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课前自学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 酸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等。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1.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3.酸溶液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 (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1)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酸碱指示剂吗?它们遇到酸会发生怎样的颜色变化呢?酸为什么能使它们变色呢?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进行新课 知识点1酸与指示剂作用【复习回顾】 酸碱指示剂
规律总结:
酸的化学性质有三点:和指示剂反应、和部分金属反应、和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
进行新课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P54“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 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知识点2 酸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活动与探究2】 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 【归纳总结】
要点提示:
稀盐酸不具有挥发性;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
小组问题探讨:
比较镁、锌、铁、铜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你有什么发现吗?对此你是否能初步归纳出金属的什么性质呢?(与酸反应越剧烈的金属性质越活泼。金属活泼程度为镁>锌>铁>铜)
进行新课 【结论】 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过渡】 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知识点3 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活动与探究3】 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 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 mL为宜。 【交流讨论】 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 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2.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 【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加入的酸量不同! 【讨论】 1.利用上述反应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2.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实验证明,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
延伸拓展:
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反应后,溶液质量都增大。
进行新课 请你写出氧化铜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酸的性质:CuO+2HCl=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有水生成。
教学板书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盐+氢气 注: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前面。 如:Zn+H2SO4=ZnSO4+H2↑ 3.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如:Fe2O3+6HCl =2FeCl3+3H2O
课堂小结 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课堂析疑解难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59) 2.(1)B[提示:盐酸与CaCO3粉末反应产生CO2。] 6.解:设可生产FeSO4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98 152 9.8t×20% x解得x=3.04t。 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3.04t。
难题解答 【例1】(知识点2)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白蚂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解析】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由题中信息可知:白蚂蚁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根据酸的性质,蚁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如铁、铝等反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蚁酸反应,故A、C、D选项不符合题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故不能与蚁酸反应,不容易被蚁酸腐蚀,选项B正确。【答案】B 【例2】(知识点3)用足量的盐酸浸泡生锈的铁钉,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产生③溶液呈棕黄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解析】生锈的铁钉中含铁锈和金属铁,因为盐酸足量,所以盐酸和铁锈反应完
归纳总结:
盐酸、硫酸等酸具有的化学性质:
(1)酸溶液能跟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2)酸溶液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方法点拨: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小组问题探讨: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酸?它们有哪些应用或性能?(如醋酸,可食用)
后继续和铁反应,所以①②③均正确。【答案】D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与实验、讨论与交流、思考与概括、巩固与拓展等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系统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浓硫酸的特性。
3.初步学会稀释浓硫酸。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稀释浓硫酸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三、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纸小、木棍、布、玻璃棒、导管、双孔橡皮塞、锥形瓶、试管、浓硫酸、浓盐酸。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分钟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酸碱指示剂,学会了用自制的指示剂区别生活中的酸和碱,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哪些酸? 学生会想到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盐酸和硫酸 通过回忆已知,导人新课。
新课讲授26分钟?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面纱,看他们有哪些性质。[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请两位同学帮我轻轻摇晃一下这2个试剂瓶,并观察现象,然后揭开瓶盖,小心扇闻味道,给同学们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提问]: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如何简单将其区分开?[提问]:我们消化不良去看医生时,医生通常会提供含一定量稀盐酸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为什么?硫酸和盐酸还有其他很多的用途,大家快速浏览书上52页的表格。 两位学生角色扮演,为两种浓酸做自我介绍。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如实的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课本表中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学生根据其物理性质说出很多种区分方法: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气味、打开盖放置看其前后质量变化等。学生查阅课本52页表格了解到胃液中含有盐酸,认真阅读,思考,了解硫酸和盐酸的用途 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强调注意安全措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角色扮演、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两种酸物理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两种酸在生活中用途的印象。
大家对浓硫酸应该略有耳闻,除了上述性质,你还了解哪些特殊的性质?[表演]:请两位同学协助表演“‘白水’写黑字”、“水滴布穿”等趣味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提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哪些启发?[小结]:以上实验均说明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她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甚至皮肤等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我们把这一特性叫作“脱水性”。[过渡]: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硫酸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演示]:教材第52页实验10-4 让学生触摸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改变,同时体会:同体积的浓硫酸和水的质量大小[思考]: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交流讨论]: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或者衣物上会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处理?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浓硫酸的资料,最多的是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填写教材第53页的表格,然后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发表自己受到哪些启发。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明确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脱水性是化学性质。 学生会说:“容易,只需加点水就可以了。”观察正确的稀释操作方法,用手触摸烧杯壁,概括总结现象——烧杯壁温度升高,得出结论:浓硫酸稀释放热。学生观看教材图10-6,理解稀释规则: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加,不断搅。 ?阅读教材,了解处理方法。利用已有知识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应急方案。 趣味实验将学生注意力转移至课堂。协助实验能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学生目睹浓硫酸腐蚀性,再次意识到使用浓硫酸要特别小心!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大胆猜想,再通过错误操作,强化正确操作的必要性,学生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学会处理应急伤害的方法。
课堂小结2分钟 反思与小结:通过浓硫酸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和想法?还有哪些疑问?1.浓酸的物理性质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溶解放热?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次妈妈在做饭,小丽在帮妈妈做凉拌紫萝卜丝时,倒入食醋后,发现紫萝卜丝变成了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交流回答】
紫萝卜中含有一种植物色素,它遇到酸性溶液能变成红色。
【复习回顾】
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P54“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
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活动与探究2】
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
【归纳总结】
【结论】
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过渡】
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
【活动与探究3】
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
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为宜。
【交流讨论】
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
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2.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
【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加入的酸量不同!
【讨论】
1.利用上述反应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2.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实验证明,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
请你写出氧化铜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酸的性质:
Cu0 + 2HC1 = CuC12 +H20
Cu0 + H2S04 = CuS04 +H20
【结论】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有水生成。
【课堂小结】
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与实验、讨论与交流、思考与概括、巩固与拓展等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系统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利用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共32张PPT)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第十单元 酸和碱
酸的化学性质
工人师傅在电焊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对焊接面进行清洗,以使
焊接后的接头更牢固。
为什么用稀盐酸、稀硫酸
清洗而不用水清洗呢?
1
知识点
酸与金属反应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镁 现象 反应非常剧烈,产生气泡 反应非常剧烈,产生气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 MgCl2+H2↑ Mg+H2SO4== MgSO4+H2↑
锌 现象 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泡 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 Zn+H2SO4== ZnSO4+H2↑
铁 现象 反应比较慢,产生气泡 反应比较慢,产生气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铜 现象 不反应 不反应
【例1】泉州是白蚂蚁的高发地区,白蚂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B
导引: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由题中信息可知:白蚂蚁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根据酸的性质,蚁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如铁、铝等反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蚁酸反应,故A、C、D选项不符合题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故不能与蚁酸反应,不容易被蚁酸腐蚀,选项B正确。
A
B
2
知识点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视频播放】盐酸除铁锈
问 题(一)
填写有关实验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盐酸 Fe2O3+6HCl== 2FeCl3+3H2O
铁锈硫酸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Fe2O3+6HCl== 2FeCl3+3H2O
CuO+H2SO4== CuSO4+H2O
【例2】用足量的盐酸浸泡生锈的铁钉,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
②铁钉上有气泡产生
③溶液呈棕黄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
D
导引:生锈的铁钉中含铁锈(主要成分:Fe2O3)和金属铁,因为盐酸足量,所以盐酸和铁锈反应完后会继续和铁反应,Fe2O3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所以①②③均正确。
3.【中考·上海】除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B
4.【中考·淄博】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的原理是( )
A.FeO+2HCl===FeCl2+H2O
B.FeO+2HCl===FeCl3+H2O
C.Fe2O3+6HCl===2FeCl2+3H2O
D.Fe2O3+6HCl===2FeCl3+3H2O
D
5.【中考·南通】将红色的铜丝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丝表面变黑,质量增加
B.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表面恢复红色
C.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铜丝质量不变
D.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增加
C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他又将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奇怪的是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冒出,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Al+6HCl===2AlCl3+3H2↑
Al2O3+6HCl===2AlCl3+3H2O
3
知识点
酸的通性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7.【中考·青岛】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
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C
8.向盛有下列物质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最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氧化铜 B.氧化铁
C.镁粉 D.紫色石蕊溶液
C
9.【中考?广西】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
a
节约药品(或便于观察实验现象等)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澄清石灰水
红色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 盐+氢气
注: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前面
如:Zn+H2SO4 === ZnSO4+H2↑
3.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如:Fe2O3+6HCl=== 2FeCl3+3H2O
10.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B.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斑
C.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C
易错点: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终止。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黄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时,黑色粉末溶解,
形成蓝色溶液
D
易错点:用盐酸除铁锈时,铁锈溶解,溶液变成黄色;铁与稀硫酸反应时,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形成浅绿色溶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因此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的地面上,会发生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氧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