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4: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空气??????????????????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2.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1/4的水??????????????B.?/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1/4处??????????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3/4处
3.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错误的是(?? )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先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紧橡皮塞 C.?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D.?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①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入试管中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⑦⑥???????????????B.?③②①⑤⑥⑦???????????????C.?②①③④⑤⑥⑦???????????????D.?③①②④⑤⑦⑥
5.利用下列原理制取氧气,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是(  )
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氧化汞 /汞+氧气 C.?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D.?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A.?/?????????????????????????????????B.?/
C.?/???????????????????????????????????????D.?/
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和收集装置最合适的是(  )
/?
A.?a、c????????????????????????????????????B.?a、d????????????????????????????????????C.?b、c????????????????????????????????????D.?b、d
8.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该同学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A.?未垫石棉网?????????????B.?用外焰加热??????????C.?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D.?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O2 ,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将KClO3 , 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 C.?待集气瓶充满O2 , 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收集完成后,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测电笔的使用
C.?/稀释浓硫酸????????????????????????????????????????D.?/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填空题
1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________.但它在两个反应中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它是________,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它是________.
12.欲收集40ml纯净的氧气,某兴趣活动小组决定从以下几种装置中选取一种. / (1)你认为应选取________?  (2)若用C收集CO2 , CO2应从 ________? 端导入 (3)若C瓶集满了H2 , 欲将H2排出,水应从 ________? 端通入.
13.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作用. /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用A装置收集满一瓶氧气后的操作是________?,正放在实验台上; (2)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 欲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应观察的物质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大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写出三条即可)
四、综合题
15.绘制实验设计图是填写实验报告常用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图是小路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
(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
(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第(3)问中,能用该收集方法收集气体,是因为生成的气体进入集气瓶后,使得集气瓶内________,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________作用下,把水压出瓶外。
16.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利用AD装置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为了使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应等到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3)利用BC装置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装置B为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
②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故选:C.
【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答案】 B
【解析】【解答】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含1/4空气的氧气,需要在集气瓶内装满四分之三的水。 故答案为:B。 【分析】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在收集气体时只要是想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应该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无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
3.【答案】C
【解析】【解答】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A不符合题意; B. 先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紧橡皮塞;B不符合题意; C. 先加热,当气体均匀连续不断产生时,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 C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⑦ 熄:熄灭酒精灯。
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⑦⑥.
故选D.
【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 D
【解析】【解答】A操作复杂,需要加热,A不符合题意 B操作复杂,需要加热,B不符合题意 C操作复杂,需要加热,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快,操作简便,能好少,D符合题意 F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各反应的原理进行判断是否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能耗少、无污染的特点
6.【答案】 B
【解析】【解答】因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反应快,时间短,b中混有二氧化锰,则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A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催化剂只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但对产生氧气的质量不影响分析解答
7.【答案】 D
【解析】【解答】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D.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8.【答案】 C
【解析】【解答】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A不符合题意;
B、用外焰加热不会使试管炸裂,B不符合题意;
C、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使冷凝的水倒流到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炸裂,C符合题意;
D、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会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但不会造成试管炸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解答 B根据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解答 C根据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解答 D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解答
?
9.【答案】 B
【解析】【分析】A、取粉末状药品装入试管内用到药匙或纸槽; B、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应注意先后顺序,不能盲目操作;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注意收集满应盖好玻璃片后移出水面;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试验完成后应注意先后操作顺序,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解答】A、将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内用到药匙或纸槽;故A正确. B、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水槽里,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氧气.故B不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满盖好玻璃片后移出水面;故C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试验完成后应注意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或先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
10.【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可用上面的装置制取氧气;故正确;
B、对于物理电笔,食指顶住电笔的笔帽端,拇指和中指、无名指轻轻捏住电笔使其保持稳定,然后将金属笔尖插入墙上的插座面板孔或者外接的插线排插座孔中,图中拿电笔的方法错误;故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量筒做为溶解仪器;故错误;
D、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图中刻度尺歪斜;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去分析;
B、从物理电笔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C、从不能用量筒做为溶解仪器去分析;
D、从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去分析.
二、填空题
11.【答案】氯化钾;二氧化锰;锰酸钾;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解析】【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则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其完全分解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是锰酸钾、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作催化剂,是高锰酸钾分解的生成物; 故答案为:氯化钾;二氧化锰;锰酸钾;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12.【答案】B;a;a
【解析】【解答】解:(1)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纯,由于空气的密度与氧气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氧气不是很纯.故排除C. 因为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是40ml,而A中的集气瓶没有刻度.故排除A. B中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40ml,即为所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选B. (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a端进入.故答案是:a. (3)因氢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氢气排出来时,水应从a端通入.故答案是:a. 【分析】(1)根据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判断. (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果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一端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短”的一端进; (3)根据氢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水的入口端.
13.【答案】2KMnO4/K2MnO4+MnO2+O2↑;?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热水能为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热水和铜片上的白磷
【解析】【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是:2KMnO4/K2MnO4+MnO2+O2↑; 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气体是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可预先在集气瓶中放适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实验C中热水的作用是:供给铜片上白磷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同时让水中白磷隔绝空气.能观察的物质是热水和铜片上的白磷. 故答案为:热水能为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热水和铜片上的白磷. 【分析】(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污染空气,据此分析水的作用即可. (3)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三、解答题
14.【答案】 (1)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2)试管外壁有水滴;(3)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解析】【解答】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分析】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给试管预热等.
四、综合题
15.【答案】 (1)试管口添加棉花 (2)2KMnO4 /K2MnO4+MnO2+O2↑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气体增多;压强差
【解析】【解答】(1)由图1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可知,在图1中,试管口还缺少一团棉花,导管应补充完整,所以,补充如下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3)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4)生成的氧气进入集气瓶后,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使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把水压出瓶外。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特点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分析。
16.【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ClO3? /2KCl+3O2↑;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导管口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 (3)2H2O2 /2H2O+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解析】【解答】(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2)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放棉花团,则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①2KClO3 /2KCl+3O2↑,装置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②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有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收集到的是纯净的氧气。(3)①B为固液常温型装置,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②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操作步骤分析;根据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