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培优练习
单选题
1.“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和“你”成双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2.有一个点光源S , 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D.?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3.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二、实验探究题
5.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时,小芳同学把蜡烛N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N,在蜡烛N的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M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________,(b)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N,都无法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平静地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倒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所以歌词中“成双”是指“我”和我在水中的虚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因为光源S以2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像点S'也以2m/s的速度沿着S'O向下运动,∠SOM=∠S'OM=45°,所以S'O与SO互相垂直,/故答案为:C。3.C
【解析】图中猫在平面镜中能够成像,当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后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对于平面镜来讲,仍在原来所在的平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平面镜是像与物的对称轴,平移后仍是对称轴,而两次的平面位置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两个平面镜都能形成像,且像在原来位置.故答案为:C。4.D
【解析】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5.(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不能(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6)玻璃板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
【解析】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3)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不能;(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5)(a)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b)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6)玻璃板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习
单选题
1.下列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黑板反光??????????? 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
2.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
3.人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 )/
A.与物体等大的实像B.缩小的虚像C.与物体等大的虚像D.物体的影子
4.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是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B.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C.平面镜后面放一块大木板,会挡住镜前的人在镜内的像D.平面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6.如图为“F”状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7.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 )
A.?虚像、距离变小?????????????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D.?实像、距离变小
8.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B.离镜面1m,像变大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D.离镜面2m,像变大
9.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一株当作两株看”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B.?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水平桌面垂直D.?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1.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二、作图题
12.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1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乎面镜中所成的像./
14.图三,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在图三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
三、实验探究题
15.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 , 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A/B)这一侧观察;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说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________关系。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A
【解析】解: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A.2.B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B。3.C
【解析】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不管距离平面镜多远,所成虚像都是等大正立的。故答案为:C4.D
【解析】解:镜面直立放置,钟表的像与钟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把12点和6点连一条线,做出表针关于这条线的轴对称图形,读出对称图形的时刻,即为9:00./故答案为:D.
5.D
【解析】A.平面镜中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无论大小,都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因为平面镜再小,也可以反射光线,能够成像,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在镜子后面放木板,不会影响镜中的像,C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C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A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晓燕向下俯冲时,离水面越来越近像离水面也越近所以小燕与像的距离变小,平静地水面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A。
8.C
【解析】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小明距离平面镜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9.B
【解析】由题意可知,桃树是种在水边,所以把水面当成平面镜,故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B
10.B
【解析】A、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成像,B错误,符合题意;C、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这样能够准确确定像的位置,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C
【解析】解: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C、晚间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车前窗就像镜子一样,司机只能观察驾驶室内部,路前方却不易看清,容易导致事故,所以车内的灯必须关闭,这是防止平面镜成像,符合题意;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解:如图所示:/
【解析】由平镜反射的光线好像都是由像发出来的,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交点处就是像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找出发光点的位置,连接发光点与各入射点,标上箭头.
13.解:分别如下图所示:/?? /
【解析】(1)分别作出A、B相对于镜面的对称点A’、B’ , 用虚线连接A’B’ , 则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2)分别作出A、B、C在镜面中的对称点A’、B’、C’ , 用虚线连接A’B’、B’C’、C’A’ , △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14.解:如图所示:/
【解析】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而平面镜与法线垂直而且过反射点,从而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由题知,OB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
五、实验探究题
15.(1)薄(2)等大;A(3)虚(4)位置(5)消除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两个像会相互干扰,像的位置不易准确确定,所以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好,故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3)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4)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消除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平面镜成像》提高练习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一时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那么此刻的实际时间是(?? )/
A.11点20分B.2点35分C.3点55分D.12点40分
2.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 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
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
3.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
A.?/??????????B.?/????????
C.?/??????????D.?/
4.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
A.?1m??????B.?2m???C.?3m?????D.?4m
5.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6.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 , 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判断
7.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其实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二、解答题
8.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
9.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
10.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1)选择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1:20,∴实际时间是12:40.故答案为:D.
2.D
【解析】A、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利用转换法将纸屑放在鼓面上,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A不合题意;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温度上升缓慢且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而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B不合题意;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在空气中悬浮细小颗粒,即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C不合题意;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应该使物体的亮度更强,即我们用手电筒照亮棋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知小鸭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上下一致,即正立的虚像。
4.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DA=/×5m=3m./故答案为:C。
5.A
【解析】A.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可以呈现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A符合题意;B.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B不符合题意;C. 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C不符合题意;D.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B
【解析】如图,把发光点到左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a,把发光点到右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b,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b=L,所以a+b=L= /L1 . 当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之间向左移动时,a变大,b变小,但是a+b不变,即L不变,L1不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B
【解析】解:A、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解:为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这样车内驾驶员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而大卡车、公交车的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的,因此不会受到直接的干扰.
【解析】在夜间时,玻璃能够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9.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所有的反向延长线都会过S的像;连接像点与P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即可.
10.(1)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完全相同(3)没有(4)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解析】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按照实验要求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玻璃板倾斜,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2)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实验中要选择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A和B;(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白纸板上不能呈接到平面镜所成的像;(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竖直放置;(2)完全相同;(3)没有;(4)像和物体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