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香结》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 《丁香结》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3 16:01: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课《丁香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丁香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花的?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丁香结所要表达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学习多角度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中优美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丁香结》,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茂盛 忽然 缀满 潇洒 朦胧 幽雅 甜香 分辨 银妆 断断续续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遮掩 照耀 芭蕉 迷蒙 妩媚 模糊 单薄 花蕾 衣襟 愁怨 恍然 伏案2.你们知道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3.板书课题:2.丁香结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品读感悟(一)阅读第1-3自然段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2.交流讨论:这几段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提示: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作者从(颜色)、(颜色) 、(颜色)三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过渡:那么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花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出示第1自然段)“雪白”“星星般的”分别从颜色、形状上来描写丁香花,这段话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及姿态美。重点句子研读: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结: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开时呈现出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体态娇小,姿态动人;将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丁香花的娇小、繁密、耀目的特点。4.校园里的丁香花(出示第2自然段)“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是作者闻到的气味,这段话主要是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气味。重点句子研读: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是从颜色上来描写丁香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这是从气味上来描写丁香的。思考:为什么在夜间能辨出是丁香花?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认出来。总结:这两句话从色彩、形貌、气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5.我家屋外的丁香花重点句子研读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思考:(1)“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2)“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丁香花的香气非常浓郁。(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是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面突出了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重点句子研读2: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这句话前后是否矛盾?说说理由。 不矛盾。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2)“照耀”一词说明了什么? “照耀”一词既写出了花白的如雪如月,又写出了花与人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灵感的激发、对心灵的鼓舞与慰藉巧妙的表达了出来。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把前三段做一个梳理。 1.丁香花的形状:星星般得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丁香花的颜色:紫色、白色。丁香花的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暇、可爱芬芳。(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讨论:这几段是怎样描写丁香结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研读重点语句。重点句子研读1: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丁香有怎样的情感?引用古诗有什么作用?小结: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成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引用古诗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意境更加优美。重点句子研读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1)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来表现雨中的丁香?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生动形象地把雨中的丁香画面展现给了我们。(3)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重点句子研读3: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1)什么是丁香结?(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形象地把丁香花花蕾的形状特点展现了出来。重点句子研读4: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阅读最后一段,思考问题:你们觉得丁香结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4.作者为什么称丁香花为丁香结?(1)丁香的花苞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5.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二、知识拓展描写丁香的古诗 1.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2.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珍珠上欲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三、知识梳理1-3 赏花——颜色、气味、姿态——洁白无瑕、可爱、幽雅的甜香4-6 悟花——花蕾丛生如结——人生有解不完的结整篇文章是从花——生活的一个描写四、拓展阅读榆树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樱。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 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 不 榆树只要有根 就能战胜死亡 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 把短文分成三段,用“//”表示。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这篇文章赞美了榆树的什么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 2.第一段:我喜爱花草树木……小榆树樱 第二段: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安家落户。 第三段: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3.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4.这篇短文赞美了榆树勇敢、坚强的品格。解析:本文通过描写榆树的外形及其生存的顽强赞美了榆树的坚强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榆树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练习(一)联系最后一段,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B)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二)文章第①②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AD)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B.第①②节分别从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D.第①②节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比喻、拟人丁香花格外妩媚丁香花的花蕾比喻 《丁香结》这篇课文作者由“赏花”到“悟花”最有由“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描写丁香花的时候,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的文章生动形象;在悟花时 ,由古诗引入,层层递进,最后点明了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课堂小结 课文从赏花到悟花,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2.丁香结 赏花:丁香花—颜色、形状、气味悟花:丁香结—花蕾如结—人生有解不完的结人生有解不完的结,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丁香结》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满(zhuì) 潇洒(sǎ) 甜香(tián)
B、照耀(yào) 浑浊(zhuó) 遮掩(yǎn)
C、芭蕉(jiāo) 妩媚(wǔ) 单薄(bó)
D、愁怨(yuàn) 笨拙(zhuó) 幽雅(yōu)
二、按要求,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断断续续(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 ) 浑浊——( ) 朦胧——(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遮掩——( ) 潇洒——( ) 忽然——( )
四、选择与下面句子相对应的词语。
1.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
A.高矮 B.参差 C.杂草丛生
2.姿态美好可爱。( )
A.翩翩起舞 B.优雅 C.妩媚
3.时而中断,时而连续。( )
A.时断时续 B.陆陆续续 C.断断续续
五、课内阅读。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丁香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 )
A.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六、课外阅读。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 ù gài ( )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 )雨声 ( )天 ( )飘散 ( )雨点
2.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3.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
5.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的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丁香结》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D
解析: D选项中笨拙(zhuó)应为笨拙(zhuō)。
二、按要求,写词语。
ABCC:行色匆匆 千里迢迢 波光粼粼
AABB:风风火火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解析:考查学生对有规律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按要求写词语。
1.灵巧 清澈 清晰/清楚
2.遮蔽 洒脱 突然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课出现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情况。
四、选择与下面句子相对应的词语。
1.B 2.C 3.C
解析:考察学生对基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内阅读。
1.丁香花的花蕾 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比喻
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这篇课文作者采取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和停憩时的美,中间穿插了对春光的描写,由此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课外阅读。
1.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轻轻的飘散 心中的雨点
2.含苞欲放、覆盖
3.徘徊:作者不安的来回走动
遮蔽:有东西遮挡
4.叫
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没人能为我遮挡。
6.(1)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2)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
(3)写写母亲让你感动的事例便可。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
解析:这篇小短文讲述了在雨天,荷叶把被雨水敲打的红莲覆盖住的故事,从而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复习导入
茂盛 忽然 缀满 潇洒 朦胧 幽雅 甜香 分辨 银妆
断断续续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遮掩 照耀 芭蕉
迷蒙 妩媚 模糊 单薄 花蕾 衣襟 愁怨 恍然 伏案
复习导入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
朦胧
伏案
幽雅
缀满
start
新知讲解
学习第1-3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交流讨论:这几段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新知讲解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作者从 、 、 三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颜色
形状
气味
新知讲解
这段话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状及姿态美。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新知讲解
这句话描写了丁香花开时呈现出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体态娇小,姿态动人;将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丁香花的娇小、繁密、耀目的特点。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
拟人、比喻
新知讲解
这段话主要是从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气味。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校园里的丁香花
新知讲解
为什么在夜间能辨出是丁香花?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校园里的丁香花
颜色
气味
因为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认出来。
新知讲解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校园里的丁香花
这两句话从色彩、形貌、气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可爱芬芳的品格。
新知讲解
这句话是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面突出了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我家屋外的丁香花
丁香花
说明丁香花的香气非常浓郁。
新知讲解
这句话前后是否矛盾?说说理由。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我家屋外的丁香花
不矛盾。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新知讲解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我家屋外的丁香花
“照耀”一词既写出了花白的如雪如月,又写出了花与人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灵感的激发、对心灵的鼓舞与慰藉巧妙的表达了出来。
新知讲解
丁香花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香花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香花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般得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整体梳理
紫色、白色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灵动幽雅、洁白无暇、可爱芬芳。
新知讲解
学习第4-6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讨论:这几段是怎样描写丁香结的?
新知讲解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比喻成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引用古诗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意境更加优美。
这两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丁香有怎样的情感?引用古诗有什么作用?
新知讲解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生动形象地把雨中的丁香画面展现给了我们。
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新知讲解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新知讲解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花的花蕾。
什么是丁香结?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丁香花花蕾的形状特点展现了出来。
比喻
新知讲解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新知讲解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新知讲解
(1)丁香的花苞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作者为什么称丁香花为丁香结?
新知讲解
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
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
拓展延伸
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描写丁香的诗句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珍珠上欲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知识梳理



1-3 赏花
洁白无瑕、可爱
幽雅的甜香
颜色
气味
姿态
花蕾丛
生如结
4-6 悟花
人生有解不完的结

生活
拓展阅读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 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 不 榆树只要有根 就能战胜死亡 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拓展阅读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 把短文分成三段,用“//”表示。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篇文章赞美了榆树的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答案:1.。,?!,,。
2.第一段:我喜爱花草树木……小榆树樱 第二段: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安家落户。 第三段: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3.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4.这篇短文赞美了榆树勇敢、坚强的品格。
解析:本文通过描写榆树的外形及其生存的顽强赞美了榆树的坚强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榆树的喜爱之情。
课堂练习
一、联系最后一段,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 )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B
课堂练习
二、文章第①②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  
A.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香味描写了丁香花。
B.第①②节分别从香味、色彩描写了丁香花。
C.第①②节分别从触觉、味觉描写了丁香花。
D.第①②节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AD
课文从赏花到悟花,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2、丁香结
赏花:丁香花—颜色、形状、气味
悟花:丁香结—花蕾如结—人生有解不完的结
人生有解不完的结,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