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 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91。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17??????????????????????????????????????B.?174??????????????????????????????????????C.?291??????????????????????????????????????D.?408
2.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在实验室中意外地发现一种新原子。已知该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3?????????????????????????????????????????B.?14?????????????????????????????????????????C.?26?????????????????????????????????????????D.?40
3.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引起核辐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
A.?分子?????????????????????????????????????B.?单质?????????????????????????????????????C.?原子?????????????????????????????????????D.?离子
4.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5.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6.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Cl― 和Cl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它们的电子层数不相同???????????????????????????????????????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7.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关于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4???????????????????B.?核电荷数为79???????????????????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
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9.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中子数和质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
10.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是非金属元素???????????????????????????????????????????????????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1. 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 )
/
A.?2???????????????????????????????????????????B.?8???????????????????????????????????????????C.?16???????????????????????????????????????????D.?6
12.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钠晶体???????????????????????????????D.?水银
13.人们以“茶,品味健康生活”,能够闻到各种茶的独特香味,原因之一是(???)??????
A.?分子的大小改变了?????????????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运动?????????????D.?分子变成了原子
二、填空题
14.关注化学中的“变”与“不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微粒观和能量观.下列情形中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得失电子前后,质子的数目;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③生石灰放入水中,反应过程中液体的温度;④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15.某微粒的核电荷数是12,核外有10个电子,则该微粒的符号是 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 .
16.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________)A.热胀冷缩????????B.木已成舟????C.丹桂飘香???D.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综合题
18.如图所示:
/
(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________。
19.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
(3)若D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答案】 A
【解析】【解答】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共有40﹣14=2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质子和电子带电,中子不带电分析。
3.【答案】 C
【解析】抓住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这句话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由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是指碳原子,所以铯-134、铯-137和碘-131也都是指原子.故选C
4.【答案】 B
【解析】【解答】A、氨气分子在运动,元素无变化,所以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故A错误;B、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因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C、氨气分子一直在运动,所以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法错误,故C错误;D、分子间隔变大,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故选B.
5.【答案】 B
【解析】A、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和分子很小无关,此项错误.B、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此项正确.C、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和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此项错误.D、搜救犬能闻到人体发出气味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是因为分子的运动,此项错误.故选B
6.【答案】 C
【解析】A、因质子在原子核内,在反应中不会变化,则Cl-和Cl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B、因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说法正确;C、Cl-和Cl两种粒子的电子层数都是3,即电子层数相同,说法不正确;D、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则Cl-和Cl两种粒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法正确;
应选C。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电荷数为34,故说法错误.
C、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质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
D、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中子数为79﹣34=45,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
8.【答案】 B
【解析】【解答】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分子大,原子小,且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
C、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间、原子间均存在间隔,故选项错误.
D、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均是在不停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是对分子与原子本质区别的考查,能加深对分子、原子的理解,抓住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 C
【解析】【解答】A.氢原子原子核中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C.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所以易得电子变成氯离子,符合题意;
D.中子不带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的关系分析;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分析; D、根据原子中中子不带电分析。
10.【答案】 C
【解析】【解答】A.X是金属元素,A不符合题意;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B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C符合题意;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11号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解答B、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解答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解答D、根据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16,其原子的核电荷数16.
故选C.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12.【答案】 C
【解析】
【解析】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等共价化合物、氢气等气体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C、氯化钠晶体由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构成;故C正确;D、水银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D不正确;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析解答.
【解答】A、闻到茶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改变,错误;B、闻到茶香也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C、闻到茶香说明茶叶中的香味分子运动都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D、闻到茶香不是因为分子变成原子,错误;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的性质并会应用,闻到物质的气味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的其他性质没有直接关系.
二、填空题
14.【答案】①④
【解析】【解答】解:①原子得失电子前后,质子的数目一定不变;②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③生石灰放入水中,反应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一定升高;④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一定不变,故填:①④.【分析】根据已有的质量守恒定律和原子得失电子以及物质反应时能量的变化和催化剂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Mg2+;12
【解析】【解答】某微粒的核电荷数是1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镁粒子,其离子符号为:Mg2+ . 故答案为:Mg2+;12.【分析】根据题意,某微粒的核电荷数是1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镁粒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C;花香四溢等
【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不能体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B、木已成舟是物质形状的改变,与分子运动无关,B不符合题意;C、丹桂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C符合题意;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补充:花香四溢。【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据此分析解答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四、综合题
18.【答案】(1)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 (2)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解析】【解答】(1)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2)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说明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答案为:(1)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2)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分析】(1)利用分子的特性可解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9.【答案】(1)C
(2)AE
(3)12
【解析】【解答】(1)由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可知,在C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层的电子数是1,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有元素的定义可知,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AE的质子数相同都是8,属于同种元素;(3)由题意可知,若D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D的原子中核外有12个电子,则核内的质子数X是12.故答为:(1)C;? (2)A、E;(3)12.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2)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3)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