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第四章第四单元
导入新课
流动的组织——血液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3.为什么血液化验单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新课学习
血液的分层现象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比重不一样,所以会分层。分成三层。
新课学习
2、血液可能由那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
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及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上层的液体是血浆;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
新课学习
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又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叫做流动的组织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概括血液成分
水 约90%
葡萄糖、氨基酸、
无机盐等 约3%
血红蛋白 约7%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新课学习
血 浆
新课学习
血常规化验单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新课学习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红 细 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血红蛋白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新课学习
血红蛋白:
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液中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数量过少。应当多吃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木 耳、海带等。
贫血:
新课学习
数量少比红细胞大白细胞有细胞核
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功能
新课学习
特点: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作用:凝血和止血
新课学习
血小板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不用染色就能观察到;白细胞的个体红细胞大,数量少,需要经然色才能观察清楚。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白血病,亦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
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预防
1、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
2、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3、慎重使用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4、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
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5、对白血病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普查工作,特别注意白血病警号及早期症状。
1.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 会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 创伤性失血、 大面积烧伤、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全血
B.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C. 红细胞、 全血、 血浆、 血小板
D. 血浆、 红细胞、 全血、 血小板
课堂学习
C
1.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水
C.血红蛋白 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2.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 )
A.血细胞数量正常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课堂学习
C
B
3.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血浆的功能不正确的(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
C.运输氧 D.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4.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特性正确的是( )
①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③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④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学习
C
C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作业布置
2.完成新课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共19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第四章第四单元
新课学习
如何选择小鱼
选择尾鳍颜色较浅,生命活动旺盛的
新课学习
1、用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向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贴在培养皿上。
新课学习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
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
中的流动情况。
新课学习
三 种 血 管
动 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新课学习
三种血管的关系
新课学习
血液流动方向示意图
新课学习
三种血管的比较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①分布较深
②管壁厚、弹性大
③管内血流速度快
特点:
例如:主动脉、肺动脉
新课学习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①分布较浅,通常看到的“青筋”
就是静脉
②管壁薄、弹性小
③管内血流速度慢
④有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
的内表面,能防止血液倒流)
特点:
新课学习
静脉瓣
新课学习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
①分布广泛
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管内直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④血流速度最慢
特点:
意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新课学习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新课学习
心脏
身体各处
连接最小动脉
和静脉的血管
分布较深,管壁厚、弹性大
快
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有静脉瓣
慢
分布广泛,管壁非常薄、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身体各处
心脏
三种血管的比较
结论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血管 定义 结构特点 血流
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
血管
课堂学习
1 .分布在身体的深层,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知道
A
2.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看到毛细血管_____,血流速度______,血细胞呈_______通过。
单排
最慢
最细
3.读图(箭头为血流方向):图中A为 血管;B为 血管;C为 血管。
静脉
动脉
毛细
课堂学习
简答: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这是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输液时通过采用静脉注射,当橡皮筋扎紧手腕后,血液不能流向手臂,同时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臂的筋脉血管中,使血管鼓胀,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我们胳膊上、腿上的血管看起来都不是红色的,而是呈现出近似于青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不同的血管中,血液因含有的氧气量不同,呈两种颜色:鲜红色和暗红色。当血液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是鲜红色的,这样的血把氧送到身体的各部分后,氧气减少了,颜色就变成了暗红色。这种暗红色的血液,透过手上和脚上的皮肤和血管壁,就变成了青色的。含有大量氧气的鲜红色血液在皮肤的深处血管中,外面是看不到这种血管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血管
(共17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第四章第四单元
心脏在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象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新课学习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上腔静脉
肺静脉
下腔静脉
肺静脉
心脏的结构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之间是否相通?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不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不相通。
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请比较:构成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心脏壁厚薄情况。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讨 论
为什么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输送的血液就越远。与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与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缩有力,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它很近的肺。正常时,右心室壁厚度只有左室壁的1/3。
左心室的壁为什么比右心室的壁厚?
新课学习
房室瓣
动脉瓣
新课学习
瓣膜能开能闭,控制着血流方向。血液只能
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两个“泵”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分隔开。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分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
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右心室;
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心脏工作状态
新课学习
肺动脉
主动脉
上下腔
静脉
肺静
脉
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
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
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全心舒张,血液经
静脉被吸进心房
新课学习
心脏工作室意图
血液循环的途径: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思 考:(1)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到医院挂上了吊瓶,我就纳闷了:“消炎药怎么从手上的血管到达牙龈的呢?”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脉搏)
正常范围:60—100次/分钟
成年人正常值:75次/分钟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结论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血液循环途径
左心室
左心房
右心室
右心房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肺动脉
肺静脉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体循环
肺循环
结论总结
课堂学习
1.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厚,左心室壁最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脏的哪一功能相适应?( )
A.接受全身的血液回流
B.接受肺部的血液回流
C.有规律地收缩
D.泵出血液的功能
D
课堂学习
A
2、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 )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课堂学习
D
3 .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发生的变化是(? )
A.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的静脉血
B.血液由鲜红的静脉血变成了暗红的动脉血
C.血液由暗红的动脉血变成了鲜红的静脉血
D.血液由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板书设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
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
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
产生心绞痛。
(共20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
第四章第四单元
导入新课
2、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 毫升,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3、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因为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
1、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15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新课学习
讨 论
新课学习
经过他进一步的研究,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A型、B型、O型、AB型。
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
A型血清(抗B)
B型血清 (抗A)
模拟血型鉴定
血型
A
B
O
AB
新课学习
原因:不同血型之间红细胞可以凝集成团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甚至发生溶血,严重时会导致人的死亡。
安全输血的原则
同型输血为原则
O型血少量、缓慢输给其它血型
AB型血少量、缓慢接受其它血型
O型血 万能输血者
AB型血 万能受血者
新课学习
(输血关系表)
新课学习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成分输血技术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 。
新课学习
无偿献血
1.降低心脑血管疾病 2.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3.促进血液更新 4.为挽救他人生命献爱心
新课学习
流动献血车
新课学习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 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300 毫升。
新课学习
献血常识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人的性格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性格属于精神范畴而不属于物质范畴。由于性格不是遗传基因物质,因此不存在遗传性。人的性格只是在人出生以后,受环境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同时它又随人的年龄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并非“本性难移”,而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事实上,都说明血型与性格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性的联系。
血型与性格有关吗
新课学习
???? 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就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因此血型一经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 但是,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于造血器官功能障碍,使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流。这些不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减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会发生改变。如果造血器官功能恢复,那么改变后的血型又可展现原型。另外,长期大量输血后的病例,血型也会出现暂时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维持不会太久。
血型能变吗
输血关系图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结论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课堂学习
1、一个AB型血的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
血,他最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 (???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D
课堂学习
1、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 必须输血抢救,输血时应该( )
A、任何血型之间的人都可以相互输血
B、以输入亲生父母的血为原则
C、输以同型血为原则
D、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进行输血
C
作业布置
有同学说:“人体的血液都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内循环流动,一旦献血后,管道内血液量就会减少,血压就会降低,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让你来做裁判,你能说出这位同学的观点对错吗?
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这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血能力,及时动员贮存的血液补充到血循环中去,非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因此说,献血不但利已有益健康,而且是利人的“善事之举。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
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二、血型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
三、安全输血
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