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学内容:2.5.1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 点:通过观察硫磺的燃烧实验和二氧化碳与碳酸的转化实验,理解某些非金属与其氧化物及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取一钥匙硫磺,观察其外观是淡黄色固体。将硫磺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把燃烧着的硫磺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两杯蒸馏水,向其中一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一只烧杯中无明显变化,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将盛有液体的烧杯分别放到热水中,发现红色逐渐变回紫色,另外一只烧杯中无明显变化。以上两个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3.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又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例题精讲
【例1】科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及颜色变化。请回答:
(1)编号①处表示铁能与_______反应。????????????????
(2)发生编号②处反应所需的物质是__________。
(3)编号⑤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例2】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2.老师演示完二氧化碳与碳酸的转化实验后,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的变色现象,说明CO2遇紫色石蕊试液能变红色
B.CO2溶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显红色,说明CO2具有酸性
C.CO2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CO2溶于水后再加热又能释放出CO2,说明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通过化合反应而得到的是( )
A.CO2 B.MgO C.H2O D.SO3
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
(1)写出A、D、F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_,F_______。(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实现的是( )
A.H2SO4→HCl B.CO→Na2CO3 C.H2SO3→SO2 D.P→P2O5
6.有关专家提出”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是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一定质量的CO2气体通入石灰水,最多能得到xg沉淀。若将同样多的CO2经CO2→CO→CO2的一系列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得到yg沉淀。则x与y的关系是( )。
A.2x=y B.x=2y C.x=y D.x与y不成比例
8.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杂质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9.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或每种颜色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的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的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 B )
选项
蓝
黄
黑
绿
红
A
SiO2
NaOH溶液
CuSO4溶液
Ag
O2
B
O2
Fe
稀H2SO4
NaOH溶液
CO2
C
Cl2
NH3
稀H2SO4
NaOH溶液
Al(OH)3
D
N2
Mg
CO2
CaO
稀HCl
10.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写出B的化学式_ ______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________
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H2CO3═CO2↑+H2O
11.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反应③:___.
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作用.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
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儿书页出现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
12.“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aCl 2 ??; (2)CuO+2HCl===CuCl 2 +H 2 O 或C+ 2CuO====2Cu+CO 2 ↑
13.现有碳、二氧化碳、水、锌、稀盐酸、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碳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______(4)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2.5.1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学内容:2.5.1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 点:通过观察硫磺的燃烧实验和二氧化碳与碳酸的转化实验,理解某些非金属与其氧化物及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取一钥匙硫磺,观察其外观是淡黄色固体。将硫磺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把燃烧着的硫磺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两杯蒸馏水,向其中一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另外一只烧杯中无明显变化,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将盛有液体的烧杯分别放到热水中,发现红色逐渐变回紫色,另外一只烧杯中无明显变化。以上两个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3.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又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例题精讲
【例1】科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及颜色变化。请回答:
(1)编号①处表示铁能与_______反应。????????????????
(2)发生编号②处反应所需的物质是__________。
(3)编号⑤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1)氧气;(2)硫酸铜;(3)复分解反应.
【例2】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C )
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2.老师演示完二氧化碳与碳酸的转化实验后,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A.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的变色现象,说明CO2遇紫色石蕊试液能变红色
B.CO2溶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显红色,说明CO2具有酸性
C.CO2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CO2溶于水后再加热又能释放出CO2,说明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通过化合反应而得到的是( D )
A.CO2 B.MgO C.H2O D.SO3
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
(1)写出A、D、F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_,F_______。(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实现的是( B )
A.H2SO4→HCl B.CO→Na2CO3 C.H2SO3→SO2 D.P→P2O5
6.有关专家提出”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分是CaCO3和NaOH)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化学反应可能发生的是(?D)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一定质量的CO2气体通入石灰水,最多能得到xg沉淀。若将同样多的CO2经CO2→CO→CO2的一系列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得到yg沉淀。则x与y的关系是(A )。
A.2x=y B.x=2y C.x=y D.x与y不成比例
8.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杂质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C )
A.点燃混合气体
B.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9.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或每种颜色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的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的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 B )
选项
蓝
黄
黑
绿
红
A
SiO2
NaOH溶液
CuSO4溶液
Ag
O2
B
O2
Fe
稀H2SO4
NaOH溶液
CO2
C
Cl2
NH3
稀H2SO4
NaOH溶液
Al(OH)3
D
N2
Mg
CO2
CaO
稀HCl
10.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写出B的化学式_ ______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________
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1)O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2)C+CO2??高温?2CO(3)H2CO3═CO2↑+H2O
11.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反应③:___.
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作用.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
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儿书页出现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
12.“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aCl 2 ??; (2)CuO+2HCl===CuCl 2 +H 2 O 或C+ 2CuO====2Cu+CO 2 ↑
13.现有碳、二氧化碳、水、锌、稀盐酸、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七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碳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______(4)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