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目标描述
通过探究实验,师生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硬度,并归纳得出结论四种物品的硬度。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生认识、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并扩展饮料罐的故事。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材料设计
材料准备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
使用说明
用于比较硬度环节学生的分组实验;
活动过程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过
程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种物品,它们分别是木板、卡纸、铁钉和塑料尺,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学生:木头、纸、金属、塑料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将上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
探究新知
1. 比较硬度
师:这节课我把这四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物品带到教室里,进行一次比赛,比什么呢?比一比“哪种材料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怎样排列呢?
(学生猜测,板书猜测)
师:这仅仅是大家的预测,老师把这四种物品放在桌上,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比它们的硬度? 请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一下它们的硬度。
(2min,小组讨论结束)
师:现在请小组派个代表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生:1. 切断2. 折断
师:使用切断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物体能被切断,二是物体不能被切断。我们是不是只能比较两个硬度差别比较大的,一个能被切断,一个不能被切断。那我们就说那个能被切断的硬度比较小,不能被切断的那个硬度比较大。可是如果要比较两种硬度都比较大的物体,它们不能被切断,那怎么办?
我们需要一种更科学的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刻画(板书)。利用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的原理。如果一种材料能在另一种材料的表面划出明显的痕迹,那么就能判断这种材料比另一种材料硬。
师:那怎么样用刻画这种方法来进行实验呢?进行实验的第一步是准备好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什么?
生:铁钉、塑料尺、卡纸、木板
师:然后就是了解实验的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们先看看这个表格。表格的这一列是用来划的材料,这一列是被划的材料,从表格上看,第一个拿来划的物品是什么?
生:木板
师:如果我们要填这个空,被划的物品是什么呢?
生:是卡纸。
(重复,直至学生明白如何读表)
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老师划掉了这四个空。为什么不填第一个空呢?
生:因为用来划的,和被划的物品都是木板。
师:这个同学非常聪明,因为用木板去划木板,老师准备的木板都是从同一块木板截下来的,它们的材料是相同的,硬度也是相同的,没有比较的意义。所以这四个空我们都不填。
师:你觉得在刻画这三种物品时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
师:1.2.安全3.
师演示前三个空:右手拿用来划的材料,把被划的材料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划。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实验。(5-10min)
师:这是老师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吗?
生:没有
师:你们从这张活动记录表上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师小结:通过一一对应的刻画后,我们发现这四件物品从硬到软排列是这样的:铁钉,塑料尺,木板,卡纸。所以第一名是:。。。
2.认识金属
师:铁钉就是由金属做的,说说周围的物品中有哪些是金属做成的物品?
生:飞机、汽车等。
师:那金属有哪些特性呢?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知道,它有金属光泽,从刚刚那个实验我们只知道金属非常的?
生:硬
师:坚硬,现在我们来看几段实验的视频,说一说实验证明了金属拥有哪种特性。
(1)易变形(延展性)(2)能导电(3)易传热
完成气泡图,并小结:原来金属具有这么多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人们把金属加工成了各种物品。
三、拓展延伸
看视频,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师:看完视频之后,了解了生产一个饮料罐需要经历很多很多的过程,大家知道生产一个饮料罐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吗?
生:延展性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扔掉了的饮料罐去哪了?
生:回收了
师:(说明回收的步骤)并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回收?
喝完饮料罐后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扔进可回收的垃圾筒。
师:非常好,因为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回收再利用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量。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了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自己的比较方法,先让孩子自己试一试,既满足了孩子的探究愿望,又让他们在比较结果的过程中意识到科学比较方法的重要性。
刻画比较法需要教师细致讲解,特别是“用力要相同”。科学方法的掌握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探究才有意义。
金属的这些性质,后面学生还会接触到。时间关系,也不适宜开展小组实验,以观看视频为主。
布置作业
知识能力与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出铁钉、塑料尺、卡纸、木板四种材料的硬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直观的表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猜想,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完成自己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