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顾颉刚)
课题
《怀疑与学问》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各分论点。
2.领会怀疑精神的实质,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品味其严谨准确的语言。
3.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多思考、多发问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各分论点。
2、领会怀疑精神的实质,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品味其严谨准确的语言。
3.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多思考、多发问的怀疑精神。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获得真知。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3、文体知识回顾
(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要素: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 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论 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式
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④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1)举例论证:典型事例。
(2)道理论证: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3)比喻论证:打比方。
(4)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正面论证就是直接通过论述和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反面论证就是从论点的对立面入手,通过证明它的错误来体现论点的正确。
⑤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凶险(xiōng) 视察(chá) 轻信(qīng) 虚妄(wànɡ) 盲从(máng) 折扣(zhé) 流俗(sú) 墨守(mò) 停滞(zhì) 不攻自破(gōng)
塾师(shú)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ɡ )
解释词语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腐草为萤】)
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攻自破】)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辨伪去妄】)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大儒】)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流俗】)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或“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需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3、理清结构层次
中心论点(1—2):一、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二、论证中心论点(3—6)
分论点一(3—5)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二(6)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精段品读】
(一)研习(1-2)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既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研习(3-5)
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2、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明确: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3、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明确: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4、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3段)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举例论证:论证“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4段)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举例论证:举例说明对于传说要善于思考质疑,强调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5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研习(6)
1、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对于别人的话,......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对比论证:反面论证:缺乏怀疑精神对治学的危害。正面论证:从正面论述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举例论证: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论证充分具体。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人类文化也不会进步
对比论证: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
2、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接着举例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最后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
六、【品味语言】——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 “一切”是副词,表范围,表明包括所有学问家,强调了怀疑精神是任何学问家都不可缺少的基本 素质,没有例外,如果删去没有强调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常常”是表频率的副词,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不能,有先后关系。只有先怀疑才能和学说辩论,进而评判真伪,最终达到修正错误的目的,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课堂巩固】
下列 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1、毛泽东说:“多想出智慧。” (道理论据)
?2、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道理论据)
?3、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明了万有引力。(事实论据)
?4、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事实论据)
?5、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道理论据)
八、【拓展延伸】
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
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
精神。让我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去追寻真理,走向成功。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47张PPT。怀 疑 学问与 顾 颉 刚新知导入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获得真知。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走近作者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背景链接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读读写写凶险( ) 视察( ) 轻信( )虚妄( ) 盲从( ) 折扣(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读读写写凶险( ) 视察( ) 轻信( )虚妄( ) 盲从( ) 折扣(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xiōngcháqīngwànɡmángzhésúmòzhìgōng塾师( ) 程颐( ) 譬如( ) 腐草为萤( ) 字词补充yínɡpìyíshú解释词语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 )
没有事实根据的。 ( )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 )
【腐草为萤】【虚妄】【不攻自破】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 )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辨伪去妄】【大儒】【流俗】1、表达方式:
2、三要素:
(1)论点:
议 论论 点、论 据、论 证。作者的见解和主张。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文体知识回顾——议论文议论文常识简介2、三要素:
(2)论 据:
(3)论 证:
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典型事例。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打比方。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正面论证就是直接通过论述和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反面论证就是从论点的对立面入手,通过证明它的错误来体现论点的正确。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结 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3、结构:(三部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3、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整体感知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需疑)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有何联系?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1—2)二、论证中心论点(3—6)一、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3—5)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6)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结构层次分论点证明精段品读
研习(1-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精段品读
研习(3-5)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2、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3、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4、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分论点一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2、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3、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4、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示例一:(3段)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举例论证:论证“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示例二:(4段)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举例论证:举例说明对于传说要善于思考质疑,强调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示例三:(5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精段品读
研习(6)1、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1、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示例一:对于别人的话,......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对比论证:反面论证:缺乏怀疑精神对治学的危害。正面论证:从正面论述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示例二: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举例论证: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论证充分具体。示例三: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人类文化也不会进步对比论证: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论点对比论证 1 .反面:被动 不治学
2.正面:发问 求解学问起来 1.举戴震例子加以论述
2.得出结论 一切学问家以
怀疑精神做学问, 会在文化史上起到重大作用. (反面)揭示
“墨守”的害处
反面 揭示墨守前人旧说害处
停滞 不进步 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接着举例论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的道理最后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怀疑的精神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作用。
(正面 )论述
怀疑好处举例论证正面 得出结论
2、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对比论证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品味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 “一切”是副词,表范围,表明包括所有学问家,强调了怀疑精神是任何学问家都不可缺少的基本 素质,没有例外,如果删去没有强调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常常”是表频率的副词,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不能,有先后关系。只有先怀疑才能和学说辩论,进而评判真伪,最终达到修正错误的目的,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下列 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毛泽东说:“多想出智慧。”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明了万有引力。(道理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课堂练习下列 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4、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
5、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拓展提高课堂总结 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让我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去追寻真理,走向成功。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分论点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怀疑与学问的名人名言,积累下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