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24 09: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 社 戏 八年级语文·下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品味语言,把握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理解“先生”形象。 3.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záoqíshuàichánmìshāisùyuāndǐngtìtǎngshānbósuǐtuìcuánkuīshuòliǎn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宿儒 渊博 鼎沸
珊瑚 锡箔 倜傥
脑髓 蝉蜕 攒
盔甲 东方朔 敛理清文章思路: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 结构上的作用: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作者对去三味书屋的不解和无奈。三个“也许”构成排比,猜测去书塾的原因,表现我以后不能常去百草园的伤感之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深深的留恋之情。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 表推测语气,因为时隔已久而不确定确凿 表示肯定,表明作者对百草园印象深刻这个乐园写了哪些内容?可分为几部分?百草园的景物(2段)美女蛇故事(3-6段)雪地捕鸟(7-8段)自由快乐的乐园进入此门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何首乌覆盆子桑 椹大黄蜂斑 蝥云雀蜈蚣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动植物,种类丰富,可见观察之细。 细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划分层次,并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整体局部写作顺序静物动物动物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和木莲覆盆子︷︷“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准确凝练语言特点 长妈妈给了“我”什么乐趣?她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我”感到新奇。阅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扫露支撒系牵拉看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我”用手按住斑蝥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小 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作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这是个怎样的书塾?
这是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三味书屋的布置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找到文章中描写寿先生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方正、质朴、博学。
严厉而不失温和。
对待学生比较开明。寿



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1.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
2.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
3.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百草园空间顺序(1-8)(10-24)(9)枯燥无味的书塾三味书屋自由快乐的乐园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内容:枯燥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形式:单调环境:压抑对比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有关的童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