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 6.燃烧的学问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 6.燃烧的学问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23 16: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6.燃烧的学问
一、单选题
1. 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桌面上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D.?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来浇灭电器
2.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烤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C.?隔绝氧气??????????????????????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4.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6. 2013年吉林“6?3”火灾中,消防官兵使用了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A.?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8.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D.?已知:3Mg+N2 /Mg3N2 , 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9.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甲硅烷(SiHCl3)属于有机物 B.?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HCl C.?“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成分的密度不同 D.?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 + HCl /SiHCl3 + H2
10.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1.对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实际上化学能不可能100%转变成电能 C.?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D.?电能不可以转变成化学能
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本意,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熄灭?????????????????????????D.?用油隔绝氧气,使火熄灭
13.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填空题
14.石油主要含________、________元素.石油中各组份由于________不同,所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1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
A.实验②③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B.实验③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实验①④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________
16.当今社会,随着汽车使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 (1)煤油和柴油都是①________?加工的产品,分离时根据他们的②________?不同而制得. (2)普通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CO的原因是________?. (3)氢燃料汽车使用的氢能属于①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从环保角度分析,氢燃料汽车最突出的优点是②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根据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回答: (1)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2)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四、综合题
18.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俗话说“水火不容”,当如图的一个实验中却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的序号为②.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可燃烧.
/
(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19.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根据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2)罩上烧杯的作用________;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________;
(5)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A、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B、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C、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灭火方法合理;
D、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故灭火方法不合理;
故选D.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答案】 C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描述,自动灭火陶瓷砖会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故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燃烧,隔离了氧气,据此解答
3.【答案】 A
【解析】【解答】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可使火焰因隔绝氧气而熄灭,故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基型灭火器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故不符合题意;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
4.【答案】 D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不符合条件;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不符合题;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C不符合题;
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实验探究,在化学中,实验探究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精心探究。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是利用了降低温度,故A错误;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B错误;
C、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燃烧,均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C错误;
D、只有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是利用了消除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依据燃烧须同时具备有可燃物、与氧气相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因此只要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对照选项逐个筛选得出答案.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使用高压水枪灭火时,水蒸发吸收热量,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实现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B、使用高压水枪灭火时,不能使可燃物与空气完全隔绝,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使用高压水枪灭火不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A、煤属于化石燃料.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D、氢气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D.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
8.【答案】 D
【解析】【解答】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故不符合题意;
C、只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才能能燃烧,故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D、3Mg+N2 /Mg3N2 , 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的定义及燃烧条件分析,燃烧广义定义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9.【答案】 B
【解析】A、三氯甲硅烷(SiHCl?3?)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B、从两个转化方程式可以看出,H?2?,HCl都可以循环利用,故正确 C、“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错误 D、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方程式 ,故错误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判断; B、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灭火两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
11.【答案】D
【解析】【解答】化学能与电能转化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转化时也有能量的部分损失,所以不可能化学能100%转变成电能,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因此选项ABC错误,D正确
【分析】电能也可以转变成化学能,如充电电池充电时就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D错误
12.【答案】 A
【解析】【解答】“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或空气,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解答
?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塑料叶片不是真正的植物,其叶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小花没有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条件或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14.【答案】碳;氢;沸点;分馏
【解析】【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可以用的分馏的方法将各成分分离出来,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 故答案为:碳;氢;沸点;分馏. 【分析】石油被称为“工业上的血液”,根据石油的组成成分、石油分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 B;实验2.4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A、实验②③中,有2个变量,无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③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蝕,故B符合题意;
C、实验①④对比,有2个变量,无法说明可燃物燃烧溫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②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可说明可燃物燃烧溫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B。实验②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可说明可燃物燃烧溫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分析】此题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答案】石油;沸点;不完全燃烧所致;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解答】解: (1)汽油和柴油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分离时,根据它们的沸点不同而制得的; (2)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的原因是:燃料油不完全燃烧所致.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制氢,制出来的氢可以储存起来,用作发电的燃料(氢能发电很稳定)或汽车使用,汽车燃料所以,氢能将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 (1)石油;沸点; (2)不完全燃烧所致; (3)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 【分析】(1)根据石油炼制的原理及产物分析回答; (2)根据燃料汽油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制氢,制出来的氢可以储存起来,用作发电的燃料(氢能发电很稳定)或汽车使用汽车燃料.所以,氢能将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桥梁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1)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上加热时,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四、综合题
18.【答案】(1)解: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只要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即可燃烧. (2)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
【解析】【解答】解:(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故填: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防止生成物(或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4)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5)4P + 5O2 /?2P2O5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红磷的着火点是240℃,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 罩上烧杯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或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通入氧气;(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5)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