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24 09:27:29

文档简介

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考 点:理解并学会利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某些物质的制取、提纯、检验、鉴别。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化合物
S+ O2SO2 (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4P+5O22P2O5 (除去空气中少量氧气)
C+O2CO2 (氧气充足) 2C+ O22CO (氧气不充足)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H2O——酸
CO2+H2O=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实验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金属单质——化合物
2Mg+O22MgO (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Cu+O22CuO (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
2Fe+2O2Fe3O4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某些金属氧化物+H2O——碱
CaO+ H2O=Ca(OH)2
K2O+ H2O=2KOH
CuO、Fe2O3不能,因为对应的碱不溶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或金属氧化物
Fe+SFeS 2Fe+3Cl22FeCl3
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来源:学科网]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生成CO2↑
*盐+盐、盐+碱的反应中,反应物必须可溶,且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种有气体,水或沉淀)
*盐+金属的反应中,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发应的金属(K、Ca、Na等)不符合要求
2、物质的鉴别:
HCl及盐酸盐(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H2SO4及硫酸盐(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碳酸盐的检验(CO32-):用稀HCl和澄清石灰水Ca(OH)2
酸和碱的检验: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3、物质的推断:
沉淀: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Cl、BaSO4
溶液颜色:
Cu2+溶液为蓝色,CuSO4溶液、CuCl2溶液、Fe3+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
Fe2+溶液为浅绿色:FeCl2溶液,FeSO4溶液
黑色固体:CuO、C、Fe3O4
红色固体:Cu
4、物质的俗称
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胆矾:CuSO4?5H2O
5、金属的冶炼
常见还原剂:C、CO、H2

C+2CuO2Cu+CO2↑ 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
典例精析
【例1】现有一块铝铁合金,欲测定其中铝的质量分数,切下Wg合金,溶于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滤出沉淀,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得到Wg红棕色粉末。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0% B.30% C.70% D.80%
(例2题图)
【例2】如图是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我能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2)我能写出由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A组
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转化,都能一步完成的是(??)。
2.物质X可发生下面两个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X是( )
A.Fe2O3 B.NaOH C.CaO D.CO2
3.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 B.HCl、Ba(OH)2、Na2SO4、BaCl2?
C.H2SO4、Ba(OH)2、Na2SO4、BaCl2? D.H2SO4、NaOH、BaCl2、Na2SO4
4.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如图的现象,试确定a、b、c、d分别为(?)。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5.某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混合溶液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A、B、C、D四种可溶性化合物,它们分别由Ag+、Na+、Ba2+、Cu2+、Cl-、SO42-、NO3-、OH-8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每种离子只选一次)。将A、B、C、D四种化合物的稀溶液按以下方式混合后的现象为:(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1)A+B→白色沉淀????(2)B+D→白色沉淀????(3)C+D→蓝色沉淀 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为_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_。
B组
7.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KNO3→KCl B.Al→Al2O3 C.MgCl2→Mg D.BaCl2→BaSO4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分析正确的是(??)。
A.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
B.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CO3,可能含有Na2SO4
C.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可能含有NaNO3、Na2CO3
D.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可能含有NaNO3
9.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
A.CaCO3CaOCa(OH)2NaOH溶液
B.CuCuOCuSO4Cu(OH)2沉淀
C.KMnO4O2CO2H2CO3
D.Ba(OH)2BaCl2溶液BaCO3沉淀
10.(绍兴)现有10gCuO和ZnO的混合物,下列实验方案,不能确定CuO质量分数的是()。
A.将混合物与足量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质量的增加值
C.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2SO4,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
D.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2SO4,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剩余固体质量
11.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12.(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g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g和无色溶液。
Ⅱ.Ⅰ中所得4.3g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泡,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离子是_____。
(2)写出某白色固体的所有可能组成_____。
13.(丽水)小科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OH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2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解释与结论】
(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交流评价】
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3溶液改为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___,观察现象。
C组
15.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6.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五.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2.5.4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
考 点:理解并学会利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某些物质的制取、提纯、检验、鉴别。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化合物
S+ O2SO2 (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4P+5O22P2O5 (除去空气中少量氧气)
C+O2CO2 (氧气充足) 2C+ O22CO (氧气不充足)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H2O——酸
CO2+H2O=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实验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金属单质——化合物
2Mg+O22MgO (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Cu+O22CuO (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
2Fe+2O2Fe3O4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某些金属氧化物+H2O——碱
CaO+ H2O=Ca(OH)2
K2O+ H2O=2KOH
CuO、Fe2O3不能,因为对应的碱不溶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或金属氧化物
Fe+SFeS 2Fe+3Cl22FeCl3
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来源:学科网]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生成CO2↑
*盐+盐、盐+碱的反应中,反应物必须可溶,且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种有气体,水或沉淀)
*盐+金属的反应中,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发应的金属(K、Ca、Na等)不符合要求
2、物质的鉴别:
HCl及盐酸盐(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H2SO4及硫酸盐(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碳酸盐的检验(CO32-):用稀HCl和澄清石灰水Ca(OH)2
酸和碱的检验: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3、物质的推断:
沉淀: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Cl、BaSO4
溶液颜色:
Cu2+溶液为蓝色,CuSO4溶液、CuCl2溶液、Fe3+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
Fe2+溶液为浅绿色:FeCl2溶液,FeSO4溶液
黑色固体:CuO、C、Fe3O4
红色固体:Cu
4、物质的俗称
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胆矾:CuSO4?5H2O
5、金属的冶炼
常见还原剂:C、CO、H2

C+2CuO2Cu+CO2↑ 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
典例精析
【例1】现有一块铝铁合金,欲测定其中铝的质量分数,切下Wg合金,溶于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滤出沉淀,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得到Wg红棕色粉末。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约为( B )
A.20% B.30% C.70% D.80%
(例2题图)
【例2】如图是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我能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2)我能写出由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A、B、C、D、E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则根据,“-”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由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都可与酸反应,则C可为盐酸,若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即符合上述转化, 盐酸与金属(如镁)反应生成氢气,即D为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可生成氢气,即E为水, 则A为NaOH、B为Na2CO3、C为HCl、D为H2、E为H2O; 当C为盐酸时,A为金属单质(如锌)、B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金属与氧气反应可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氢气反应则生成金属单质可实现上述转化,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D,即D为氯化铜,氯化铜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可实现D、E之间的转化,即E为氢氧化铜, 则A为Zn、B为ZnO、C为HCl、D为CuCl2、E为Cu(OH)2;故答案为: (2)因C→D反应若为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为2HCl+Mg=MgCl2+H2↑,若为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反应为2HCl+CuO=CuCl2+H2O,故答案为:2HCl+Mg=MgCl2+H2↑或2HCl+CuO=CuCl2+H2O.
能力训练
A组
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转化,都能一步完成的是(?C?)。
2.物质X可发生下面两个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X是( C )
A.Fe2O3 B.NaOH C.CaO D.CO2
3.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C )。
A.HCl、NaOH、BaCl2、Na2SO4? B.HCl、Ba(OH)2、Na2SO4、BaCl2?
C.H2SO4、Ba(OH)2、Na2SO4、BaCl2? D.H2SO4、NaOH、BaCl2、Na2SO4
解析:C项,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和乙盐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乙盐氯化钡和甲盐硫酸钠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甲盐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项正确;
A项,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项错误;
B项,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不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项错误;
D项,硫酸和乙盐硫酸钠反应不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4.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如图的现象,试确定a、b、c、d分别为(D ?)。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5.某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形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混合溶液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盐酸、氯化铜。
6.有A、B、C、D四种可溶性化合物,它们分别由Ag+、Na+、Ba2+、Cu2+、Cl-、SO42-、NO3-、OH-8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每种离子只选一次)。将A、B、C、D四种化合物的稀溶液按以下方式混合后的现象为:(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1)A+B→白色沉淀????(2)B+D→白色沉淀????(3)C+D→蓝色沉淀 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为_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_。
解析:C+D→蓝色沉淀,说明CD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其中的B能与D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D可能为硫酸铜,B可能为氯化钡,C可能为氢氧化钠,(1)A+B→白色沉淀,则A可能为硝酸银,所以本题答案为:AgNO3,BaCl2,NaOH,CuSO4。
B组
7.下列变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A.KNO3→KCl B.Al→Al2O3 C.MgCl2→Mg D.BaCl2→BaSO4
8.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分析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分析正确的是(D??)。
A.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NaNO3
B.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CO3,可能含有Na2SO4
C.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可能含有NaNO3、Na2CO3
D.该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Na2CO3,可能含有NaNO3
由于Ba(NO3)2,Na2SO4,Na2CO3,NaNO3中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Ba(NO3)2和Na2SO4或Na2CO3的反应,且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所以由步骤1可知该固体中含有能够生成沉淀的物质,而从步骤2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有能溶解与盐酸的也有不溶于盐酸的,故可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和Na2CO3,而硝酸钠是否含有无法判断;
9.下列制取物质的设计中,不可能实现的是(D  )
A.CaCO3CaOCa(OH)2NaOH溶液
B.CuCuOCuSO4Cu(OH)2沉淀
C.KMnO4O2CO2H2CO3
D.Ba(OH)2BaCl2溶液BaCO3沉淀
10.(绍兴)现有10gCuO和ZnO的混合物,下列实验方案,不能确定CuO质量分数的是( C )。
A.将混合物与足量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
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质量的增加值
C.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2SO4,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
D.将混合物完全溶于稀H2SO4,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剩余固体质量
11.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 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不含有硫酸和氢氧化钠.
12.(金华)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g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g和无色溶液。
Ⅱ.Ⅰ中所得4.3g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分成两份,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泡,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离子是_____。
(2)写出某白色固体的所有可能组成_____。
答案详解
(1)碳酸根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
(2)①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钠,②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钡,③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钠、碳酸钡
13.(丽水)小科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OH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2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
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解释与结论】
(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交流评价】
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3溶液改为无色酚酞试液,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步骤2试管静置后的少量上层液??
(2)除去碳酸钠,排除对后续NaOH检验的干扰
(3)合理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___,观察现象。
(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稀硝酸(硝酸钡)、硝酸银
C组
15.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铁和氧化铁都只能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硫酸、碳酸钠溶液反应,碳酸钠溶液能与、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根据关系图可知,丁是硫酸,乙是氧化铁;甲和丙不能确定。故选A。 16.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五.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