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最多的是
A.20mL 12mol·L-1的盐酸
B. 10mL 18mol·L-1的硫酸
C. 80mL 2mol·L-1的硫酸
D.40mL 14mol·L-1的硝酸
2.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3.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青铜雁鱼灯
B. 光导纤维
C. 航母甲板(钢)
D. 潜水器外壳(钛、铝等)
/
/
/
/
4.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指
A. 醋酸亚铁 B. 冰醋酸 C. 氢氧化铁胶体 D. 铁粉
5.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明显现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乙>铜>甲 B. 铜>甲>乙 C. 甲>铜>乙 D. 甲>乙>铜
6.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转化不是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Na→NaOH→Na2CO3→NaCl
B. Mg→MgCl2→Mg(OH)2→MgSO4
C. Al→Al2O3→Al(OH)3→AlCl3
D. Fe→FeCl2→Fe(OH)2→Fe(OH)3
二、填空题
7.铁可以和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当生成1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8.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A.有气体生成 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溶液变浑浊
(3)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_____。
9.按要求填空
(1)将切开的小块钠投入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某NaOH溶液中投入一块Al箔,先无明显现象,随后逐渐产生气泡,则产生气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还原性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来研究Fe的还原性,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国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在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某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优良性能,常用于制造门窗框架。该合金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玻璃是一种常用的硅酸盐材料。制备普通玻璃的原料有:CaCO3、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发生Fe+2HCl=FeCl2+H2↑,n(HCl)=0.2L×12mol/L=2.4mol,则n(H2)=1.2mol;B.18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与Fe发生钝化,几乎不生产气体;C.发生Fe+2H+=Fe2++H2↑,n(硫酸)=n(H2)=0.8L×2mol/L=1.6mol;D.14mol/L的硝酸为浓硝酸,常温下与Fe发生钝化,几乎不生产气体,显然C中生成气体最多,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D
【解析】
试题分析: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a2O,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答案选D。
考点:考查钠及化合物的性质。
3.B
【解析】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详解:A.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故不选A;
B.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制成的,不是合金,应选B;
C.飞机外壳主要是合金制成的,故不选C;
D. 潜水器外壳(钛、铝等)主要是合金制成的,故不选D;
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不同于纯净金属的是,多数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处在熔化温度范围间时,混合物为固液并存状态。因此可以说,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低。常见的合金中,黄铜是由铜和锌的合金;青铜是锡和铜的合金,用于雕象、装饰品和教堂钟。一些国家的货币都会使用合金(如镍合金)。
4.A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制作的过程是将钢(主要成分是单质铁)制成片状或粒状,表面净化后,加氯化钠溶液,在醋缸中放置较长时间,在钢的表面会生成铁华粉。所以铁华粉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醋酸亚铁,选项A正确。如果是得到冰醋酸,则不需要加铁单质,选项B错误。要得到氢氧化铁,不应该在醋缸中放置,选项C错误。得到铁粉就更不用这么繁琐了,选项D错误。
5.C
【解析】分析: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Cu,乙没有明显现象,甲能置换出Cu,乙不能置换出Cu,则甲比Cu活泼,乙的活动性不及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甲>Cu>乙。
详解: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Cu,乙没有明显现象,甲能置换出Cu,乙不能置换出Cu,则甲比Cu活泼,乙的活动性不及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甲>Cu>乙,答案选C。
6.C
【解析】A、Na与水反应一步生成NaOH,NaOH和CO2一步生成Na2CO3,Na2CO3和HCl一步生成NaCl,故A正确;B、Mg和HCl一步生成MgCl2,MgCl2和NaOH一步生成Mg(OH)2,Mg(OH)2被硫酸溶解生成MgSO4,故B正确;C、Al和氧气一步生成Al2O3,Al2O3不能一步生成Al(OH)3,故C错误;D、Fe和HCl生成FeCl2,FeCl2和NaOH生成Fe(OH)2,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故D正确;故选C。
7. H2O 8
【解析】铁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在这个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H2O,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当生成1mol氧化产物时还有4mol氢气产生,因此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8mol。
8. 钠块表面由银白色变为暗灰色 4Na+O2===2Na2O 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钠的熔点低 C 2Na+2H2O===2Na++2OH-+H2↑ 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解析】(1)钠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从而失去表面的金属光泽。反应为4Na+O2===2Na2O。
(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达到了钠的熔点,使金属钠熔化成一个小球,也就说明了钠的熔点不高。金属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选项A可以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熔成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四处游动(生成气体),选项B可以观察到。钠不可能置换出单质钙,选项C不能观察到。溶液是饱和石灰水,钠与水反应后,水减少了,氢氧根增加了,都会使氢氧化钙析出,溶液变浑浊,选项D可以观察到。
(3)钠与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4)根据上面的反应,得到金属钠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还有水蒸气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进行保存。
9. 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 2Na+2H2O=2NaOH+H2↑ H2O Na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3NaOH+FeCl3=Fe(OH)3↓+3NaCl 2Al+2OH- +2H2O=2AlO2- +3H2↑ 3Fe+4H2O(g) /Fe3O4+4H2
【解析】(1). 切开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水中,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其中水是氧化剂,钠是还原剂,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 (2).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是表面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然后铝和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有气泡产生,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 +3H2↑; (3)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点睛: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即钠密度小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使金属钠熔化成小球,因为产生气体,推动小球不断的游动,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响声,若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因为产生了氢氧化钠显碱性,溶液变红。
10. Al Fe2O3·xH2O (Fe2O3也得分) Na2CO3 SiO2
【解析】⑴. 根据该金属常用于制造门窗框架,其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优良性能,可知为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优良性能,常用于制造门窗框架,故答案为:Al ;
⑵. 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答案是:Fe2O3·xH2O (或Fe2O3);
⑶. 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SiO2。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
B. 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元素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2.与稀盐酸反应能放出H2的金属是
A. Cu B. Zn C. Hg D. Ag
3.不法分子有时用铜锌合金制成假金币行骗。下列方法中,不能有效鉴别真假的是
A. 在空气中灼烧看表面是否变黑
B.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C. 用手掂量轻重
D. 滴一滴硝酸在金币的表面,观察现象
4.下列金属单质中,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来的是
A. 汞 B. 银 C. 钠 D. 铁
5.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④⑤
6.下列有关铁与水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条件下,铁与水均能发生反应
B.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气
C.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氢气
D. 在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 有机物 B. 氧化物 C. 盐 D. 金属或合金
8.已知金属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运输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有图标
/
9.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因而应用广泛。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 钢铁 B. 水银 C. 水晶 D. 金刚石
10.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着火,可以用水来进行灭火
B. 粗盐需要提纯才能作为调味剂食用,否则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C. 为了迎接19大召开,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和大家一起狂欢
D. 不慎将硫酸滴到手上,可涂上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其酸性
11.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 K B. Na C. Fe D. Al
1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黄铜 B. 钢铁 C. 硬铝 D. 水银
1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Na2CO3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常温下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的是
A. 浓H2SO4 B. 浓HCl C. 稀H2SO4 D. 稀HNO3
15.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镁是一种金属材料 B.合金的硬度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C.合金分为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D.铁合金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合金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C
6.D
7.D
8.B
9.A
10.B
11.D
12.D
13.D
14.A
15.D
《金属的化学性质》提升练习
1.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40 mL 1 mol/L的FeCl3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m(粉末样品)/g
0.90
1.80
3.60
7.20
m(反应后剩余固体)/g
0
0.64
2.48
6.08
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2+、Cu2+ B. 实验②③④反应后剩余固体全部是Cu
C. 实验④的滤液中c(Fe2+)=1.5 mol/L D. 原粉末样品中n(Fe)∶n(Cu)=1∶1
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 (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 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B. 原混合酸中SO42-物质的量为0.6 mol
C. 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 取20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L后溶液的c(H+)=0.2mol/L
3.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 4 mol·L-1 HNO3 B. 3 mol·L-1 HCl
C. 8 mol·L-1 NaOH D. 18 mol·L-1 H2SO4
4.部分被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8.0 g,经如下处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该样品中Cu、O元素的质量比为10:l
C.V=448
D.溶解样品时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4 mo1
5.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高一化学教材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A)(B)(C)所示:
/
(1)现按图(A)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滴有几滴酚酞)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①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反应过程中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②按图(B)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用扎有小孔的铝箔包住钠
B.用扎有小孔的铜箔包住钠
C.直接将钠投人水中
(2)按图(C)所示的方法进行该实验,若500mL的矿泉水瓶开始时装有477.6mL水,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至水刚好充满矿泉水瓶并塞紧带有钠的塞子,要使倒置的矿泉水瓶正好恢复原状,假设矿泉水瓶内外均为标准状况,则大头针上扎着的钠粒质量约为_______g。
(3)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实验题就是根据图(B)的原理设计的。题目及部分答案如下: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800毫升烧杯、10毫升量筒、短颈玻离漏斗、长颈漏斗、玻璃棒、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克/毫升)、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毫升。)
I、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毫升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答案]
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评分标准,凡加水改为加酸者,不论其他后续步骤是否正确,本小题一律0分]
③在100毫升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插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毫升空间。
④将“仪器A”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a.合金样品用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b.为什么在“②往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这一步中改加水为加酸会得0分(请写出两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仪器A”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40 mL 1 mol/L的FeCl3溶液中,n((Fe3+)=0.04mol,所以其最多可以溶解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各为0.02mol。由③④两实验的数据可知, 两实验中固体质量减少的量相同,都是1.12g,恰好是0.02mol Fe。由第②组实验数据,1.80-1.12=0.68>0.64,说明第②组实验中溶解的金属中既有铁又有铜,且剩余的金属只有铜,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Cu2+,若第②组中1.80g样品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分别计为n(Fe)和n(Cu),则56n(Fe)+64n(Cu)=1.80,n(Fe)+n(Cu) -=n((Fe3+)=0.02mol,联立方程组解之得n(Fe)=n(Cu)=0.15mol,所以原粉末样品中n(Fe)∶n(Cu)=1∶1。实验③中,n(Fe)=n(Cu)=0.03mol>0.02mol,所以反应后剩余固体既有Cu又有Fe,同理可推, 实验④也是这样。实验④的滤液中c(Fe2+)=1.5 mol/L。综上所述,B不正确,本题选B。
点睛:本题难度很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找到突破口。本题实验③④的固体质量减小量是突破口,实验②的数据与之对比后,通过推理可以发现实验②溶解的既有铁又有铜,剩余的只有铜,之后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2.B
【解析】分析:该混合溶液与铜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3Cu+8H++2NO3-=3Cu2++2NO↑+4H2O,已知m(Cu)=19.2g,即n(Cu)=0.3mol,可求得参加反应的n(NO3-)=0.2mol,n(H+)=0.8mol;铁粉与混合溶液反应时,铁被氧化为Fe3+,而HNO3被还原为NO,即OA段的反应②为Fe+4H++NO3-=Fe3++NO↑+2H2O;随着铁粉的增加,AB段的反应③为2Fe3++Fe=3Fe2+,此时没有气体生成;当再增加铁粉时,又产生气体,即BC段的反应④为Fe+2H+=Fe2++H2↑,说明溶液中剩余的有H+;已知OA段消耗n( Fe) =0.2mol,由反应②可得参加反应的n(NO3-)=0.2mol,n(H+)=0.8mol,BC段消耗n( Fe) =0.1mol,则反应④消耗的n(H+)=0.2mol,综合分析可知,每一份混合溶液中n(HNO3)= 0.2mol,n(H2SO4)= 0.4mol。
详解:A、混合溶液开始与铁粉反应时,稀硝酸把铁氧化为Fe3+,而自身被还原为NO,即OA段,由于Fe3+也有较强的氧化性,被增加的铁粉还原为Fe2+,即AB段,由于溶液中剩余有H+,与加入的铁粉反应生成H2,即BC段,所以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n(H2SO4)= n(SO42-)=2×0.4mol=0.8mol,所以B错误;
C、根据反应②③④可得,第二份溶液中的最终溶质只有FeSO4,所以C正确;
D、每一份混合溶液(100mL)中含有n(HNO3)= 0.2mol,n(H2SO4)= 0.4mol,则c(H+)=10 mol/L,取20mL加水稀释至1L时,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0.02L×10mol/L=1L×c(H+),c(H+)=0.2mol/L,所以D正确。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一定要从金属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入手分析,同时认真思考铁与混合溶液反应时,图象中各段的含义,要明确硝酸的强氧化性一定先把铁氧化为Fe3+,最终铁与剩余的H+反应放出H2,这样才能得出HNO3和H2SO4物质的量的正确值。
3.B
【解析】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相同质量的铝无论与酸还是碱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生成的氢气相同,而镁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量大于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的量,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Mg、Al的性质差异及浓硝酸、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解题关键,硝酸、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镁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镁铝都能与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解答。
4.B
【解析】
试题分析:硫酸过量、滤液A不含Cu2+,说明3.2g滤渣全是铜;滤液A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滤渣充分灼烧生成氧化铁,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6.4g;与硫酸飞后生成单质铜,Fe3+与Cu能反应,所以滤液A不可能含有Fe3+,故A错误;根据元素守恒,合金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是,该样品中Cu、O元素的质量比为10:l,故B错误;铁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08mol,滤液A含有0.08mol;反应消耗硫酸0.08mol,样品含有氧元素0.02mol,生成水0.02mol,所以根据元素守恒,生成氢气0.08mol-0.02mol=0.06mol,所以V=1320mL,故C错误;溶解样品时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8 mo1,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计算。
5. C A 0.046 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或答避免反应时样品漂浮,即起镊子夹持的作用) ①先加酸会导致有部分 H2 逸出而无法收集,影响测定准确度;②不安全或实验者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因将盛水的量筒倒插入烧杯中时,手会与烧杯中的酸接触);③酸的用量太大,浪费试剂。 长颈漏斗
【解析】(1)①将钠投入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呈现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溶剂水减少,且氢氧根的浓度增大,所以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由于碱性增强,溶液颜色加深,答案选C。②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生成氢气体积最大的是用铝箔包住钠,答案选A;(2)若500mL的矿泉水瓶开始时装有477.6mL水,用手挤压矿泉水瓶至水刚好充满矿泉水瓶并塞紧带有钠的塞子,要使倒置的矿泉水瓶正好恢复原状,则反应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是500mL-477.6mL=22.4mL,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根据方程式2Na+2H2O=H2↑+2NaOH可知消耗金属钠是0.002mol,质量是0.002mol×23g/mol=0.046g。(3)a.由于钠与水反应时钠会四处游动,所以合金样品用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使样品在反应时能保持在烧杯底适当的位置。b.由于先加酸会导致有部分H2逸出而无法收集,影响测定准确度;其次不安全或实验者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最后酸的用量太大,浪费试剂,所以不能改加水为加酸;c. 向烧杯中加入盐酸可以用长颈漏斗,则“仪器A”可以是长颈漏斗。