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1.走进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石油炼制????????????????????????C.?水沸腾???????????????????????????D.?石蜡受热熔化
2.下列厨房里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土豆切片???????????????????????????B.?食物腐烂???????????????????????????C.?煤气燃烧???????????????????????????D.?铁锅生锈
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粗盐提纯????????????????????????????B.?葡萄酿酒????????????????????????????C.?冰雪融化????????????????????????????D.?酒精挥发
4.量取15毫升水,可选用(?? )
A.?10毫升量筒?????????????????????B.?20毫升量筒?????????????????????C.?50毫升烧杯?????????????????????D.?100毫升量筒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振荡试管???????????????????
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
6.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碱溶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B.?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C.?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的鲜牛奶或鸡蛋清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制成冰雕??????????????????????????B.?海水晒盐??????????????????????????C.?纸张燃烧??????????????????????????D.?石蜡熔化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B.?蜡烛熔化???????????????????????????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
9.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的滴管(不是在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立即用水洗净,平放在实验台上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要用水冲洗,可直接插在原瓶中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内,以免因手抖动而使药品撒出来D.?取液后的液管不能倒置,但可平放
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潜水???????????????????????B.?/氦气填充霓虹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11.在医院给病人输氧的装置中,带有如图所示一个装置,内装半瓶蒸馏水,a端接氧气源,b端接病人.该装置可能有的作用:(1)可以清楚地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2)使氧气湿润有利于病人;(3)检验氧气输送过程中是否漏气;(4)观察氧气输出的快慢;(5)洗去氧气中悬浮的尘埃,其中正确的是(?? )
/
A.?(1)(2)(4)(5)??????????????????????????????????????B.?(2)(3)(4)(5)C.?(1)(2)(3)(4)??????????????????????????????????????D.?(1)(3)(4)(5)
12.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B.?粮食酿酒???????????????????????????C.?灯泡发光???????????????????????????D.?燃放礼花
13.下列有关的自然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B.?铜器表面长出了铜绿????????????????C.?海水蒸发????????????????D.?酸雨形成
二、填空题
14.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很多都没达标,而是添加了另一种元素,叫做“铱”.铱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中与黄金紧挨着,它的密度与黄金非常地相似,但它的价格是黄金的五到十分之一.有的厂家就把这个铱掺杂到黄金当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以上叙述中体现铱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 体现铱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15.称量NaOH固体不应放在纸上称,应放在小烧杯中称,原因是________ .
16.化学世界绚丽多彩,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A.绿色???? B.黑色?? C.紫黑色??? D.白色
物质
高锰酸钾固体
氧化镁
四氧化三铁
碱式碳酸铜
碳酸氢铵
颜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家里洗碗和水杯时,你怎样知道碗和水杯洗干净了?
四、综合题
18.现有以下仪器:
/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能够直接被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19.南昌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石油炼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土豆切片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3.【答案】 B
【解析】【解答】A.粗盐提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酒精挥发,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选择量筒时要根据就近原则,要量取15毫升的液体,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应选用20毫升的量筒,以使结果更准确,减少误差.
故选B.
【分析】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应该在集气瓶中,而不是广口瓶,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闻气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贮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 A
【解析】【分析】A、中和碱液时不能用强酸溶液;B、根据灭火方法考虑;C、根据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来考虑;D、根据火焰的明亮程度判断人进入地窖后是否安全.【解答】A、中和碱液不能用强酸,容易造成二次腐蚀,故A错误;B、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灭,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适合于灭火,故B正确;C、氯化钡溶液属于重金属盐有毒,因此喝大量的鲜牛奶和鸡蛋清提供蛋白质,利用氯化钡溶液与蛋白质反应而减弱氯化钡溶液的毒性,故C正确;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要用一根点燃的蜡烛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或燃烧不旺,二氧化碳含量高,进入菜窖就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故D正确;故选A.
7.【答案】 C
【解析】【解答】A、冰制成冰雕,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石蜡熔化,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8.【答案】 A
【解析】【解答】A. 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B.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铜丝折弯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即为化学变化。
9.【答案】 B
【解析】【解答】A、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操作错误,用完必须清洗,但不可平放,故错误;
B、滴瓶上的专用滴管,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故正确;
C、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器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他处,故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常用仪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潜水,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以发出特定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做保护气,B符合题意;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是碱类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中性的盐和水,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常用作气体肥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物质性质决定,不同的性质决定物质具有不同的用途。
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氧气钢瓶中的氧气是干燥的,如果直接进入人体会使人感觉到不舒服,故此装置中水的作用有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湿润氧气、洗去氧气中悬浮的尘埃,但不能检验氧气输送过程中是否漏气.
故选:A.
【分析】根据氧气钢瓶中的氧气是干燥的,如果直接进入人体会使人感觉到不舒服,所以此装置中水的作用有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湿润氧气、洗去氧气中悬浮的尘埃,但不能检验氧气输送过程中是否漏气进行解答.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1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雷电引发的森林火灾的过程中树木、杂草等物质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铜器生锈的过程中能生成新物质﹣﹣铜绿,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形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填空题
14.【答案】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解析】【解答】解: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铱的物理性质的是: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的化学性质的是: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故答案为: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由题目的信息可知,铱的物理性质的是:铱是银白色金属,硬而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点2410±40℃,沸点4130℃;铱的化学性质的是: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最耐腐蚀的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极高.
15.【答案】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
【解析】【解答】解:易腐蚀性药品或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所以称量NaOH固体不应放在纸上称,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分析】易腐蚀性药品或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6.【答案】C;D;B;A;D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氧化镁为白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碱式碳酸铜为绿色固体-铜绿,碳酸氢铵为白色晶体.故答案为:C;D;B;A;D;【分析】根据常见化学药品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或倒出的水无色透明,不一定干净;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答:碗或水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来解答.
四、综合题
18.【答案】(1)胶头滴管(2)试管刷(3)试管
【解析】【解答】解:(1)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故填:胶头滴管.(2)试管刷用于洗涤试管,故填:试管刷.(3)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填:试管.
【分析】(1)根据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解答;(2)根据试管刷用于洗涤试管解答;(3)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19.【答案】(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2)A,B(3)水或碱溶液
【解析】【解答】(1)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水或碱溶液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故答案为:(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2)AB;(3)水或碱溶液.【分析】(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据此解答即可;(2)根据氯气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3)由于氯气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所以用喷洒水或碱溶液的方法可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