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送入药品?/???????????????????????????????????????B.?存放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D.?验满二氧化碳 /
2.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2Mg+O2 /2MgO????????????????????????????????????????B.?2H2+O2 /2H2OC.?C+O2 /CO2?????????????????????????????????????????????????D.?2KClO3 /2KCl+3O2↑
3.N2、CO、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剩余的气体是(??? )
A.?CO2?????????????????????????????????B.?CO和N2?????????????????????????????????C.?N2?????????????????????????????????D.?CO2和N2
4.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5.根据如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项目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硫
氨气
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
0.72
1.43
0.77
1.63
在水中的溶解性
/
极难溶
易溶
极易溶
极易溶
A.?甲烷?????????????????????????????????B.?二氧化硫?????????????????????????????????C.?氨气?????????????????????????????????D.?氯化氢
6.在研究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有一操作如图所示,该操作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可能(?? )
/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7.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过氧化氢 /水+氧气????????????????????????????????B.?镁+氧气 /氧化镁C.?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8.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B.?甲装置具有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的功能C.?乙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伸人液体中起液封作用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9.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B.?铝+氧气 /?氧化铝C.?过氧化氢 /水+氧气????????????????????????????????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10.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冒白烟C.?在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
1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由于石灰水跟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而形成的。请写出生成这种白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2.已知下面实验事实: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以上事实证明了________ , 请再简述三个能说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或生活实例:(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
13.如图,请回答: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不选F)②使用长颈漏斗的好处是________③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④常用二氧化碳作灭火剂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三、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哪些错误?为什么?/?
四、综合题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________?.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上述可制CO2的实验装置是 ________?(填编号),使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
16.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二氧化碳与水能否反应的实验,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纸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如图所示分别进行:
/
(1)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________色,B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________.
(3)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的结论.(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________
(4)若把(Ⅲ)中变红的混合物加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B符合题意;
C、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C不符合题意;
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的方法解答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正放在桌面上C根据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解答D根据验满二氧化碳是在集气瓶口解答
2.【答案】 D
【解析】【解答】A、2Mg+O2 /2MgO ,属于化合反应;?? A不符合题意;B、 2H2+O2 /2H2O ,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C、 C+O2 /CO2? ,属于化合反应;?? C不符合题意;D、 2KClO3 /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3.【答案】 D
【解析】【解答】N2、CO、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被除去,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被除去,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最终剩余气体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矿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空气体积的10%时就会使人死亡,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死亡,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分析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A、该气体极难溶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B、该气体易溶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C、该气体极易溶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该气体极易溶与水,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图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
故选B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决定于气体本身的性质,也就是性质决定了收集的方法,收集方法体现了气体的性质.这个辩证关系在教材中充分得到了体现.也是我们应用知识时常见的思路.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 D
【解析】【解答】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是正确的,B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伸人液体中起液封作用 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与甲装置的功能不同,乙装置不能达到固液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收集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装置的优点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与甲装置的功能不同,乙装置不能达到固液分离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铝+氧气 /?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冒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显红色,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结合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11.【答案】CO2;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答】氢氧化钙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瓶内常附着一层白色物质;该反应是二氧化碳由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分析】敞口放置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12.【答案】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
【解析】【解答】根据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考虑,并能列举相关的例子.解:根据信息可知,天平的两端各有纸筒,开始是平衡的,在向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后,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说明倾倒二氧化碳的一端重量增加了,相同体积的物体,重量大的密度大,所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另外还有①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②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③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也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答案为: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1)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2)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3)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13.【答案】B;D;随时添加液体;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解析】【解答】解: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D; ②使用长颈漏斗可以随时添加液体;③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④常用二氧化碳作灭火剂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故答案为:①B,D;②随时添加液体;③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分析】①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进行分析;②根据使用长颈漏斗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进行分析;③根据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进行分析;④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末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为了便于气体导出,导管伸入锥形瓶应该尽量短一些;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末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为了便于气体导出,导管伸入锥形瓶应该尽量短一些;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四、综合题
15.【答案】(1)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镊子 ;A或B或C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解析】【解答】解:①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发生装置为A、B、C均可.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使用镊子;装置C的优点是通过活塞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镊子;A或B或C;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分析】①熟记仪器的名称;
②根据反应原理、药品的取用、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16.【答案】 (1)紫;作对比实验;(2)不能(3)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或增加一个实验,在干燥的二氧化碳中,放晒干紫色石蕊纸花,试纸不变色.)(4)试纸又变紫
【解析】【解答】解:(1)水为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探究过程中,实验B用来和实验C进行比较,比较通入二氧化碳后二者颜色的异同.故答:紫;作对比实验;(2)和(3)分析整个探究过程,会发现探究中没有对石蕊只和二氧化碳气体接触时会不会变红进行实验探究.因此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验证得到碳酸具有酸性二氧化碳不具有的结论.需要补上这一过程才行.
故答:不能;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或增加一个实验,在干燥的二氧化碳中,放晒干紫色石蕊纸花,试纸不变色.);4)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因此红色会褪去,变成紫色;故答:试纸又变紫.
【分析】利用石蕊遇酸变红,通过控制变量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蕊变红不具有酸性,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具有酸性使石蕊变红.探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变量,需要逐一探究:只有二氧化碳、只有水、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的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