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4: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1.开启化学之门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用彩纸折幸运星??????????????????????????????????????????????????D.?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2.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B.?工业制氧气??????????????????????C.?铁锅生锈??????????????????????D.?活性炭的去色除味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铜丝折弯???????????????????????????C.?汽油挥发???????????????????????????D.?蜡烛燃烧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B.?②为猜想假设???????????????????????C.?①为观察???????????????????????D.?③为设计实验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B.?菜刀生锈???????????????????????????C.?铁丝弯曲???????????????????????????D.?冰雪融化
6.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榨汁???????????????????????????B.?面包生霉??????????????????????????C.?冰雪融化???????????????????????????D.?蔗糖溶于水
7.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
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B.?玻璃破碎???????????????????????????C.?石蜡熔化???????????????????????????D.?酒精燃烧
9.《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旨在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下列诗词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0.下列事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西瓜榨成汁??????????????????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C.?木材劈成块??????????????????D.?植物光合作用
11.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气味都相同的是()
A.?镁条和铜片???????????????B.?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C.?水和食醋???????????????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焚烧垃圾发电?????????????????????????????????????????????????????B.?铁质栏杆刷“银粉”(铝粉) C.?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D.?苹果削皮后一段时间变为褐色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二、填空题
14.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盛入在________,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粉末状药品用________.
15.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环节.大家真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 操作:________?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________?现象________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真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 (一条即可)
16.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________、②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青冈小城夜晚时候路灯就开始照亮,既美化了小城,又方便人民的出行,路灯的灯罩是聚苯乙烯制成推测灯罩可能具有的性质(三点)
四、综合题
18.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
(1)从上可知,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若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________法收集硫化氢气体。
(3)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
19.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 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________;
(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的过程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的过程中,糯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用彩纸折幸运星时,只是彩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的过程中,小苏打能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2.【答案】 C
【解析】【解答】A、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工业制氧气是先将空气压缩成液态,再逐渐升温释放出氮气,最后剩下来液态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生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活性炭的去色除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A. 滴水成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铜丝折弯,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汽油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实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铁丝弯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是水分子由固态变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答案】 B
【解析】【解答】A、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面包生霉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7.【答案】 C
【解析】
【分析】从化学性质的定义入手回答,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解答】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反映的性质.此项错误.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验证能否与碱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此项错误.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此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反映其化学性质,此项正确.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验证其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这个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8.【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10.【答案】 D
【解析】【点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西瓜榨成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劈成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1.【答案】 B
【解析】A.镁条是银白色的,铜片是红色的,故A错误; B.氧化镁为白色粉末,五氧化二磷为白色粉末,都是无味的固体,故B正确; C.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食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焚烧垃圾发电包含着垃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铁质栏杆刷“银粉”(铝粉),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苹果削皮后一段时间变为褐色,是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1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镁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A错;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所以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由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故B对;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C错;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是由氮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D错.
故选B.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二、填空题
14.【答案】广口瓶;细口瓶;药匙或镊子;镊子;药匙或纸槽
【解析】【解答】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通常盛入在细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故答案为:广口瓶;细口瓶;药匙或镊子;镊子;药匙或纸槽 【分析】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由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所需的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猜想与假设;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照在火焰上方;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解析】【解答】解:乙同学猜想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所以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会生成水雾,所以实验方案为: 操作: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照在火焰上方;现象:器皿内壁有水雾;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该探究过程出现了白烟,探究的问题是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照在火焰上方;器皿内壁有水雾; 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以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会生成水雾进行解答.
16.【答案】供给呼吸;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分析】(1)人类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医疗上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故答案为:供给呼吸; (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此题联系生活实际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作为灯罩的物质必须具备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风吹雨晒,必须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质;为防止人触电,必须具有绝缘的性质;一旦损坏无法热修复,具有热固性;易于加工,具有可塑性好的性质. 答:耐腐蚀;耐高温;绝缘.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聚苯乙烯制成的灯罩分析判断具有的性质.
四、综合题
18.【答案】(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对一点即可) (2)向上排空气 (3)硫化氢+氧气 /二氧化硫+水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3)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文字表达式:硫化氢+氧气 /二氧化硫+水。 故答案为:(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对一点即可)(2)向上排空气(3)硫化氢+氧气 /二氧化硫+水
【分析】(1)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 (2)根据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解答 (3)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19.【答案】 (1)③ (2)① (3)④ (4)②
【解析】【解答】(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为物理性质,故选③;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①; (3)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为化学性质,故选④;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选②。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