,其中C、H、O、N、P、S为主要元素,而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 C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下列有关颜色反应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番茄和成熟西瓜均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蔗糖等还原糖,但不适合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B.利用花生的组织样液或组织切片进行脂肪鉴定实验时,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相应的颜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颜色变化为浅蓝色→紫色,该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处理
D.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应向组织样液中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蔗糖为非还原糖,A错误;利用组织样液进行脂肪鉴定实验,不需要显微镜也能观察到相应的颜色,B错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后同时加入待测样液中,D错误。
答案: C[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Ⅰ.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观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还原糖含量高、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材料,如苹果、梨、白萝卜。
(2)斐林试剂应该现用现配,且先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
Ⅱ.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步骤]
方法一: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成橘黄色。[实验结论] 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说明有脂肪存在。
[操作要点]
(1)实验用的花生种子需提前浸泡3~4 h,浸泡时间太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太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2)徒手切片要多试几次尽量切出很薄的切片,这样实验现象较明显。Ⅲ.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步骤]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解析: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鉴定还原糖时,是甲、乙两溶液现用现配,混合后一次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用花生子叶切片进行脂肪的鉴定时,由于脂肪滴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答案: B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解析: 脱氧核糖为五碳糖,元素组成为C、H、O,C错误。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B.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组成血红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某些生物化学反应的原料
解析: 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A错误;青蛙和玉米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B错误;组成血红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答案: D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解析: 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它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组成,而斐林试剂是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组成,故双缩脲试剂可由斐林试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A正确。食用花生油颜色较深,而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染色较浅,不易区别,故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它们可以将脂肪染成颜色较深的红色,C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含有较多的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
答案: D4.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则A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则A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干重条件下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则A表示碳元素
解析: 如果此图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则A为水,含有的元素是H、O。如果此图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是氧元素,因为鲜重状态下,水的含量最高。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干重条件下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则A是碳元素。
答案: B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基本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解析: 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的含量关系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所以柱形图中的①、②、③、④可分别对应蛋白质、水、脂质和糖类。细胞鲜重中,基本元素的含量是:O>C>H>N,所以柱形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对应C、O、H、N。
答案: D6.当煤矿发生矿难时,有部分矿工被困坑道内,此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打通生命通道,向被困人员输送水和营养液。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被运送的牛奶、奶粉中都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运送的大量药品之一是0.9%的生理盐水,它对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非常重要,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3)水在人体内有着重要作用,水在人体细胞中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________两种,其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市场上出售的少数劣质奶粉中掺有植物淀粉,请问如何鉴定奶粉是否含淀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由此说明无机盐构成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合物,给受困人员补充生理盐水,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由此说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2)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K、Ca、Mg、P、Na。(3)水在细胞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其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有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提供液体环境。(4)鉴定淀粉可利用碘液,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答案: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某些化合物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K、Ca、P、Mg (3)结合水 ①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③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为细胞生存提供液体环境 (4)滴加碘液,观察其是否变蓝,若变蓝,则说明其含有淀粉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